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公主: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卫长公主》 60-70(第22/32页)

才离开未央宫。

    ……

    之后,刘瑶从张骞那里将他带回来的植物种子都要了一份,芝麻、胡麻、甜瓜、西瓜、绿豆、黄瓜、大葱……刘瑶看到这些,都快要哭了。

    她身为大汉的长公主,若是论起过的日子,真不如现代。别说现代的交通和互联网,即使最基础的餐食,她想要吃一顿正宗的四川火锅,不知道何时能实现。

    虽然张骞现在从西域带回来了不少香料,但是四川火锅的灵魂辣椒不知道何时才有影子。

    她似乎记得,辣椒压根不在亚欧这片大陆,而是随着大航海的开启,从其他地方传到这里的。

    她仔细算了一下,要是单纯等,等她骨头化成渣了,估计都等不到,要么她自食其力,想办法造大船,开启大航海时代。

    她……能行吗?

    现在丝绸之路还没有走熟,海的那边,着实没指望啊。

    张骞此次回来,发现大汉又有了许多变化,陛下有了皇子,卫子夫成了皇后,卫青大破匈奴圣城龙城,淮南王刘安没了,陛下宫中的工匠研制出了新式大刀,陛下赐给了他一把,可谓是削铁如泥,所以他请旨,打造一批弯刀送与那些西域国王,作为作为大汉赏赐小国的国礼……

    除了这些,长公主还送了他一个指南针,小小的磁针被嵌在巴掌大的铜盘中,上面覆着透明的水晶盖子,不用担心被泥沙脏污。

    不过……长公主送他离开时,说的话有些奇怪……、

    ……张骞,如果你下次出发前,玻璃还没有研究出来,我就将阿父的千里眼给你抢过来……

    张骞:……

    长公主,万万不可啊!

    刘瑶也没办法,目前就做了三个,李广打仗被俘,将千里眼给毁了,卫青那个还需要打仗,还有一个在刘彻那里。

    与其让它躺在阿父的宝箱里,不如让它在更需要的人手中发挥作用。

    后来,张骞小心翼翼地向刘彻询问何为“千里眼”。

    刘彻对他也没有隐瞒,将千里眼拿出来,让他使用了一番。

    张骞知晓千里眼的用处后,明白长公主为何会如此承诺了!

    只是……

    长公主,万万不能冲动啊!

    第68章 成为刘彻登基以来军功封爵第一人,朝野信服!

    元朔元年,秋。

    匈奴军臣单于派遣骑兵侵入雁门。

    不止如此,他还派遣大军接连进攻渔阳郡等地,因为行动都是用骑兵,所以汉军无法追击。

    刘彻派卫青率领骑兵出雁门,李息出代郡,攻打匈奴,卫青杀死和俘虏匈奴数千人。

    卫青又立大功,不过此时卫子夫已经立为皇后,目前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国舅,此次功劳反而成了锦上添花。

    ……

    前朝的战事,刘瑶不怎么懂,她也帮不上忙,她目前比较感兴趣的是,刘彻弄了一个苍海郡。

    苍海郡的名字虽然陌生,但是说起地点,她就熟悉了,位于朝鲜半岛北部。

    刘瑶第一次在未央宫中的舆图看到时,差点将眼珠子给瞪出来,前些年她嫌弃阿父的家底积攒的太薄,今年已经在朝鲜半岛设置了第一个郡级行政区。

    刘彻之所以将郡县制推进朝鲜半岛,并不是他看上这块地,而是为了斩断匈奴左臂,防止卫氏朝鲜倒向匈奴。

    刘瑶看了看距离,只觉得好远,不知道以现在大汉的能力,能不能有效掌控苍海郡,毕竟距离中原太远了,以现在的交通运输能力,有些悬。

    刘彻也觉得挺远的,但是也没办法。

    给了匈奴一场迎头痛击后,刘彻暂时满足了,就将注意力暂时放到国内政务上,尤其大汉的那些诸侯国。

    对于大汉的皇帝来说,跟随他们一生的困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匈奴,一个是诸侯藩王。

    匈奴是外部威胁,藩王是内部威胁,两手都要抓。

    其实现在的问题虽然让人头疼,不过比起立国之初要好多了,高祖由一个亭长,后来成为掌控天下的皇帝,他们刘家的底子薄了些,当年为了安抚人心,高祖当时封了七个异姓王,而且对追随他打天下的将领也多加封赏,这些人有能力有军功,是他们的打天下的资本。

    后来高祖为了平衡,又册封了大量刘氏子弟为诸侯王。

    刘瑶以现代人开公司的理解,就是用自己人持股稀释原始投资人的股份。

    异姓王的问题算是解决,不过诸侯王还有那些军权在握的侯爵权利倒大了,成了新的问题。

    而后数代,一直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上,景帝时期,景帝太过着急,着急推行《削藩策》,又逼出了“七国之乱”,为了平乱,逼不得已军功集团又再次抬头,而后景帝收拾了周亚夫,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七国之乱看来,强行削藩必会引起暴乱。

    所以景帝之后就对削藩温和多了,即使窦太后也不轻易碰这个。

    刘彻觉得现在削藩势在必行,但是前人经验告诉他,又不能强硬削藩,否则造成捏乱,就给匈奴有了可乘之机,怕是要笑死军臣单于。

    而且不削藩,各诸侯国的资源不能轻易调用,让他如何放开手打匈奴,最后打匈奴薄了他的家底,让各诸侯国联手将他掀了吗?

    削藩!

    一定要削藩!

    只是如何削,还是有讲究的!

    刘彻想了想,昭见了几名他信赖的宠臣,东方朔、主父偃、张汤、公孙弘、桑弘羊、还有辕固老先生坐镇。

    刘彻坐在上首,其他人则是跪坐在席子上,目露询问。

    刘彻说了自己的意图。

    他想削藩。

    众人:……

    大家不由得感慨,陛下的精力真是旺盛,刚才才与匈奴干仗结束,好不容易安生一会儿,就想着收拾诸侯王了。

    公孙弘:“陛下,臣以为此事应该循序渐进,不可着急,否则引起混乱,臣恐匈奴会趁火打劫。”

    他觉得这事不急,现在陛下的心力既然在匈奴上,那就一心打匈奴,国内的诸侯王若是犯了错,可按照国法削其国,有理有据,亦没有其他危害。

    刘彻不满地蹙眉,看向主父偃、东方朔等人。

    其他人:……

    辕固见状,捋着白须,淡定一笑,“陛下,贾谊曾经给文帝提过一策削藩。”

    刘彻急道:“老先生请说!”

    辕固:“众建诸侯少其力!”

    这是贾谊《治安策》中的一言。

    这段的意思是,想要使天下太平,莫过于多封一些诸侯,这样每个诸侯的权利就削弱了,中央朝廷就能约束他们。

    众人深思,仔细思索辕固的话。

    他们中许多人博览群书,都在朝中为官,对于贾谊这话并不陌生。

    刘彻品味了两遍,看向辕固:“辕老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