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发家致富: 180-20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在年代文里发家致富》 180-200(第30/36页)

家带来的熟手工人,但还缺货车司机、安保人员和销售人员。

    林逸秋叹了口气:“陈枫可以先担任货车司机,援朝去做销售,老家来的工人尽快入职,但人还是太少了……”

    刘季年提议:“我去当地人才市场看看?”

    林逸秋摇头:“暂时不行,咱们还没有稳定的订单和客流,贸然招人进来,多一张嘴就是多一笔工资,只能咱们自己人先顶上。”

    正当林逸秋犯愁的时候,刘伯年给他们送了一批人手过来。

    说起来也是巧合,林逸秋之前在火车下拦截下的人贩子,当时的受害者樊秀兰同志的丈夫是一名真正的军人,而且还在前几年退伍了。

    退伍以后夫妻二人一直在寻找当年的恩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在京城遇见了刘伯年。樊秀兰的丈夫跟刘伯年居然是老战友,刘伯年还是对方的老班长,于是在刘伯年的牵线下,夫妻二人终于见到了大恩人林逸秋。

    樊秀兰夫妇本就准备留在京城发展,退伍以后,她丈夫没有选择转业,林逸秋稍微邀请一番,两人就顺势留了下来。

    他们二人正愁没机会回报林逸秋,林逸秋把他们留下以后,又相继介绍了十几个战友过来工作。他们一部分做了工人,一部分做了保安,还有一部分会开车的正好做运输司机。

    这样一来,司机和安保人员问题都解决了。但还是缺销售,林逸秋只能自己先顶上了。

    目前的状况就是,橡子粉等一系列食品托蒋袁的福在海市和东北三省都挺有名的,但是在京城这块才刚刚打开市场。

    发宣传、登广告都是费时费力的办法,哪怕因为知味斋的缘故,东北土特产店铺生意也不错,但偌大的食品厂开在这里,每天只生产的量都卖不掉,堆积在库里怎么行?他们现在急需一笔非常大的订单,最好是源源不断地那种。

    林逸秋不得不承认,这一步走得冒进了。

    这里可没什么《光明日报》,也没有帮忙写稿子的赵主编。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既省时省力又快速提升知名度呢?

    食品厂内一时愁云惨淡,大家都没了主意。

    这时,刘季年在报纸上看见了一则消息,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

    于是他赶紧把消息告诉了林逸秋,林逸秋也是个脑子活泛的,当下就觉得这个计划可以一试,他已经想明白的关口,而其他人还云里雾里呢。

    广交会?

    啥是广交会啊?

    广交会全称华夏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市举办,1958年至1978年的二十年间,广交会不断拓宽我国对外贸易渠道,年成交额突破40亿美元,为国家出口创汇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季年定定地说:“这可能是我们为数不多的机会!”

    其他人则忧心忡忡道:“可是咱们国内还没弄明白呢,这就要卖到国外去?人老外能买咱们的账?”

    林逸秋是个天生的冒险主义,喜欢挑战未知,自然是站在刘季年那一边:“买不买也得做了才知道。”

    既然正副厂长都这么说,那其他人也没有异议了。

    1986年下旬,第六十届广交会如期而至。

    林逸秋刘季年在广交会开始前半个月就带上刘小昌、陈枫、齐援朝,一行五人来到了广市。

    五人中除了林逸秋,其他四人都是第一次坐飞机,下飞机后脸色多多少少都有些苍白。

    林逸秋见大家不虞便提议道:“都休息休息吧,我在流花路的宾馆已经开好房间了。”

    齐援朝摸着仍有余悸的小心脏:“那玩意儿可老贵了吧?”

    林逸秋笑着安抚人心:“不怕,咱有熟人好办事。”

    没错,他确实有熟人,还是很熟的……亲人!

    一行人很快就坐出租车来到了流花路。

    70年代初,由于前来参加广交会的来宾越来越多,于是广交会扩建了新的展馆。广交会流花路展馆1974年3月建成,并于当年春交会开幕时启用,周围所有建筑应运而生,共同组成一整套齐全的设施。

    从机场到流花路,一路上林逸秋都在心里默默感慨:“总算是有点21世纪的影子了。”他对此行报了极大的期待。

    此时的流花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小汽车公交车随处可见,很多地方甚至比京城还要繁华,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是这是生活的富足给予他们的安逸,刘小昌几人看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等下了车,齐援朝感叹道:“好家伙,这就是广市,这楼咋能修那么高啊。”

    “咱们一会儿就住那里。”林逸秋指着一栋六层楼的白色建筑,道:“不过我得先先去拜访一个人才行。”——

    作者有话要说:

    我把自己想的先写,然后把你们点的餐一点点上

    ☆都来自百度百科

    第197章 广交会(二)

    林逸秋说的熟人自然是当年来林家寻亲的大伯陈国邦一家人。

    当年听了林逸秋一席话,加上他十块钱的资助,一家三口才勉强能够来到广市,然后从面摊开始,一点一点开到了面馆,80年的时候开了一家小饭馆,短短六年的功夫做到了广市数一数二的酒店。

    面前这栋广市流花大酒店,就是这位大伯的产业。

    林逸秋对着酒店玻璃门整饬了一下着装,让陈枫跟齐援朝刘小昌在门口等着,自己跟刘季年先一步来到了前台。

    整个酒店是很标准的上个世纪风格,入口是旋转门,大厅里是一整套牛皮黄色的沙发,脚下踩得是黑色的大理石,墙上是瓷砖拼接的松鹤延年图,标准的中西结合装修。

    就这土洋土洋的酒店已经是广市流花路的标杆了。

    今天并非周末,酒店内非常安静,前台两个前台正无聊地凑在一起聊天。

    林逸秋上前礼貌地问道:“您好,我想问一下陈国邦先生在不在?”

    两个前台一听这话,瓜子也不嗑了,齐齐看向林逸秋,见他虽然相貌非凡,但穿着确实朴素,甚至有些土气,一点也不像广市市区那些年轻靓丽的小年轻。

    年纪略大一些的前台问道:“我们酒店是需要预约的,请问您有预约吗?”

    预约?这时候国内已经搞这一套了吗?

    “我们没有预约。”

    “不好意思,没有预约我们不让进的。”

    “我们是亲戚,你只要帮忙通传一声,就说有个叫林逸秋的从吴县来找他的。”

    “不好意思,我们这边是需要预约的。”

    两次被拒,林逸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时候也没有手机之类的。

    “那他在吗?我可以给他打个电话。”

    林逸秋话音刚落,年轻的那个前台不满地“啧”了一声。

    “你们有完没完啊,我们陈董也是你们想见就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