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了了》 360-370(第8/25页)
。
竹生一下就愣住了。
小寒也惊讶道:“小满,她、她和你生得好像!”
菊花是知道于宝珍运气有多好的,这小孩把一个跟竹生姐她们长得颇为相似的女孩带过来,肯定不是单纯的来吃饭。
估计这便是被于老混卖给人做童养媳后便了无音讯的桉生。
小满猛地被人一把抱住,手足无措,她想挣脱,又担心自己手劲儿太大,半晌,只好僵硬地站着。
菊花已去叫榕生过来,松生外出谈生意,柏生在衙门当差,一时半会都回不来。
榕生年纪最大,也最记得小妹的长相,她记得桉生后腰处有一两颗并排的红痣,小满自己没注意过,小寒则肯定道:“小满有,我看见过。”
小满自离开火坑,便没有想过去找亲人,她既然被卖了,无论是什么理由,都不想再回去,她改名换姓,又加入了青衣卫,以青衣卫的隐秘程度,恐怕竹生几个花再多钱也找不着。
“宝珍!”
榕生一把抱住于宝珍,“谢谢你,日后家里的点心随便你吃,永远不收钱!”
于宝珍滋溜一下吸口水:“这不好吧。”
竹生笑道:“你不喜欢啊?”
于宝珍:“嘿嘿。”
还有这种好事呢!她受之有愧,要不是夏娃随口说了那么一句,她肯定不会注意到的。
夏娃懒洋洋道:“你要是想感谢我,就心甘情愿给我把合同签了。”
于宝珍:“那算了,我不感谢你了,反正你也吃不出味道,还是我吃吧。”
夏娃:……
等柏生回家,得知小满便是桉生,她整个人都傻了,因为她在府衙当差,每日进进出出,不仅跟小满打过照面,还说过两次话!
只是小满蒙着面,她没看清过对方的脸,而小满……
小满理直气壮:“谁能记得清自己长什么样?”
说是她跟几个姐姐长得像,可她没有概念啊,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长啥样。
姐妹五人虽分开多年,可小满被卖是于老混作的孽,她并不怨恨姐姐们,也并不想把名字改回来。“小满”是她加入青衣卫后得到的名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竹生说:“不改就不改,小满怪好听的。”
这边姐妹团圆,于宝珍大方地给小满放了假,本来她还想把小寒也留下,但小寒不愿意,她跟小满是小少主的护卫,怎么能两个人都不在小少主身边?
为了庆祝妹妹回来,回家后的松生大手一挥,未来三天大酬宾,全场打九折,买就送!
于宝珍把这事儿说给小伙伴们听,而看过了竹生姐妹团圆的快乐,菊花似是下了某种决心。
她如今招了许多人一起养菌子,还开了个专门加工菌子酱的小作坊,自己立了女户,也算是在府城站稳了脚跟。
如果可以,她想看看能不能把梅花带来,她想送妹妹去念书,听说府衙那边收女孩的学堂不限年龄,大字不识也可以报名。
听于宝珍说,她娘似乎有点想通了,对梅花很好,说不定会愿意让她带梅花走的,毕竟留在那个小山村,未来就一眼看得到头,到府城来至少能拥有更多可能性。
这些琐碎的小事发生在每一个相似的家庭中,随着人们逐渐吃饱穿暖,生活走上正轨,原本摇摇欲坠的大晟朝,也终于正式开启了它风雨飘零的倾颓之路。
第364章 第十四朵雪花(三十八)
一座登仙台, 前后耗时数年,所需财力人力浩大,迄今仍旧只完成一半。皇帝不关心自己的儿子们斗得如何死去活来, 也不在意藩王们在外蠢蠢欲动, 他只愁银子不够花, 这一批刚入宫的美人不符合他心意。
哪怕他的年纪已经能做美人们的祖父。
朝中动荡,了了身在鄄州亦有耳闻, 大晟朝共有四位藩王,封地分别位于版图的东南西北四角,在详细调查过后, 了了“资助”了其中三位, 唯有那位南王,她并未与对方搭上线。
原因很简单,南地虽不如中原繁华, 但物资丰富,只是道路崎岖又常有海难,岳家正是跟这位南王私下来往, 才得以派出船队出海,每次返程还要被南王剥下一层皮。
了了想要南地, 原因很简单,鄄州不适宜种植橡树。虽说不是不能种,但费事费力长势可怜, 不如种其它农作物。
但鄄州离南地足有千里之遥, 她手头能用的军队满打满算仅有五万, 这还算上了马知州那一万五的私兵, 先不说这一路长途跋涉多有艰险,光是粮草运输及供给, 便要花上不少心思。
一旦动手,势必瞒不过朝廷,几位亲王尚且没反,她何必做这出头鸟?到时候人家联合起来咬她一口,那可就不妙了。
所以了了的目的只有守住鄄州,发展农业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培养更多的人才收为己用,如今整个鄄州府还是男官人数占优,没有办法,读书识字的女子的确也有,可一来她们碍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抛头露面,二来读书识字跟处理公务截然不同,需要安排岗前培训。
如果不是净心庵,查封了鄄州所有的青楼,了了身边能用的人还会更少。
由于极度缺乏人才,府衙的招聘考试定为每三月一回,不限性别不限年龄不限户籍,这条告示一出,原本那些对女性官员存在不满的读书人们火速闭了嘴,然后闭门苦读。
谁会对近在咫尺的好处说不呢?哪怕不被录用,只要有真才实学,说不定便能被选入府学做老师。
可这一次一次考下来,聪明的人发现不对了,怎么每次的录用名单,都是女人的名字一大串,男人的名字两三个?
这是否是一种不公待遇?能来参加招聘考试的,怎么说也读过几本诗书,还有些甚至功名在身,如何考不过养在深闺的女子?倘若只是一次还能说是巧合,次次录用的女官都是男官的数倍,是否过于不公?
读书人们的反应是集体跑到府衙门口静坐以示抗议,毕竟这位大人自执掌鄄州以来,向来爱民如子,又是做实事的人,清冤案辩是非,除了府衙内女人越来越多,几乎挑不出毛病。
反正马知州在的时候,没有哪个读书人敢不知死活跑来抗议。
众人在府衙门口坐了一上午,来来往往的青衣卫及差役们对他们尽皆视而不见,从始至终,更是没人来传唤他们进去说话。
自马知州被点天灯,岳关及数家本地豪强被清算,整个鄄州府难得清静了一段时间,但这位新来的大人究竟有何来头,竟没人说得清。有家里在京城有关系的,曾悄悄去信打听,结果信还没送出去,人便没了。
整个鄄州固若金汤,外围城墙重新修建后,更是连只苍蝇都飞不进来,府衙在数条官道上都设了驿站,一方面是为鄄州百姓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好的施行监管。
总之,在不知不觉间,原本扎根于鄄州本地的大户几乎消失殆尽,没有人知道新来的大人有什么来历,也没人能把消息传递出去。
青衣卫们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是有原因的。
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