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古代流放日常(穿书)》 160-170(第2/22页)
虞滢盛情难却的陪着太守夫人吃了?中食后,到茶室喝茶。
太守夫人低声提醒:“余娘子这些天?先别回去?,先待在郡治。”
虞滢问:“怎了??”
“还不是外头那些难民给闹的,听大人说有?许多?难民被其他郡治赶出来,都在找地方安身?,有?许多?难民都到了?临近的几个郡,咱们都不收容,迟早会闹事。”
说着,劝阻:“这遭殃的几乎是城外的人,赶路人最危险,不如等大人和其他几个郡的太守商量过怎么处理?这些难民,处理?妥当了?,再回去?也不迟。”
虞滢思索了?一下,谢道:“多?谢夫人提醒,妾身?回去?好好斟酌一下。”
“谢什么,若非你赶来郡治,岂会遇上这些事?”顿了?一下,又道:“若是遇到危险,便来寻我,我帮得上忙时,你再谢也不迟。”
余娘子到底是高门出身?,进退有?度,举手投足都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淡然气质,更别说比别的大家闺秀有?本事,与她往来,太守夫人是欣然的,也是有?几分?真心的。
虞滢从太守府出来,去?了?一趟仁善医馆,也说明了?三月之后不会过来。
若是三月有?预约,便在这几日都看了?,接诊的人数也可以适量的增加,但诊金不会变。
在郡治的这几日,虞滢一直都在看诊。
原以为五两的诊金不变,不会有?多?少人来看诊,但先前一直没有?约上的妇人,知道这有?名的女大夫在郡治,都找到了?医馆来,因此,上午和下午的女病患就没少过。
忙碌两日,何家兄弟俩也都回来了?。
都是农家出身?,做惯了?苦力活的,两日苦活下来,只歇一宿就好了?。
原本虞滢打算听从太守夫人的建议,先在郡治待上小半个月再看情况离开?,可谁知才进城三日,只出不进的苍梧城,现?在则是不出不进。
缘由?是城外难民多?,总有?难民想涌进来,太守索性把整个城门都关?了?。
虞滢去?太守府向太守夫人打探了?口风,得知起码要关?上一个月。
请了?太守夫人帮忙,若有?驿差要去?各地附属县传消息,顺道把她留在郡治的消息告知家人。
这小忙是可以帮的,太守夫人也就应下了?。
另外,这城门真要是关?一个月,虞滢也不好长久麻烦宋三郎夫妻,所以虞滢托宋三郎帮忙在这附近找一个宅子,租一个月。
为免他多?想,虞滢也就把情况说了?一下——不知之后什么情况,众人还是待在一块好照应。
宋三郎道:“现?在这种情况虽然不好找,但也是能找到的,就是可能租金会贵许多?。”
自己家就两个小屋子,着实是小了?些,不然也会让大家伙在这住下。
“租金贵也没事,现?在就需要有?一个落脚处,先租一个月看看情况。”
想了?想,又补充道:“必须要有?牢固的高墙,这是最主要的。
随行的人是保护他们,但她也要为他们的安全?着想。
宋三郎应下后,便与何大郎一块出去?了?。
约莫一个时辰后,二人跑了?附近所有?能跑的地方,回来喝了?口茶水后才说明情况。
“租得急,也只租短期,再加上城门关?了?,这宅子难找,只找到了?两处地方。一处仅有?两个屋子,住不了?太多?人,另一个宅子有?四个屋子,也砌有?高墙,只是这租金贵得离谱。”
何大郎接话道:“且得要五两银子,俨然是趁火打劫!”
其他人闻言都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他们这次随行是五十文一天?的高价工钱,但全?部人的工钱加起来都不够租一个月的,太不划算了?。
何大郎继续道:“本想把价钱谈低点,但那屋主愣是一文钱都不肯少。”
何二郎道:“伏二嫂,要不然随便找一个院子挤一挤就好。”
五两银子虽贵,但虞滢还是能拿得出来,当下做了?决定?:“不了?,就那一处宅子吧,安全?为重。”
确定?下来后,一行人随着宋三郎找到了?哪处宅子。
才刚刚租下,就有?庄宅牙行的人寻来问租屋的事情。
屋主打发走了?庄宅牙行的人后,与虞滢道:“别不嫌贵,这都抢手得很呢。”
屋主离开?后,才开?始做简单打扫。
四个屋子,虞滢一间,三个姑娘一间,其他两间则由?五个男人自己安排。
租的宅子距离宋三郎那处,要走一刻左右。
没过多?久,宋三郎送来一袋米粮,另外油盐酱醋,腌菜和腊肉也都送了?一些。
“一下子送太多?会招眼,明天?我再送一些过来。”
虞滢道:“明日何大兄和何二弟过去?就成,你家中只有?宋三嫂一个人,这段时日不太平,最好还是在家陪着嫂子。”
宋三郎想了?想,也点了?头。
没有?关?城门前就涌入了?不少的难民。难民在城中游荡的情况之下,他也担心妻子自己一个人在家。
宋三郎没留太久,很快就回去?了?。
虞滢每日去?仁善医馆坐诊时,都会带上一个徒弟和两个人。
七八日过去?了?,城门依旧没开?,原本在城中的难民一旦闹事就会被驱赶出城,因而越来越少人。
苍梧到底有?善人在,设了?粥摊,每日摆半个时辰。粥中虽没几粒米,但也不至于让人饿死。
但不饿死就不代表能活下去?。
已经开?春了?还这么冷,难民身?体本就虚弱,在这寒冷的情况下,流感横行。
虞滢也怕这季节又有?时疫,故而找了?仁善医馆的馆长商量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城中每家医馆轮流设几日药摊子,送伤寒汤。
可医馆也不是善堂,她也不是什么能下令的人,所以还真的想办法预防,起码先保证城中无时疫。
就是仁善医馆的馆长都摇头说:“这事不好办。”
继而压低声音道:“说句大不敬的话,现?在这时局,谁都不确定?以后会不会打仗,这粮价每日都在涨,往后要是真的要打仗了?,这药材也是价高紧缺物,没有?几个人会大度捐药。”
“而我的话,也只能拿出五十人的药量出来,多?的也不行。”
虞滢琢磨半晌,随而道:“生姜煮水也能活血祛寒,一斤姜煮水能得几十碗姜汤,只是效果?不如驱寒汤管用,但聊胜于无。”
“一斤姜多?则也就十几文钱,一天?十斤姜,不过是一两百文钱,便是一个月也是一二两银子。”
算到这,虞滢看向仁善医馆馆长,意味深长的道:“谁都不知何时打仗,在此之前,好名声与医术皆是医馆的立足根本,一个月几两银子就能博得好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