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头顶有词条,康熙激动晕了: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头顶有词条,康熙激动晕了》 170-180(第9/18页)



    康熙看着那只一块灰一块白的皮毛,非常想嫌弃的拒绝。理由也是现成的,朕冬天的帽子,都是紫貂皮的,这个兔皮帽还不够格。

    但是看着儿子亮晶晶的眼神,这话就说不出来。好歹是儿子的一片孝心,再说以前儿子给袜子秋裤的时候也没拒绝过啊。

    “魏珠,你们十五爷的一片孝心,还不收起来?”康熙说道。

    四爷:皇阿玛真是辛苦了,这要是做成个帽子可怎么戴?

    胤祝看着皇阿玛的表情也不像是喜欢啊,“皇阿玛,这个毛色的确有点花,您要是不喜欢,让大哥给您做成兔毛靴好了。”

    康熙:———

    领侍卫内大臣们:———

    这些都是心腹,最短的也跟在康熙身边十几年了,第一次看见万岁爷被自己儿子孝敬的有苦说不出的。

    第176章 小天才

    【词条一百零五, 坑爹。

    网络流行词,一般是用来形容别人对本人的不敬、损害本人利益的行为,本人不爽时统统都可以称之为坑爹。

    但也有实质性的指称, 比如某儿子真的做了让父亲很下不来台的行为, 亦可称为坑爹。

    请根据具体情况造句。

    完成奖励,真皮手套一双。】

    胤祝:某儿子?看了看自己那皇阿玛,低头,自己提着的那只兔子皮毛还是那么鲜亮,这做个帽子不是很好吗?自己怎么坑爹了?

    “爹, 您不喜欢花帽子?”

    康熙:朕想把你这不孝子拉出去打板子。

    胤祝说道:“我一猜爹您就喜欢,”做个大圈帽, 戴上去往外一站跟座山雕似的,诶, 好像还真有点坑爹。

    【我坚决不承认我给我爹送了一个帽子原料的行为是坑爹行为。】

    四爷咳了咳, 你自己一个人造的这个句子还不如求助别人呢。

    康熙身边的内大臣,基本上都是一二品, 把十五爷头顶的字看得清清楚楚的, 个个憋笑憋得嘴角抽搐。

    笑什么笑啊。

    【触发词条,哄堂大孝。

    谐音词条, 指的是因为儿子的坑爹行为带来的群众反应,往往在这个时候别人都笑中带泪的说一句你真孝,也指哄堂大孝。

    造句。

    完成奖励, 玉米良种三百斤。

    注:因奖励体量巨大,请宿主小朋友自主选择种子存放点。选择:你自己卧室/你爹卧室。】

    胤祝发现皇阿玛已经抬脚走了,可见还是有点生气的, 也是,额娘不喜欢的才送给阿玛, 好像的确差了点孝顺的意思。

    但是根据四哥说额娘只是不喜欢这个花色而已,并不是皮毛质量不好。

    所以他选了他爹卧室,看见这么多玉米种,皇阿玛应该是会消气的。

    康熙不值当跟他生气,这小子造句的时候什么都敢说才是正常的。而且坑爹一词用来形容他的儿子们,还真是再恰当不过,他的这些个儿子就没有一个不坑爹的。

    “十五,你来跟我们说说,开海政策上的问题你有什么意见。”

    【我对我爹的孝顺是真心实意的,哄堂大孝用在我们父子之间不合适,用在我上面那些哥和他们儿子中间才准确。】

    不过现在这个场合不对,胤祝决定过了这会儿,给四哥三哥这些膝下儿子一大群的哥哥讲一下【坑爹】和【哄堂大孝】。

    胤祝跟上众人:“皇阿玛,你们是在说开海吗?儿臣可好不容易盼到这一天了,儿臣觉得首先需要设定几个主要的通商港口,其次是要有一个官员总裁开海事宜。这个人选,儿臣有个早就看好的张柯就是最合适的开海总裁。”

    总裁这个词胤祝还是听三哥那些修书的说过,大概就是总理一切事物的意思,还莫名合了现代大公司老总的称呼,用到开海事务上超级合适。

    众人:---要不要把自己的意图暴露的这么明显。

    十五爷为自己人争取高官厚禄的时候,还真是毫不手软。

    那张柯,以后怕是要飞黄腾达了。

    康熙没有立即同意儿子提的这个人选,只说要考虑考虑,西山围猎结束后的第一次大朝,便将此事拿出来让众臣商议。

    一二品大臣都知道开海的原因,说实话就算是现在心里不想动不想改变,但是想到十五爷的小作文和那么些条约,也都说不出反对的话。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海禁开不开,而是开海之后涉及到利益分配,以及若是开海,沿海百姓必定不务本业要去追逐更大的海上利润,如何规定才能让海边局势在这个大浪潮中保持平稳。

    太子提出了一件事,开海之后,可以运输出去的物品也要做一个明确规定。

    四爷的意见是,瓷器和丝绸、茶叶历来是往出运的大宗,应该定品级,可以细分六至五个等级,前三等级的都不准私人运输出海。

    随着开海,盐糖这样的物品也会是大宗,每年应该定量。

    因为十五的奖励,大清现在的雪花盐以及糖产量较去年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两淮盐,由于李煦拿到雪花盐制作方法以及水泥的时间最早,现在两淮盐的价格已经到了二十文一斗的最低水平。

    大清共划了十个盐场,各大盐场都有对应的就近销售岸,不能跨区卖盐,这个政策目前不变的话,为了防止两淮盐商将好盐倾倒回海中,出海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只是首先要保证两淮地区一年用盐的量,再出海,但商人逐利,一旦允许食盐外出,出海到外面利润更高他们必定是都要往外运的。

    朝廷还需提前规定,商人需要每年向朝廷缴纳一定数量的盐来作为出海的盐税。

    再有,铜铁金银等不易得之金属,不许外输,与海外诸国的贸易中,也要规定舶来品,不许像之前一般,只要钟表香水红酒等华而不实之物。

    朝廷现在是关停了很多矿场的,这也导致铜铁的应用紧张,因此可以把铜铁这些加入海贸的首项回收物之中。

    西洋诸国的粮食、布料等等,也是需要鼓励入内的。

    最后康熙表示,像是西方的那些机巧发明,也允许他们可以用来换国内的东西,至于怎么换又引起了一阵讨论。

    *

    胤祝不用上班,宫里的额娘知道了还担心他被撸职伤心,让人传话来说叫他好好歇着,这几天不必去宫里请安。

    胤祝以前也不是天天去请安,不过是因为在京城,两三天就要进宫一趟,现在不请安不上班,就直接呼呼大睡直到日上三竿。

    打折哈欠出来吃饭的时候,被告知前面的大朝还没退,胤祝吃了两个饼端着饭,悠哉悠哉地去围观早朝了。

    朝臣们正在商议的是如何能确保出海的商人们能把朝廷想要的这些东西,运回来。

    吵来吵去的都没有好主意,要么是强制征派,要么就是直接不开海,不开海的声音还是挺多的。

    但胤祝发现支持开海的都是朝中一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