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敢造次: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臣不敢造次》 20-30(第17/24页)

地上稳当。

    “好了。”封前辈看着船舱里的其他人,轻叹道,“都是些陈年旧事,我本不想啰啰嗦嗦像个只会念叨往事的老太婆,所以此前只托付你们帮我把这石没羽带来。但今日清晓也来到了这里,有些往事……说来你们年轻人听个趣,总比稀里糊涂的好。”

    “把窗户打开,散散血腥,我与你们慢慢说。”

    船舱内有窗户,打开后外面的烟火声伴着江风吹进来,封前辈坐着轮椅移到窗前,夜里的风吹过她苍苍白发和细密的皱纹。

    她说:“清晓啊,你知道你祖母名讳吗?”

    云清晓不知道她为什么突然又提到了祖母,想了想还是如实回答了:“知道。祖母姓任,名讳纤宜,封号襄宜郡主。”

    封前辈点了点头,说:“我姓封,名雁秋,幼时与师妹一同在师傅教诲下长大,我那师妹,便是你祖母任纤宜。”

    第28章 第 28 章

    大宛开国至今历经了六个皇帝。

    开国太|祖之后是承宁帝, 彼时大宛国祚初立,仍是乱世当道。

    承宁帝在位三十年,夙兴夜寐, 为大宛呕心沥血,子嗣稀薄, 册封有守成之君相的皇子为太子, 即为接下来登基的永安帝。

    永安皇帝在位仅十年,期间与其父在位时作风截然相反,极尽骄奢淫逸, 然子嗣仍是不丰, 临终前将皇位传于三岁太子, 并册封异姓王秦椒摄政辅佐。

    三岁太子登基, 成为平德帝, 平德帝在位三十六年,穷奢极欲远胜其父永安帝,子嗣颇丰, 但大多夭折,临终前膝下皇子除了仍在南颖为质的九皇子应津亭外, 只有五皇子应淇青尚在人间。

    应淇青登基不足两月暴毙驾崩,宛史称其为怀帝。

    而后应津亭登基,秦王做主改国号为昭明, 如今大宛是昭明元年。

    ……

    封雁秋说:“那时颖国连影子都没有, 还是承宁年间,我和纤宜都年幼, 你们这些年轻人更是离出世还早着呢。”

    当时山河飘摇, 封雁秋和任纤宜的师傅靠着祖上师门庇佑,在玉城玉章山有座避世难寻的地宫。她们师傅打算隐居不出, 又怕独自一人待着无聊,便在玉城里闲逛了逛,最后带回了封雁秋和任纤宜这两个年纪相仿、都刚在战乱之中失去了亲人的孤女。

    封雁秋和任纤宜在地宫中长大,跟着师傅学武术学医毒,把祖上师门留下的各类书籍秘法都学了个遍。任纤宜在医毒方面学得一般,但一身武功了得,而封雁秋与她相反,医毒之术学得极好,武术上也就擅一个轻功,后来倒觉得实用,很适合赶路和逃跑。

    任纤宜二十二岁、封雁秋二十四岁那年,她们的师傅溘然长逝,死前说她们若是愿意,可以出地宫看看人间了。

    那年是承宁二十一年。

    封雁秋和任纤宜出了玉章山地宫,发现世道还是乱,虽然不像她们年幼时那么硝烟四起了,但仍是匪患横行、外敌时不时侵扰。

    封雁秋不在乎,反正以她们师姐妹的能耐,乱世里反倒活得更轻松。她沉迷医毒之术,便打算去南姜山里看看。

    任纤宜本来是和师姐同行的,但路上遇到了山匪,她救了人,也被拖住了腿,说什么要去从军,不肯和封雁秋去山里搜罗奇花异草了。

    封雁秋也不想被绊住手脚,想着“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便和任纤宜约定了往后时常通信报平安、有事处理不了了就回玉章山地宫,然后这对相识相伴了十几年的师姐妹就此分开。

    封雁秋到了以医毒闻名的南姜,简直如鱼入水好不自在。

    而任纤宜也很顺利地从了军——那时天下不稳,常年征兵,有人主动报名都算功劳一件,审查并不严格,虽不招女子为兵,但女扮男装很容易便混了过去。

    任纤宜从无名小卒一路杀敌做到了千户长,期间认识了被承宁帝亲封为靖安侯、许他后人三代平袭爵位不降的云松竹,两人意趣相投、引为知己。

    承宁二十四年,任纤宜因伤不慎曝光了女扮男装的身份,军中有人趁机要她“功过相抵”、逐她出军营,亦有上至靖安侯下至炊事兵的将士们为她求额外开恩。

    承宁帝念及任纤宜过往军功,折中调和,罢黜任纤宜官职,但册封其为襄宜郡主、享食邑千户、在天下平定之前为稳军心继续于原职领兵。

    同期,在靖安侯的私下建议下,承宁帝发布诏令,表示若军中仍有其他女扮男装者,趁此时机可自陈身份,朝廷不罚、不遣退、恢复其身份、名誉传至乡里、入地方志记载其功。

    后来那些自曝身份的女兵由任纤宜一同带领。

    直至次年,天下渐稳,任纤宜和云松竹带兵回国都长陵面圣,暂不用再领兵上阵。同年,承宁帝下旨赐婚靖安侯与襄宜郡主。

    封雁秋在南姜收到师妹的信后,匆忙横渡陵江北上,打算带她回玉章山地宫。

    “我当时还以为她不是自愿的。”白发苍苍的封雁秋回忆道,“可她是自愿的,她真喜欢上了云松竹。我很生气,我们离开玉章山时分明说好了,将来要一起回去,和师傅一起埋在地宫里,可她却要为了一个男人留在长陵……那时我太年轻,太决绝,说话也不好听。”

    那时封雁秋气急败坏地对任纤宜说:“好!你不跟我走,那我们从此恩断义绝!你就在这长陵城做你的襄宜郡主、相夫教子,我继续到南姜山里去做我的乡野村姑、孤独终老!玉章山都别回去了!别说玉章山,从此我再也不过陵江,我们俩就此各分南北老死不相往来!”

    封雁秋那时是真决绝,说完就跑,她轻功了得,在武艺上唯有这一项超越了师妹任纤宜,任纤宜愣是没能追上,后来数封信件按着原来的路径送去南姜,都没能得到封雁秋回音。

    听封雁秋说到这里,云清晓忍不住插了下嘴:“那……前辈,您今晚算是过陵江了吗?”

    封雁秋顿了顿,笑道:“我并未下船,船离岸边尚有一丈距离,自然并没有过陵江,也就没有食言,不是吗?”

    封雁秋觉得如今的自己颇有几分风趣,但年轻时她没这么圆滑、看得开,只觉得遭到了师妹背叛,除非听闻师妹和那靖安侯和离,不然绝不肯再与任纤宜联系。

    不过和离的消息没听到,只从任纤宜单方面的书信里得知,承宁二十七年时她剩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云振庸。

    那年任纤宜二十八岁,封雁秋三十岁。

    又过了七年,封雁秋总算接受了她与师妹不能一辈子走同一条道的事实,于是她回了任纤宜的信、祝她平安顺遂,又说那封回信便是结局,往后她不会再看任纤宜的书信、亦不会再回信——她仍然决绝,觉得既然终究陌路,那不如再也不要有来往,藕断丝连毫无必要。

    同年,封雁秋在宛姜临界的山里捡到了五岁的桑榆晚。

    桑榆晚,云清寒和云清晓母亲的名讳。

    不过她原本不叫这名,也不是这个姓。

    桑榆晚出身贫苦,家里孩子多养不起了,爹娘便想把长得最俊俏的她高价卖给想要童养媳的人家,桑榆晚偷听到了爹娘谈话,索性就偷了家里剩下的一半烧饼跑进了附近的山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