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140-150(第4/17页)

玉展九、十岁了,快了。

    兰翠笑了笑:“嗯,将军早点歇着吧。”

    ……

    翌日,天大晴雨完全散了。但山中多处河道溢出,到处都是水。

    军中的工匠艾老七在沈持和任竹青的参谋下,真的扎出来一只羊皮筏子,看着滑稽的模样,众人都问:“真能漂在水中不沉底吗?”

    沈持查看羊皮气囊用蜡油密封了足有三层,一点儿都不漏气,说道:“不会沉的,我来试试。”

    说完他找了个水浅的地方放下去,并跟着踩上去。

    “比船用起来更灵活些,在不太深的河流中更便利。”围观的众人都说道:“沈大人真行。”

    沈持站稳后一抬头看见史玉皎来看热闹,他伸手做了个请姿:“史将军上来试试吗?”

    史玉皎想都没想撩袍便站上去,他们一点点往水深的涧中漂去。

    山涧之中,桃花欲燃。

    “阿池,”她看着水波低声问:“你怎么会制这个?”

    沈持:“三娘,我从闲书中看来的,西北那边渡河都用这个,底下多湍急的水都不怕,比一般的筏子稳多了。”

    “还真是,”史玉皎试了几下,朴实地说道:“书读的多是管用。”

    沈持:“……”

    走得远了,他才牵起她的手:“我一会儿就该走了。”

    史玉皎任他握着她的手:“我过几年就解甲了,你……等我吧。”等她回去朝夕相对出入成双。

    沈持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时候兰翠带着人坐着小船跟了过来:“将军,沈大人,前面水深,快回来吧。”

    说完把船划到他们的羊皮筏子跟前,跳上来,划桨,几下就上了岸。

    回头一看,统共也就漂出去不到百米。

    ……

    路上的水退了,沈持他们没有再多留的理由,一行人辞别史玉皎等人,即刻启程回京。

    一路云片飞飞,花枝朵朵,晨曦清露,黄昏烟雨,马不解鞍行了十来天。

    抵京的那日,正好碰上新科进士御街夸官。

    迎面骑着骏马穿红袍的新科状元有点面熟——哦,这不是林瑄那家伙吗。沈持心中暗笑:要是当年林瑄与他一同春闱,以这家伙的才华,状元就没他的事了。

    真是时也命也。

    “哎呀,沈大人回来的真巧,”礼部侍郎满面春风地看着沈持:“赶上今天的琼林宴了。”

    林瑄听到后笑着看过来:“哎哟哟,沈大人一来,就没我什么事了。”沈持还没回京,他们就听说我朝的使臣和大理国谈成事了。

    这功劳不小。

    沈持:“早知这么巧,下官便多在路上磨蹭一日,不去抢林状元的风头了。”

    林瑄:“沈大人可以称病不出嘿嘿。”沈持:“那怎么行,在下是不会让挚一兄如意的,去定了。”

    再打眼往后一看,又一个两个三个熟人,孟度、江载雪和裴惟,全在御街夸官的队伍之中。

    哦豁,他们仨都考中了,不错。

    沈持:“恭喜夫子,贺喜夫子。”

    “恭喜濯春兄,贺喜濯春兄。”裴惟取字“濯春”。

    又拍了拍江载雪的肩膀说道:“好样的。”

    不过他急着进宫复命,此刻来不及多交谈,只能等晚些时候见面再说。

    ……

    沈持回家中沐浴更衣,之后进宫面圣。

    在宫中的上书房,君臣相见寒暄两三句后,立刻奔了主题。

    沈持将出使大理国的事一一奏报。

    当皇帝萧敏听到开矿的契约上约定“四六分”,朝廷出人还只拿四成的时候,脸微微变黑:“沈爱卿,这样下去,秦尚书岂不是要把老底都赔进去?”

    沈持就知道回朝后会有这么一问,他说道:“陛下,臣有个野心。”

    萧敏:“你说。”

    “陛下,我朝的版图,”沈持说道:“是时候扩一扩了。”

    萧敏深蹙着眉头凝着他,忽然笑起来:“你都给朕谋划好了?”

    “回陛下,臣在来的路上略想了想,”沈持说道:“唯恐纸上谈兵,不敢宣之于人。”

    "移民实边"“屯田立足”“卫所制度”……但逢灾荒之年,受灾无处安置的百姓,只要愿意的,以开矿的名义由朝廷发放文书护送至大理国,在那边定居,戍军抄明朝的屯田、卫所制度的完美作业……他都想了。

    萧敏:“嗯,事以密成。”他又问:“可是,大理国土地肥沃否?”

    值不值得纳入王治之下。

    沈持:“虽多山,但亦多水,当地物产富饶,陛下,要是到了我朝的治下,必是个好地方。”

    食有肉,最差也能吃上竹虫,病有药,三七等名贵药材都来自那里,天天都是春日,省去一大笔冬日烧木炭的钱,夏天又省去找寒潭避暑的事儿,你说是不是个好地方吧。

    他一直觉得,烟瘴是因为人口少,一旦 人多起来,西南非常宜居。

    “大理国割据西南,我朝就得在西南养兵防御,要是得大理国,同样是在西南养兵,可以自给自足,不用朝廷的银子。”

    “鸭池城的周围是一片平原,当地人叫做坝子。”沈持说道:“只可惜在段氏的治下,并不重视农耕。”

    或是人太少的缘故。

    萧敏:“嗯,让朕想想。”

    还是有一丝丝动心的。他读史得出结论:扩疆土一开始靠打仗,之后靠耕种土地,只有能守得住土地,就能守得住疆土。

    “当年王朴给周世宗上了一本《平边策》,”萧敏笑道:“如今沈爱卿也给朕写一本《定西南策》吧?”

    沈持:“……”

    《平边策》的水平他是赶不上的。

    萧敏:“不急,如今京兆府也没什么事,闲着也是闲着,沈爱卿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在奏折里,朕看了之后与你细细商定就是了。”

    他们有的是时间徐徐图之。

    大理段氏的繁花凋落终会有时。

    第143章

    这下沈持没话说了:“是, 陛下,臣当竭力而为。”

    要写论文了。

    皇帝萧敏又细细浏览一遍他呈上的与大理国签订的开矿契约:“先前工部报给朕,他们在两国交界处堪出的是铜矿, 沈爱卿这是从哪里学了点铜成金术,一下子变成金矿了?”

    沈持:“臣正要启奏陛下, 臣在此事中偷梁换柱,请陛下降罪。”

    萧敏目光平缓地看着他:“后续有无应对之策, 沈爱卿说说看?”

    “陛下,《千字文》中说‘金生丽水’, 《后汉书》中记载‘滇有金银畜产之富。’, 汉代的《太和正音》说“金沙水”能淘澄出金子。又有元人游历滇中, 回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