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公主: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卫长公主》 80-90(第6/31页)

臣要直谏了,若是汲黯,不知道她能不能碰巧撞上现场,到时候一定好好记录下来,传下去。

    没想到出手的是东方朔。

    东方朔趁刘彻要在宣室殿设酒宴款待刘嫖与董偃,在他们还没有入席时,站在台阶上执戟阻拦。

    刘瑶听闻这个消息后,连忙赶去现场。

    就见东方朔面对刘彻,脚边放着一把长戟,拱手道:“陛下,董偃有三大罪,怎能入宣室!”

    躲在一旁的刘瑶给了他一个鼓励的手势,表示若是他被罚了,她就去向汲黯求救,既然君主不愿意接受春风般劝谏,那就让他体验一番暴雨狂风模式的,而且还被记录到册,流传后世的那种。

    东方朔神色淡然。

    刘彻余光瞥到角落里挤眉弄眼的刘瑶,挑了挑长眉,“哪三罪?”

    东方朔答曰:“第一罪,以臣子身份私侍公主。第二罪,举止招摇,败坏男女风化,有损皇室制度,破坏婚姻礼制,容易造成不好的影响。”

    说话时,东方朔眼神似有所意的瞥了瞥刘瑶。

    东方朔:“这第三罪,陛下正当盛年,身为天下之主,理应集中心思与《六经》,以身作则,而董偃身为臣子不知依从经书劝学,反而尽狗马之乐,此乃国家大贼,实乃死罪。 ”

    刘彻静了一瞬,环顾四周,叹气道:“朕已设好酒宴,下次不行吗?”

    “陛下,先例不可开。”东方朔坚持道:“宣室殿乃未央宫正殿,商讨国事的地方,出入皆是公卿、有才华的贤者,董偃是何身份,不学无术,醉心奢靡,朝野皆知,昔日竖貂自宫,教恒公□□,后来终究与易牙一同为患……”

    东方朔不是轻视身份低的人,但是这等鼓动君主自甘堕落的人,若是再不劝,以后怕是会有更加出格的举动。

    刘彻闻言,思索片刻,便下令将宣室殿的酒宴改在北宫,引董偃在东司马门出未央宫。

    未央宫四面各有一座正门,称为司马门,帝王、文武百官出入皇宫,均从北司马门,至于内侍、工匠等人则是东司马门。

    而东方朔因为直谏,获得了三十金的赏赐。

    董偃在皇帝赐宴的现场,被东方朔当庭阻拦,他由正宫门进入,后来被人从偏宫门引出,而且还是从东司马门,相当于被清理出场。

    这就不只是伤面子的事情,而是令人胆颤的迎头棒喝。

    此事传出后,大家都知道董偃在刘彻那边没什么地位了。

    董偃则是诚惶诚恐,刘嫖知道后,将东方朔骂的那个脏啊。

    若不是因为她现在失势,换做她年轻时,肯定要给东方朔好看。

    至于刘彻,汲黯也没有放过他,也凑了一把热闹,当面说了刘彻一顿。

    刘彻当时听闻汲黯要觐见,就知道情况不妙,为了防止被汲黯骂的太狠,刘彻派人将刘瑶喊了过来,想着有刘瑶在场,汲黯应该有所顾忌。

    谁知道刘瑶率先叛变,等汲黯来时,殷勤地给他倒茶,表示帮理不帮亲,看她的样子,刘彻猜测应该看他不顺眼许久了。

    等汲黯骂完人,刘彻还要在刘瑶的眼神催促下反省几句,然后就让汲黯快快离开。

    至于赏赐,想的美,说的时候口水都快喷到他脸上了,他又不是喜欢受虐,汲黯这种直谏一年到头体验个两三回就行,若是给了赏赐,岂不是鼓励他天天骂自己。

    到时候朝野其他人有样学样,天天挑他的刺,他还有好日子过吗?

    刘瑶面露失望,噘着嘴道:“阿父,汲黯说的那么好,你怎么不给他赏赐?”

    “他是骂朕,又不是骂你,你自然觉得好听。”刘彻白了她一眼。

    刘瑶轻哼道:“又不是我犯错,汲黯怎么会骂我呢?”

    刘彻:“你……等着吧,以后也有你好受的。”

    刘瑶现在年纪还小,朝中没有人挑她的刺,他觉得,随着孩子渐大,阿瑶肯定也逃不了这一关,到时候他看她怎么哭。

    刘瑶:……

    到时候若是朝中有大臣弹劾她,她肯定不会惯着他们,若是骂不回去,就找阿父算账。

    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谁让他告诉自己的。

    阿父这种性子,就要有人时时看着,若是由着他,他能给你左脚踩右脚上天。

    次日,刘瑶送了一副写着“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字画,亲自挂到宣室内殿中,美其名曰共通自省。

    刘彻:……

    来往的大臣看到熟悉的字迹,纷纷忍笑。

    东方朔则是十分浮夸的惊为天人,表示也想要刘彻赐下一副,回去自省。

    其他人见状,也纷纷开了口。

    刘彻磨了磨牙,这群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明明看出阿瑶的字迹。

    刘瑶听说后,热情地表示她最近字练得不错,可以写。

    然后刘彻让人又给刘瑶搬了一箱竹简让她誊抄。

    刘瑶:……

    她现在还年轻,按照现在“闯祸”的频率,等到她老了,不会抄出一座图书馆吧。

    事实确实如此,千百年后,许多博物馆收藏的汉籍就是刘瑶抄录的,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参观时,指着刘瑶罚抄的那些书,对孩子说,这法子可是老祖宗传下来,多动笔有利身心,汉武大帝用这法子教导出来的卫长公主多好啊。

    小孩们:……

    ……

    三月中旬,王容正式嫁给卫广。

    成婚当天,长安好多百姓前去看热闹。

    毕竟王容之前可是河间王后,没想到上任河间王死后,人家一转眼又嫁给了卫广。

    这可是卫大将军的弟弟,虽然没有卫青有名,听说本事也很高,在军中同样有威望。

    百姓们看着从王家搬出来绵延二三里的嫁妆,不经咋舌。

    刘瑶也去凑了热闹,不过因为宾客太多,酒席没有尝到,就被侍卫催着回去了。

    ……

    三月底,张骞再次奉命出使西域,此次的队伍规模达到一千人,这些还不算沿途护送的士兵。

    刘彻率领百官亲自送张骞出城,给他送行。

    此次张骞带了现今最好的千里眼、指南针,之所以此次有这么多人,是因为他们此次带了许多东西,丝绸、用琉璃、玻璃制成的摆件、首饰、茶叶……等东西,还有刘彻亲写的册封诏书以及代表国礼的赏赐。

    张骞此次除了将丝绸等东西送往西域换取金银、良马,二者宣扬大汉国威,劝说西域各国与大汉联合,成为大汉的外臣。

    刘瑶则是让张骞多往西走走,多收集当地的作物。

    张骞当然明白,之前带回来的棉花,起先他以为只是普通的花卉,谁曾想会变成御寒的东西。

    ……

    送别张骞后,宫中工官传来消息,说是传说中的瓷器烧出来了。

    刘瑶赶紧扯着刘彻前去宫中工坊,刘彻见她这般兴冲冲,“莫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