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千千岁(清穿):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太后千千岁(清穿)》 80-90(第19/24页)

额储备,兵精粮足,还能省下大笔买粮食的银子购买火器。

    宁远城有红衣大炮,镶白旗也有。

    除了红衣大炮,多尔衮还花重金购买了更适合骑兵的先进火铳。

    如今袁崇焕已死,多尔衮觉得他可以试着拔了宁远城这颗钉子。

    大练兵结束,皇上会亲自到两白旗大营检阅,届时多尔衮便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向皇上展示两白旗的火器和实力。

    虽然多尔衮是半开玩笑的口吻,明玉右眼还是自有主张地跳了跳。

    她赶紧垂眸,往多尔衮怀里扎了扎,闷声劝他:“宁远城易守难攻,还有大炮,你若耗在那里,什么时候能回来?你儿子再有几个月就要出生了。”

    不管肚子揣的是男是女,明玉都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不用像她这样,用一生治愈不幸的童年。

    所以多尔衮不能有事。

    带兵入关,为父报仇,可以说是多尔衮一直以来的愿望。

    从前条件不成熟,他只能隐忍,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便不能忍,也不想忍了。

    多尔衮也想陪明玉安然度过孕期,看着他们的孩子呱呱坠地,可宁远城这颗钉子不拔,父汗大仇难报,皇上壮志难酬,八旗子弟只能困守关外苦寒之地,永无出头之日。

    多尔衮不想骗明玉,手指轻轻抚过明玉微凸的小腹:“明玉,对不住了,我还是想试试。”

    若成了,等他们的孩子出生,大清将是另外一番光景。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两句诗最能概括明玉此时此刻的心情。

    劝不住,只能拖:“这事急不来,能不能等到秋天。等秋天开互市有了大笔进项,我拿出三成收益为两白旗再添些火器,到时候胜算也大些。”

    火器生产不易,又被山海关封锁,想买更多,恐怕也买不到。

    等到秋天,她肚里的孩子也出生了。

    也许时间和这个孩子,能让多尔衮狂热的心冷静下来,让他三思而行。

    入关是必然,能不能去宁远城拔钉子,还要看几日之后的检阅,听皇上的安排。

    想要拿下宁远城,光靠两白旗的战力根本不够,需要举全国之兵,一击而胜。

    能不能打,什么时候打,以怎样的方式打,不是多尔衮一个人能定的。

    不过以多尔衮对皇太极的了解,入关可能在春末,最晚立夏,绝不可能拖到秋天。

    时间没定,多尔衮不想让明玉担心:“这事怎么也得等到年后,等豪格回来,听他说说南边的见闻才能定。”

    也对,入关这事多尔衮一个人说了不算,还得皇上做主。

    明玉打算找机会劝劝皇太极,皇太极年纪比多尔衮大很多,应该比多尔衮更加沉得住气。

    入关这事搁在一边,明玉又想起一事,觉得应该给多尔衮提个醒:“之前在温泉山装神弄鬼的那个蒙古喇嘛,你还记得吗?”

    多尔衮不知道明玉为什么忽然提起这个,挑了挑眉:“记得,怎么了?”

    蒙古喇嘛的来历,明玉只是听郭尔罗斯氏说过那么一嘴,也不是很确定:“我听说那个蒙古喇嘛在没做喇嘛之前,曾经跟着南边的使团去过漠北蒙古招安。”

    多尔衮蹙眉:“你听谁说的?”

    “郭尔罗斯氏。在闲聊的时候说起的。”明玉回答。

    郭尔罗斯氏的母家在漠北蒙古,据多尔衮所知,南边几次试图招安漠北蒙古都没成功。

    顺着夜宴那日揪出来的朝鲜细作,暗卫查到了浣衣局宫女李贞贤,扯出庄嫔,由庄嫔联想到当初那个身份存疑的蒙古喇嘛。

    多尔衮还以为蒙古喇嘛是昭显世子安插到庄嫔身边的细作,可听明玉这么一说,蒙古喇嘛可能还有别的身份。

    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作者有话说:

    蒙古喇嘛:我深不可测。

    多尔衮:呵呵。

    第89章 奏折

    有些事让明玉早点知道也好, 免得着了别人的道儿,多尔衮跟明玉交换信息,把夜宴那晚暗卫查到的情况都跟明玉说了。

    明玉从多尔衮怀里爬出来, 与他面对面躺在鸳枕上:“李贞淑,李贞贤,朝鲜国王对外宣称只有一个女儿,李贞淑却说凤林大君有两个妹妹。”

    想起什么似的,瞪眼捂嘴:“我就说第一次看见李贞淑的时候, 感觉她有些面善。”

    明玉眨眨眼, 问多尔衮:“你还记得庄嫔身边的那个大宫女李贞贤长什么样吗?”

    这段时间多尔衮连庄嫔都没怎么正眼看过,哪里会注意到她身边的什么大宫女,于是摇头。

    明玉有点失望,还是笃定道:“庄嫔身边那个叫李贞贤的大宫女, 与朝鲜嫁过来的王女李贞淑长得很像, 说是双生子都有人信。”

    李贞贤是苏茉儿出事之后才出现在庄嫔身边的, 一直随庄嫔避居在汗王宫, 没怎么露过面。

    所以明玉一直没注意到她。

    李贞贤唯一的高光时刻,还是因为八阿哥生病, 被衍庆宫的嬷嬷田氏咬出来,因此挨了淑妃一顿鞭子。

    明玉这才多看了她几眼。

    没想到还有这样惊人的收获。

    这回多尔衮也有点惊讶了:“如果李贞贤是朝鲜细作, 那李贞淑……”会不会也是?

    李贞淑就住在王府,明玉岂不是很危险?

    明玉想到的却是:“李贞淑是朝鲜王女, 李贞贤会不会也是?”

    她还记得第一次宴请凤林大君的时候, 李贞淑提醒凤林大君说他有两个妹妹,凤林大君说他没忘, 他也在找这个妹妹。

    凤林大君要找的这个妹妹, 会不会就是李贞贤?

    多尔衮与明玉同时开口, 同时闭麦,只不过多尔衮没说完,明玉说完了。

    此时,两人心中同时升起一个疑惑,让朝鲜王女当细作,朝鲜是没人了吗?

    “还是说……”结合凤林大君和李贞淑的反?????应,联系上下文,明玉推测道,“李贞贤没丢,而是被人送去了某个间谍组织,成了朝鲜的一个细作。”

    “她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是朝鲜王女,也许那时候她还小不记事,李贞淑和凤林大君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一直在找她。”

    这事细思极恐,明玉看向多尔衮:“你说谁有能力拐骗年幼的朝鲜王女?”

    那可是王女,身边肯定有一大堆伺候的人,怎么可能说拐走就给拐走了呢?

    而且这么多年都找不到。

    事情太复杂,牵扯到朝鲜、蒙古和南边,多尔衮也不好下断言,不过他觉得明玉的推测方向可能是正确的。

    多尔衮不给回应,明玉也没当回事,自顾自分析道:“可能是朝鲜国王,可能是昭显世子,也可能是凤林大君,或者南边安插到朝鲜王室中的细作。”

    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