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女儿续命日常(清穿):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雍正女儿续命日常(清穿)》 60-70(第2/16页)

玛法对西洋这么好奇,派人下西洋看看多好啊,顺便也可以发展一下大清的航海技术。

    阿玛在位时忙着改革,估计分不出精力探索西洋的学问。到了四哥登基,他就对这些更不感兴趣了。

    要想改变大清闭关锁国的命运,还是得抓住皇玛法在位这几年。皇玛法足够重视,以后的皇帝继位也不可能彻底推翻皇玛法的理念。

    尤其四哥,不是处处学圣祖吗?圣祖都重视航海和对外交流了,他怎可背道而驰?当然了,有她小云安在,要早早培养四哥的科学思维,不会让他变成历史上那个故步自封的小老头。

    康熙捏捏她的小脸,“你就知道玩,那里离大清可远了,再说都是蛮荒之地,不好玩儿。”

    云安歪歪脑袋,“多远呀?”

    “就是去不了的那种远。”康熙道。

    “咦,那为什么洋人可以来?”胤祁疑惑。

    康熙:“……”

    康熙被噎了下才解释道:“他们是来传教的,带着目的,自然再困难也要来。”

    “那我们也可以带着目的去呀。”云安道。

    康熙瞥她,“你知道什么是目的??”

    “安安知道,安安要把那里好玩的带回来给皇玛法玩。”

    康熙哈哈大笑,“这不必咱们派人去。”他说着就抱起云安去看房间里摆着的自鸣钟,“你看,这就是那些洋人带过来的,报时的时候里面就会蹦出来一只小木鸟。”

    胤祁也好奇地跑过来看,“这和宁寿宫那儿的自鸣钟不一样诶,那个没有小鸟。”

    “原理都差不多,只是这个多了个机扩。”康熙道。

    正好到了晚上六点,小鸟蹦出来叫了一声,自鸣钟响了六下。

    胤祁兴奋地拍着小手,“好玩好玩!”

    云安搂住康熙的脖子,“安安想要这个。”

    “圆明园不是有自鸣钟?”康熙道。

    “安安房间没有呀!”云安道。

    “好好好,回头朕让你阿玛去造办处领一台。”康熙道。

    云安得寸进尺,“一台不够,安安还要送给姐姐、三哥、四哥、五哥、明枝姐姐、明舒姐姐、英华姐姐……”

    康熙见她掰着指头数个没完,忙打断她:“……你倒是大方,你以为自鸣钟和你的木雕小动物一样不值钱,每人都能分一个?”

    “安安有钱,安安拿金花生买!”云安拍着胸脯道。

    “那也买不起。”康熙把她放地上,这种带木鸟报时的自鸣钟只有内务府造办处能仿制,而且还得在洋人的指导下制作,康熙都舍不得赏人,全京城恐怕也没几台。

    “为什么买不起呀?”云安化身十万个为什么。

    “因为物以稀为贵。”康熙道。

    胤祁还不忘给小侄女解释,“就是说东西越少越贵,自鸣钟制造起来应该很难。”

    康熙点头,“你二十三叔说的没错。”

    “安安聪明,让安安来学!”云安仰着小下巴道。

    康熙:“……”

    康熙哭笑不得,“你能看懂自鸣钟就已经很了不得。”

    他说着就教俩孩子看表,顺便让他俩跟着分针数数。

    这是胤祁第一次数到六十,小家伙很兴奋。

    云安也很快学会,但还是没有完成她想派人去西洋的心愿。

    不过这心愿也不是几句话就能完成的,康熙对西洋这么感兴趣,肯定有人提议过去西洋看看。没消息证明此事困难重重,而且并不迫切。

    凭她一个小娃娃的几句话想说服康熙定然更难,只能徐徐图之。

    这愿望要是成了,系统还不得给皇玛法加个一两年寿数?

    其实前几年康熙就动过让人跟白晋等人去法兰西看看的念头,但朝中一直不安定,国库也不富裕,还要筹备粮草跟北边的策妄阿拉布坦打仗,这事儿就先搁置了。

    西洋那些东西他大多都见识了,没必要劳民伤财地急着派人去。

    等以后国库充足,太平无事,再安排这事儿不迟。只是到时候自己不知还在不在。

    自己这些儿子里,除了老三、老九、老十六对西洋的东西表现的很感兴趣外,其他人都一般。

    万寿节这日,诸王贝勒、皇子皇孙进园行礼,康熙就闲话似的跟他们聊起西洋的东西,表示自己希望朝廷有余力的时候可以派人去西洋看看。以后不管谁继位,都要关注海外的情况,不可故步自封。

    这话以口谕的形式被记录下来,皇子们就算心中不以为然,也要表现的十分重视。更何况他们本就多少接触过西洋的学问,并不觉得派人去西洋看看有什么奇怪。

    倒是皇孙们不太理解为何要关注海外诸国,其他小皇孙直接去跟自家阿玛请教,弘历、弘昼在畅春园,索性直接来清溪书屋问康熙。

    第62章

    弘历、弘昼对西洋的印象就是那地方出匠人,会做一些新奇玩意儿。

    这些西洋玩意儿可有可无的,何必为此关注海外诸国,甚至要派人漂洋过海去交流学习?

    康熙对俩小孩的疑惑并不意外,大部分人对海外诸国的印象都是如此,只要不是大清藩国,就不必关注。

    康熙也不跟俩孩子讲什么跟西洋通商的问题,只拿出一个内务府仿造的简易地球仪给俩小孩看。

    “你们知道大清在哪里吗?”

    弘历、弘昼都是一脸懵,弘历凑近看地球仪上的标注,“为何要把舆图画在球面上?”

    康熙:“因为我们本就生活在球面之上。”早在明末,地圆说就传入中国,当年汤若望和杨光先争执的诸多问题中,也有这一点。康熙自然对此做了一番探索,一方面翻阅书籍,一方面请教钦天监的官员,并自己观测日月变化,最终接受了汤若望、南怀仁等人的说法。

    弘昼震惊地睁大眼睛,“原来是这样啊!”

    兄弟俩都还没接触天圆地方等观念,听皇玛法这么说,又看了地球仪,很快就接受他们生活在球体之上的事。

    比起这个,让二人更难接受的是大清在地球上只是很小的一块,竟然连四分之一都没有。

    “不可能,不可能,大清怎么这么小?”弘历转着地球仪,不敢置信的嘀咕。

    康熙失笑,“大清不小,只是世界太大。”

    弘历一愣,这么大的世界到底都有什么呢?

    弘昼也产生出同样的想法,地球仪上标注的海比陆地还多,他怎么不信呢?

    不用康熙多说,俩小孩已经对“海外”产生了一点兴趣。

    有这一点好奇心在就够了,孩子还小,来日方长。

    弘历、弘昼进畅春园后,就没办法去胤祥家上课了。无逸斋的算学课二人又有些跟不上,康熙便亲自教两个孩子。

    康熙听胤禛说过,小弘历在算学上没什么天赋。

    康熙当时也没在意,人哪儿有十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