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夜校女教师: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七零夜校女教师》 240-250(第16/18页)

叶菁菁乐不可□□你可放心吧,我就不是能吃苦的人。”

    她说到做到。

    借着特殊人才的名义,她成功混到了处级以上干部专享的火车卧铺。

    然后二十多个小时的旅程,她一共干掉了三个苹果两个橘子外加一袋糖炒栗子,嗯,都是谢广白怕她在火车上忙忘了吃饭准备的。

    他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担忧,不是他不理解女友的工作环境,也不是他无知到不晓得火车上根本没有计算机可以使用;而是1978年的程序员们,甚至可以根本不用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就能干活。

    因为程序员在这时代有个代名词叫“打孔机”,对,就是那种打出编程卡片的打孔机。

    叶菁菁现在的工作模式是什么呢?跟这世上绝大部分程序员一样,先画流程图,然后用铅笔写代码,代码交给打孔机,由打孔机打出一个个长方形的小孔,然后再拿去测试。

    所以哪怕上了火车,也不耽误她干前面自己能干的活。

    好在跟她一道出差的校长,临上车前接到了谢广白的拜托,到点儿就提醒她吃饭,才叫她不至于错过一日三餐。

    她吃了两份豆浆泡油条,三饭盒盖浇饭——分别是辣椒炒卤猪皮、酸菜炒猪头肉外加大白菜里放了几片肥肉。

    她的感觉是辣椒炒卤猪皮最好吃,酸菜炒猪头肉次之,最难吃的是熬大白菜里放几块肥肉。

    结果列车员过来给他们送盒饭——

    嗯,虽然火车上有餐车,但一来现在餐车不提供点菜服务,二来火车上人多,味道难闻,一路挤到餐车车厢太折磨人,实在没必要。故而大家基本都是先问列车员买饭票,然后再由列车员把装满了饭菜的铝饭盒送过来。

    叶菁菁随口问了句,却得知火车上最受欢迎的,仍然是大白菜熬肥肉。

    她真惊讶了:“为什么啊?”

    这要是换成一般的小饭馆,她相信肥肉绝对俏门,老百姓普遍肚子里缺油水嘛。

    但这是火车,1978年坐火车的基本都是出差的,属于早已吃饱追求吃好阶段的人群,更讲究口味的。

    列车员是位一笑起来两个酒窝的姑娘,乐呵呵的:“现在坐火车的知青多,他们喜欢吃肥肉。”

    校长有点疑惑:“有什么事吗?离过年还有个把月呢,生产队给他们批假吗?”

    “不是过年。”列车员颇为善谈,压低声音道,“他们好像都想回城,急着回家想办法呢。”

    这种事情吧,人之常情,但不好公开拿出来讲,不然就是不安心插队。

    校长这才了然地点点头,没说“那他们怎么不好好准备考大学”之类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

    高考录取率有多低,他这个大学校长再清楚不过了。

    列车员叹了口气,小声感叹:“他们也怪不容易的。”

    其他乘客基本都吃火车上的盒饭,要不也会买个面包。就这帮穷知青,普遍自带干粮,实在馋的吃不消才会买大白菜熬肥肉的盒饭打打牙祭。

    校长笑笑,没说话。

    全国这么多下放知青呢,不管放在哪儿,解决不好都是大问题。

    叶菁菁在火车上睡了一觉,12月15号早上坐的车,16号下午才抵达北京火车站。

    一下车,嘿,果然人山人海,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陪同他们上京的革委会的同志如临大敌,愣是几个人围成了一个圈,把叶菁菁和校长框在里面。

    叶菁菁死命压唇角,头回感受到穿越的好。搁在穿之前,除了他们家长辈,谁让她享受过这待遇啊。

    校长却笑不出来,他紧张死了,他手上拎着的那个密码箱一样的宝贝,是他们校办厂的样品——五笔打字机。这要是有个闪失,还怎么献礼啊!

    好在国家科委的同志相当给力,派了好几个人过来接他们,硬是将他们成功地从汹涌的人潮中拔了出来,顺利送上了等在外面的吉普车。

    好家伙,12月的北京城都滴水成冰了,叶菁菁愣是挤出了一头汗。

    就这样,科委的同志还说他们运气好:“这是要开会了,人少,不然人更多。”

    校长笑着应话:“那是,全国都往北京跑。”

    叶菁菁小字辈一个,不插话,眼睛光好奇地盯着车窗外看。

    嗯,要她评价的话,1978年冬天的北京,时髦程度显然比不上夏天的上海。大街上的颜色真单调啊,不是蓝的就是绿的要么也是灰的,看不到什么花色。

    寥寥几个一闪而过的光鲜色调,全部都是外国人。这点倒是蛮有时代首都特色的,叶菁菁在西津就没怎么见到过外国人。

    不过北京城还是挺好玩的,她在大街上看到了人赶羊,浩浩荡荡一大群,瞧着可有意思了。

    “那些羊是送去屠宰场的。”见她看得津津有味,科委的同志还主动提议,“一会儿去招待所放下东西,出来逛逛吧。”

    他们火车抵达的这个点儿,吃晚饭太早,可再拉人去干活,又太迟了,正好可以放松一下。

    校长没意见,叶菁菁当然也欢迎。

    他俩放下行李,跟着科委的吉普车出去兜风,还特地去了一趟天安门,还一人花了七毛五分钱,排队请南长街天安门服务部的摄影师,给他们每人拍了张照片。

    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这里头包含了照相、冲洗和邮寄的费用。

    现在照相馆可没有快冲服务,大家都得等邮寄成品。

    但这钱不花吧,你又觉得亏得慌,毕竟好不容易来一次天安门呢。

    让叶菁菁惊讶的是,现在的天安门上仍然挂着列宁和斯·大林的画像。

    可见中苏关系再紧张,中方也践行了自己的理念:我们反对的是苏修,而不是苏联。

    唯一叫叶菁菁遗憾的是,时间太晚了,主席纪念堂去不了,只能等后天再抽空了。

    然而她想的挺好,真等到了后天,她反而去不了了。

    按照既定行程安排,他们16号下午抵达北京,17号一早去国家科委,当面向领导展示研究成果,然后坐18号傍晚的火车返回西津。

    可17号上午,他们在计算机研究所展示完汉字输入法和新型中文打字机后,去食堂吃了一顿午饭,正准备出去进行自己的私人行程时,一直负责接待他们的科委的工作同志,被叫到旁边说了两句话,回过头,便跟校长商量:“陈老,明天的火车票先给你们退了吧。”

    校长都愣住了:“有什么问题吗?”

    科委的同志不知道是说不清楚,还是有纪律要求,只表示:“先等等吧,回头我再去弄车票。”

    叶菁菁跟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实在不明白还能有什么问题。

    上午他们的展示很成功啊,特地过来看的科委的老大都激动得很,跟校长聊了好长时间,甚至连午饭也是在一张桌子上吃的。

    只是领导忙,吃了一半去接电话就没回来了。

    咳,也挺好,省得影响了叶菁菁在饭桌上的发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