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状元: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在古代考状元》 60-70(第7/16页)

最好?不过的。

    同理,文秀月就?跟着文夫人给她打下手,韩时萱也跟着韩张氏打下手,这?样?也能让两人都得到锻炼。

    至于文秀清,她是总管,专门?负责协调的。

    毕竟文夫人和韩张氏一个是她亲娘,一个是她婆婆,她便是两人之间?的润滑剂。

    如今韩张氏不想做了,那她这一块交给谁来做?

    韩时萱虽然一直给她打下手,到底年轻不说,还?要继续上课呢。

    文秀清也同理。

    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韩时遇就跟她讨论过这个问题。

    依照文秀清的想法,她觉得自?己既然生了孩子做了娘,还?是要将精力放到家庭和孩子上,反正她也上了一年课了,这?一年她也真的学到了许多,算是可以了。

    但是韩时遇不同意。

    文秀清首先是文秀清,她不应该为了家庭和孩子就?做出牺牲。

    更何况他们现在的日子也不像以前那样?贫穷,一分要掰成两分花,他们现在有店铺有生意,每个月的收益不低,完全可以请人回来帮忙。

    这?样?文秀清自?然也就?能抽出身来继续学习。

    再者云夫人极有才华,文秀清跟她学习了一年便大有改变,如果能继续学习下去,文秀清会学到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对她以后的一生都受益无穷。

    韩时遇最后一句话更为打动文秀清:“我们既然做了父母,那么我们对孩子的责任就?不单单是把他们养大,更要教育他们成人,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深远的,再也没有什?么比以身作则更好?的方法了。”

    韩时遇也这?么跟韩张氏说:“都说诗书?传家,但孩子长?大了让孩子读书?就?是诗书?传家吗?在我看来不然,所谓诗书?传家,更在于一种精神。一种为梦想持之以恒的精神。母亲您不妨好?好?想想,您的梦想又是什?么,是也有自?己的一番事业,还?是教养大了儿子继续教养孙子,一辈子为子孙做保姆?”

    这?件事就?连文夫人都不好?相劝,毕竟自?家女儿便是韩张氏的儿媳妇,若是自?己乱插手,难免会让韩张氏多想。

    这?只?能韩张氏自?己想明白。

    韩张氏想了好?些天才想通:其实她自?己也并没有那么愿意放弃工作回家带孙子,她就?是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罢了。

    因为作为母亲,她习惯了为儿女付出,为儿孙付出。

    但她不想有自?己的事业吗?

    当然不是的。

    如今她管着肥皂的生产,她每天都活得很充实。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最后韩张氏没辞职回家带孙,文秀清也没放弃学业,而是专门?请了个经?验丰富的妇人回来帮忙带孩子,至于喂奶还?是由文秀清自?己来喂。

    云夫人身边的婆子见了悄声跟云夫人说;“这?一家子感?觉好?没规矩。”

    这?哪有孙子都生了,婆婆还?顾着自?己的生意不管孙子的,这?儿媳妇就?更加了,孩子还?那么小,她不说将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竟还?有心思上学读书?,真是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没有规矩的人家。

    云夫人神色淡淡:“这?哪里没有规矩了?我瞧着极好?。”

    云夫人不知道?多羡慕文秀清。

    当初她也嫁的书?香门?第,可进门?之后给婆婆立规矩,还?要照顾夫君和孩子,哪里还?有时间?读书?作诗弹琴?

    虽然她跟丈夫感?情很好?,但不得不说,当初为家庭放弃爱好?的日子,她活得一点儿都不快活。

    有一句话她也从来都不敢对人说,其实她觉得丈夫去世后,她出来做夫子这?些年,是她人生中?活得最自?由最快活的时光。

    孩子见风长?,眨眼间?便能抬头,翻身,爬行,又开?始长?牙,吃辅食,会咿咿呀呀的跟你吵嘴,每一次成长?都让作为父母的韩时遇和文秀清会心一笑,感?叹生命的神奇。

    只?是将近韩曦周岁的时候,韩时遇和文秀才准备前往省府参加乡试。

    转眼三年过去,又一个大比之年到了。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第65章

    大魏朝有严谨的科举制度,为体现科举的公平性,会试取士用的乃是分卷录取的方式。

    其实大魏朝立国之?初并未实行分卷录取政策,是魏朝建国之?初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血腥残酷的科举案之?后,才开始实行南北分卷录取政策,又经过?几任皇帝的改革,便?形成了如今分卷录取的方式。

    即按照地缘以及文化发展程度将大魏朝各省份划分为三个区,分为南,北,中?三区,每个区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录取名额,如此只需要在弥封试卷的时候,在朱卷上写上“南”“北”“中?”三字,便?可区分考生的籍贯,录取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分卷的比例来进行录取。

    分卷录取制度的确是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那些?偏远的文化教育不发达的地区,比如说岭南省,但同样也有一些?弊端,在实行之?初便?有南区的考生为了能够被录取,冒籍跑到北区或者中?区的省份去进行科考,所以后来便?出现了冒籍制度,要求考生都必须回到原籍进行科考。

    如果你?不想回到原籍科考,那么就要求你?的祖辈必须在当地居住二十年以上并且按时缴纳税项方可。

    为了防止冒籍,朝廷还推出了保结措施,如此才能参加县试等?一系列的考试。

    学子唯有考上秀才,才算是刚刚踏进科举的门槛。

    而就算是考上了秀才,也并非是你?想参加乡试就能参加的,秀才必须通过?由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并且取得?一二等?的优良成绩,才能被举荐上去参加乡试,而一般情?况下?科考都是三年一次,主要是在乡试之?前进行。

    今年正是大比之?年,所以在乡试之?前,省学政巡回举行了科考,西宁府的科考便?定在七月初,省学政提前一个月向西宁府发下?通知?,而后由西宁府的学政再向下?面的州府发下?通知?,令整个西宁府的秀才届时前来应试,届时科考结果会分为六等?,一二等?可参加乡试,三等?不赏不罚,四五六等?皆要接受惩罚,退步太?多的甚至有可能会被取消秀才功名,所以这一场科考备受秀才们的关注。

    韩时遇和文秀才今年俱都在府学就读,倒是免了一路奔波劳碌,既多了时间进行复习,身体和精气神也俱都能够保持最好?的状态,最后翁婿二人俱都考了个一等?的好?成绩,既获得?了朝廷颁发的奖励又得?到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科试成绩出来没多久就到了八月初,韩时遇和文秀才必须得?启程前往省府了。

    其实西宁府和省府相距不是很远,坐马车也就是一天的时间,乡试从八月初九开始,八月初八开始入场,这样他们只需要八月初七抵达省府就可以了,但乡试是大比,届时会有几千人一起?涌进省府,不说别的,住宿就是个大问题,去得?晚可能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所以他们必须要提前五六天抵达,就这样已经算是比较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