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七零夜校女教师》 190-200(第2/18页)
看着学。”
饭桌上的大学老师们都笑了起来。
大家都是经历过学生时代和工作时代的人。
谁心里没数,天底下就没几个小孩喜欢学习,也没几个大人热爱工作。
反过来,情况也一样。
学习和工作,说白了都需要纪律。而纪律本身就意味着规训。
谁天生是被规训的呢。
“你们得把大家集中起来,盯着大家学。哪怕条件限制,没办法做到全日制,也不好半工半读的话,那起码一个礼拜,把大家集中起来两次,搞个测验,搞个答疑。利用礼拜天的时期,把这阶段最难的课程,当面授课。”
其他考官也点头表示赞同。
全靠自学很难,必须得有督促和约束,因为人都有惰性。
考官们越说越热闹,都认为这样办工人夜校最有意义。
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叶菁菁实在忍不住,趁着大家说话的间隙,强行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可是这样的话,是招不到学员的。”
“工人夜校从开办到现在,最吸引学员的,一直都是高考。这一部分,目前主要有广播夜校承担了。”
“剩下的工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打算参加高考。他们对学文化知识兴趣不大,更加想学能立刻上手的,学了工作就能用上的。”
讲个不好听,学习这事儿,所有人都知道要学到老活到老。
但知道跟日常实操是两回事儿。
学习本身就很辛苦,如果没有实实在在摆在面前的好处,有几个人会目光长远地逼着自己去学。
高考中断,大批学生上了中学也是走过场,就已经能够说明这个问题了。
工人夜校的学员之所以学得那么认真,是因为想要通过高考来逆天改命。
那不打算参加高考的普通工人,他(她)为什么要学文化知识呢?为了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吗?
拜托,广大人民群众才刚刚能勉强吃饱肚子,他们更迫切的需求是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
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是职业教育,能够让他们很快在工作中进步,获得收益的职业教育。
这也是她为工人夜校规划的两条路。
一条抓高考,搞高考辅导,同时卖教材参考书来挣钱。
另一条就是职业教育,结合工厂实际,类似于技工学校的那种。
她叨叨讲了半天,强调工人缺乏足够的动力去提高文化知识学习。
结果饭桌上的大学老师们都笑了。
“这个问题简单的很,你们厂里就能解决。”校长主动帮忙支招,“厂里出个公告,认可夜校中学的教学成果就行。”
“比如说你们厂里招干,首先一个硬条件,就是起码达到高中文化水平,工人夜校的也行。”
“年纪吧,四十周岁以下,想提干的,都要达到这个水平。”
“利用晚上和礼拜天开课,搞中学夜校。想要上进的工人,自然就去学习了。”
薛琴胆子也挺大的,直接提出疑虑:“可如果工人不想提干呢?他们就想干好本职工作。”
“现在工人不是要涨工资嘛,又不能大家都涨。那就在这一块设门槛,想要涨工资,那文化程度就必须得提高,不然没办法挑担子,担起重要的工作。”
薛琴听得目瞪口呆,乖乖隆地洞,大学教授不愧是大学教授。一个人都有八百个心眼子,太会拿捏工人了。
校长笑道:“你们想要办暑期班也不是不行。但我们有要求,来上课的学员,文化程度必须得达到高中,起码是数理化的水平。不然一个暑假的时间,老师全把时间花在基础知识补习上了,还怎么讲专业的内容?”
其他考官都深以为然地点头。
经历过给工农兵学员补基础课的阶段,他们是真的不太乐意干这活。
术业有专攻嘛,相信在这方面,中小学老师干的比他们强多了。
真的没必要非让他们上。
第192章 坡面怎么可能公平(捉虫) 不速之客……
至于以后, 校长还给工人夜校画了大饼:“我们也可以合作搞函授大学嘛。寒暑假的时候,学员来西津大学集中学习。其他时间段,可以由你们工人夜校组织学习。”
“学制可以是三年, 用的教材也可以是大专教材,就按照大学的标准教, 毕业了, 发函授大学的毕业证书。”
薛琴只觉得目眩神迷,两只手握得紧紧的, 简直感觉自己要喘不过气了。
天呐!原来大学是如此的触手可及。
叶菁菁果然没说错,即便她不能通过高考上大学, 她薛琴也能接受高等教育。
可不等她乐淘淘地醉醺醺完,校长也提了自己的要求。
“两件事要强调一下。”
“一个是入学要有门槛,今年高考分数开始公布, 落榜考生达到一定分数线, 才能入学。”
“没参加高考,或是没达到分数线的, 那就要参加我们大学组织的入学考试,必须得通过了。”
“另一个就是,函授的证明我们可以发,你们厂里认不认,那得由你们工厂决定。目前国家在这一块,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听听,这都是什么狂徒言辞。国家对函数大学这块,还没新的规定呢, 西津大学就一声招呼不打,自己搞起来。
还有没有组织,有没有纪律?
可放在1978年夏天, 谁也没觉得这事儿有什么不对劲。
因为这个时代,准确点讲是六七十年代,各个基层政府和各家单位的自主性都非常强。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赤脚医生政策,它其实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
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怎么来的呢?是湖北省宜昌市乐园公社,对,就是一个公社,搞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乐园公社杜家村卫生室。
因为做的好,受到了广大社员的欢迎,从杜家村发展到整个乐园公社,然后又有其他公社过来取经学习。
再然后,就作为先进典型,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点名肯定,在全国推广开来。
再把目光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的七二一大学,也是这样的流程。是上海机械厂为了满足生产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自己厂内办学校,培养技术工人。
他们打了样板,获得中央肯定,然后全国跟着学。
在此之前,也没上级领导给具体的方针政策,手把手的教他们该怎么做。
现在轮到西津大学,怎么就不能自己当这个领头羊呢?
薛琴心神摇曳得不要不要的。
上大学呀,哪怕是函授大学,那也是大学。
叶菁菁身为局外人,要比她理智多了,起码还能问校长:“这个函数大学,都有哪些专业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