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前尘: 16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忘前尘》 160-180(第13/28页)

 “ 青石!”有人突然把孟琅从地上拽起来。是御史大夫。他带人来抬走伤员。他焦急地望着孟琅:“你受伤了,快去处理伤口!”

    受伤?孟琅茫然地望着他。他不知道在御史大夫眼中,他满头满脸都是血,嘴唇白得发紫。一个仆役赶紧过来给孟琅打伞。这一切都映在地上那半死不活的伤兵眼中。

    孟琅还拽着那个快死了的士兵:“先救救他!”

    “他活不了了!”御史大夫扫了眼地上的人,使劲推着孟琅,“快进屋去!你别在这浪费力气——”

    就在此时,地上的人突然抬起身,他的肠子哗啦啦从肚子里流出。他的眼睛泛着青光,嘴唇泛着青光,皮肤也泛着青光,他把什么东西扔到御史大夫脸上,正扔到他脸上!

    “啊啊啊啊!”御史大夫惨叫一声,狂乱地甩着头,孟琅忙将他脸上的东西扒掉,这时伤兵重重摔到地上,带着古怪的笑意凝视着御史大夫。他的嘴仍“咕噜咕噜”冒着泡,好像要说什么。

    御史大夫满脸血的睁开眼,去找扔在他脸上的东西。

    他看清了。他尖叫一声。他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那伤兵扔出的,是自己的断肠。

    那天,孟琅没有病倒。尽管他身体忽冷忽热,尽管他的手止不住地颤抖,尽管他胳膊上身上有足足三道深可见骨的伤口,可他没有病倒。

    御史大夫却病倒了。那可怕的一击让他陷入高烧,汗流不止,不到两天他的脸便如一个干瘪的土豆,两撇胡子黏糊糊地贴在下巴上。临死前他一直抓着孟琅,死死地抓着他,盯着他。他大张着嘴巴,嗬嗬地喘气,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只能用眼睛咬住孟琅,最后,他就那样圆睁着双眼死了。

    大夫说,那伤兵有病,他的血有毒。必定是他的血杀死了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的离奇死亡被人们认为是瘟疫的先兆。许多大臣要求将他和那个伤兵的尸体烧掉,埋进土里。八王子含泪发了圣旨,御史大夫的火葬极其匆忙,因为战争还在继续。

    米丞相负责火葬。当御史大夫的尸体在烈火中熊熊燃烧的时候,米丞相感到自己心中起了某些微妙的变化。他瞥了眼旁边老泪纵横的岩军监,这个贪污军饷、自私自利的老头,没有一点儿主见,却成了八王子的太傅,天天巴巴地追着八王子,好像他真能教他什么似的。

    他眼睛一转,又看向远处的城墙。杀声隐隐从那边传来。

    他眼睛再一转,盯住了小脸惨白、失魂落魄的八王子。最后,他扫了一圈神情哀苦的众臣,他机敏地发现,在几位抹干泪的大臣眼中,暗藏着幸灾乐祸。

    米丞相奇异地感到了一阵舒畅。他的心又翱翔起来。

    这是天意。御史大夫早不死晚不死,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死了呢?他死的真好啊。现在,还有谁能阻止他呢?

    第170章 献降

    岩太傅后来无数次后悔自己当时没有拉孟琅一把。他实际上是个胆小怕事又毫无主见的人, 因此,御史大夫一死,他就完全无法和米迟谋相抗了。何况, 那时候又有谁敢当出头鸟, 活靶子?又有谁能够不绝望, 不屈从?

    那时候, 丰州城里的气氛何其可怕啊。人人自危,暗流汹涌,厌憎与敌对笼罩在残破的城池之上。人们已经不相信他们能撑到春天, 当反抗失去了意义,固守也就不再值得被歌颂。短短几天内人们完全心灰意懒, 连士兵也是如此。

    这种变化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 在城中风向急剧变化的时刻, 孟琅还固执地守着城。有些人被他打动,跟随他,但更多的人却心怀怨恨, 暗暗反对他。如果不是八王子拒绝议和,恐怕——

    不,正是因为八王子拒绝议和, 才会有后来那场闹剧发生。

    岩太傅清楚地记得那一天, 因为从头至尾他都在场。他亲眼目睹米迟谋是如何率着乌泱泱一帮大臣闯入大王的书斋, 劝告或者说逼迫大王议和。他亲眼看见围在书斋外那些明晃晃的白刃和陌生的面孔。他亲耳听到米迟谋叫人去“请”孟琅——既然只有他能够说服大王改变主意。

    当时的事态是如此紧急, 以至于岩太傅许久都没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当孟琅赶过来,丢盔弃甲解剑,手无寸铁地进到书斋时, 他才顿感齿寒,恐惧地意识到了这卑劣狠毒的阴谋。

    没有任何人能够让孟琅屈服, 除非那个人是徐风的君王。

    岩太傅永远记得孟琅当时的表情,好像整个人被击垮了。他的脸痛苦地抽搐着,既绝望又震惊,既愤恨又无力。他把屋子里所有人扫了一圈,不断地问:“为什么?为什么?”当他的目光扫到岩太傅时,他可耻地低下了头。因为他知道,自己稍一不慎,就可能被米丞相杀死。

    整个事件中最令岩太傅感到羞耻的是,没有一人承认这是威胁,是逼迫。所有大臣,轮番上阵,口口声声,皆为大义。他们为了全城百姓,为了还都廣野,为了这为了那。也没有一个人承认这是献降,这是“议和”,是“明智的选择”。

    他们就这样用这些漂亮话把整件事情粉饰起来,喋喋不休,喋喋不休,盖过了八王子的骂声。后来,他们让人捂住八王子的嘴——让他捂住了大王的嘴啊!他那时根本没有反抗的单子,而原先乱蹬乱踢大吼大叫的大王,在被他捂住嘴的一瞬间却失魂落魄,完全放弃了抵抗。这孩子只是哭,默默地流泪。

    岩太傅也在流泪。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又似乎在意料之中朝无可挽回的方向滑去。

    他们出宫了。孟琅走在最前面,就好像是他带领着他们似的。大臣们都很庄重,他们已经事先穿好了潮服,只有孟琅穿着染血的青衣。他身上一块绿一块红的,那么可笑。他手里拿着一柄雪白的长剑,因为他身边都是武装森严虎视眈眈的卫兵,假如一把剑都不拿,这情景就多少有点太昭然若揭了。

    丰州城里本来已经不剩下多少人,可当他们向城墙进发时,那些躲在家里的老老少少忽然都出来了。

    他们呆若木鸡。议和,或者说献降,本来是他们早就听闻的事情。他们中的许多人私底下也希望这仗早日结束。可是,当战争真要结束时,他们却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他们中的好多人吓得痛哭流涕,惊慌失措地跑来跑去,还有人大声咒骂孟琅,哀求他不要放弃。人是多么奇怪啊!

    岩太傅后来回想起这荒谬的一幕,还觉得有如梦幻。他想了又想,最终得出一个可笑的结论,那就是城里人其实害怕献降,因为他们不知道门打开后究竟是怎样的结局。他们之前之所以那样痛恨孟琅,正是因为他们坚信孟琅不会献降。孟琅因此而可恨,也因此而可敬。城里人对他怀着的就是这样可恨可敬的矛盾之情。

    那时候,真的,城里所有百姓都没想过孟琅会献降,而且,他们都觉得只要孟琅不降,丰州就不会失守。现在孟琅要降了,就好像天要塌了一般。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人们惊恐不安也是理所当然。

    孟琅登上城楼时,城上的所有将士都呆住了。这时候,米丞相狡猾地不往前走了。他要让孟琅一个人完成这“使命”,承受这屈辱。岩太傅此时开始不忍心看孟琅了,他只听到他的声音。

    出人意料的,孟琅的声音听起来很镇定,清楚,洪亮,一点也不像一个穷途末路即将赴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