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190-200(第13/18页)

车里出来,接过他的手炉揣在怀里:“恰好走到沈相爷家门口,唐突了。”

    沈持赶紧把他请到家里的暖阁中,烧旺了火,沏了热茶让他喝。

    “田税的事,”董寻说道:“我略微查了查,光京城动不了的几大世家的名下就各有几千亩甚至上万亩的田地,而这些地,都是不用交田税的,等收成后全部到了他们自己的手里。”

    天大的一笔逃税。

    然而,这是沈、董二人动不起的。

    沈持若有所思,转而问他:“今年收上来两百四十万商税?”

    “嗯,”董寻一口一口品着热茶:“是这个数。”

    商税。

    当朝的商税是定额税。

    也就是说不顾商品盈利情况,利润微薄的大饼和豆浆和丰厚的酒、香料等一视同仁,典当行和高利贷,最该被课税的却只需要交少许的税,收下来就是穷的越来越穷,利润高的越来越高。

    其实在明代末期,就有不少的大臣和有识之士都认为,应该根据商家销售的商品种类征收差别税。

    但他们并没有拿出具体的办法,也就是说差额征收商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个朦胧的意识,并没有人提出具体怎么实施。

    第198章

    想到这里沈持说道:“清平之年, 这点儿商税太少了。”

    “就这,我听说先前还有人鼓动削减商税呢,”董寻说道:“我朝的商税本来就低。”

    进一步削减的空间几乎没有。

    沈持有点突兀地问:“董大人觉得商税易动吗?”

    “士农工商, ”董寻起身慢悠悠地踱了两步:“商者看似地位低贱,”他摇摇头:“实则不是这么回事。”

    士农工商, 士大夫治理国家,农民提供用于朝廷开支的赋税, 工匠则为朝廷提供营造等,而排行末端的商人, 其实与农民比起来, 他们之中卖烧饼的底层商人, 升斗小民,地位自然是很低的, 而经营贵重物品如珠宝、香料、丝绸的大商行, 为了生意便利,则没有不和官宦之家打交道的, 结成姻亲的都有, 很多商人兼读书人, 并非“全职商人”,他的家人甚至他本人也隶属于农民,在科举路上的碰壁、微薄的官僚薪水等,让很多人弃农经商或者弃儒就贾, 但并不会因此断了跟士大夫官宦之家群体的来往, 他们甚至能让群臣在朝廷中为他们说话, 地位又怎么会低,又怎么会好拿捏。

    “嗯,”沈持哑声说道:“我晓得。”

    “莫要急, ”董寻站了会儿又缓缓坐下来:“看今年的大雪,明年是个好收成之年,就算咱们装聋作哑不过问此事,也不会出乱子。”

    沈持:“……”

    董大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精神状态还怪美好的。

    他一时无话可说,端起茶水要饮,门外有人敲门:“沈大人在吗?”

    赵蟾桂还没回来,家中无小厮可支使,董寻的书童去开门迎客,原来是苏杭一带的官吏派人来给相爷送礼贺年,俗称“炭敬”,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送温暖,夏天也有“冰敬”,不过从前他不在京城,人家想送也找不到人罢了。

    董寻:“红包来了。”

    只见来人面相精明能干,手上恭敬地捧着两个花篮,里面放着几支腊梅:“沈大人,董大人,苏州顾大人来给贵府上添一枝春色。”

    这是苏州知府顾允凤的“炭敬”。

    沈持谢过来人,又死皮赖脸从董寻的钱袋里摸出一把钱打赏了:“多谢顾大人记挂了。”

    来人客套两句,匆忙告辞。

    花篮里放着一个红色的信笺,上面写着“《诗经》一部”,董寻大笑:“嚯,三百两,出手够大方的。”

    《诗经》号称三百篇。

    沈持拿出来一看,果然是一张三百里的银票,他笑了:“要是一千两的该怎么写?”

    “那就写《千佛名经》。”董寻说道。

    沈持无奈地笑了笑:“真是为难他们了。”送礼都要处处见文雅,遮盖住人人喜欢的铜臭味。

    董寻:“各地给圣上送贺礼那才叫一个绞尽脑汁呢,还要提心吊胆的。”

    怕出差错,又怕犯了忌讳……比如徽州府曾经往朝廷送一块印着“万寿无疆”的徽墨,结果“疆”字在半路被磨掉了,皇帝看着很不高兴,把送礼的官员给革职流放了。

    沈持心道:这是陋习,得改。

    他把这三百两“炭敬”又放回篮子里去。董寻:“坐了这大半天,我该走了。”沈持瞧着外头漫天飞舞的雪花:“董大人快回去歇着吧。”

    把人送出胡同口才又返回家中。

    他娘朱氏吭哧吭哧搬着一袋面往灶房挪去:“来,扛去造访,我做些糕点。”

    沈持:“……娘,不用那么麻烦。”

    这个朝代的过年又热闹又有年味,不过对他来说,怎么过都一样,他没有特别期待。

    “怎么不用麻烦,”朱氏提醒他:“今年你和你媳妇儿头一次在家里过年,娘多做些好吃的。”

    又要他早点把过来年初二陪史玉皎回娘家礼备好……

    这是正经事,沈持应了声,带上斗笠顶着雪到街上逛年货去了。

    别问他为什么没叫上史玉皎一块儿,这一休沐,几乎天天有女郎来找史玉皎出门比武、嬉闹……还都是武将之家的女子,她玩的都快不认得他这个夫君了。

    到了年三十,她一早起来说要做家务,到院子里转了一圈回屋问:“咱家还有什么要做的吗?”

    沈持打了个哈欠继续睡懒觉:“你找到了叫我一声,我来做。”

    史玉皎:“……”

    老狗旺财听见沈持在睡懒觉,叼了个肉包子来找他,松嘴放在他床头然后看着他,像是在说:起来吃了饭再睡回笼觉。

    沈持摸了摸它的脑门,看着行动迟缓的老狗说道:“我不饿,自己吃吧。”

    弹指一挥间,旺财来他们家已有十多年了,对于一条狗来说,余下日子不多了,多活一天赚一天。

    旺财用爪子扒拉着包子,执意要他吃,沈吃一骨碌爬起来:“走了,旺财小叔,我带你到外面玩雪。”

    于是一人一狗去撒欢放飞自己,后来史玉皎瞧他们玩的欢快,去史家叫来几名小辈一起玩,翻天地闹腾起来。

    这一日过得十分逍遥自在,一晃到了黄昏该吃年夜饭时分,又有小太监来送贺礼,竟是雍王萧承彧的,沈持看他们抬了两箱一模一样的,惊问:“这是?”

    小太监说道:“给沈相爷一份,余下一份是给薛学士的。”

    薛溆是雍王殿下老师,过年给他送贺礼是应当的……沈持心道:怎么还有他一份?

    看着还挺贵重。

    莫非,萧承彧想换老师?他回京后听到风声,说雍王不喜老师薛溆,气得薛大人几次上奏折要辞去侍读学士,不想干了。

    沈持看了眼史玉皎,她给他使了个“不能收”的眼色,他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