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记小餐馆[美食]: 70.地锅鸡贴玉米面饼子(下)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徐记小餐馆[美食]》 70.地锅鸡贴玉米面饼子(下)(第1/4页)

    徐刚在旁边门口靠墙的地方拿起来网兜,直接出门右拐,鸡圈没在家里。

    “自家喂的又不要钱,你多少年没回来了,一会可要多吃一点。”

    赵桂兰握着徐小溪的手,能清晰的感受到她手里的厚茧,自己是干惯了家里地里活的,手里有茧多正常,她上大学握笔杆子的也这样,那肯定是没少干活。

    “去年咱们家里的红薯种的多,自己去加工的细粉,可正宗了,还有晒的豆角,干梅豆,小蘑菇,一会放锅里一炖,特别香。”

    徐刚的动作麻利,到圈里就弄个最大的一只。

    赵桂兰的孙女听到外面有声音,也从他们里屋出来,村里不讲什么书房不书房的,都是在睡觉的那屋里床边弄个小书桌,让孩子写作业。

    “这是你建工哥的孩子,叫徐年,就在咱们乡里上学。”

    徐小溪记得,徐建工是刚大爷的儿子,现在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也就回来一次。

    “徐年,叫姑姑。”

    徐年上初一,虽然是在自己家里,但还是很腼腆,靠在赵桂兰的腿边,小声开口。

    “姑姑好。”

    徐小溪也笑着跟她打招呼,“年年好,这是弟弟,徐池,比你小几岁。”

    徐年虽然才十一二岁,但在家里会经常帮忙干活,学习成绩还好,回回考试都是第一名,很听话乖巧,老两口就希望孙女能考上大学,以后别像他们,只能在地里抛食,面朝黄土背朝天。

    徐刚在院子里宰杀鸡,地锅里烧上热水用来褪鸡。

    赵桂兰让徐池跟徐年一起去屋里玩,看动画片。

    徐小溪跟赵桂兰在堂屋里坐下来说话。

    “徐淮学习咋样啊?我之前听说他成绩一般。”还总爱打架,那会是在村里站着跟大家一起说闲话的时候,听徐老二说的,但后面这句,赵桂兰倒是没说出口,那句话咋说的,庄稼都是人家的好,孩子都是自家的好,谁也不愿意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贬低。

    徐小溪点点头,“还行,他初三进了重点班,现在就是班级第一,年级前十,是能考上一高的。”

    赵桂兰听完哎呦一声,谁不知道一高啊,好多人都说,一只脚踏进去一高,那就是一只脚踏进了大学。

    “你们家的孩子都聪明,你也是咱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我就跟我们家年年说,要向你学习。”

    徐小溪抿嘴笑笑,“我看年年很不错,等到中招也能考到一高去。”

    所有江县以及下面的乡镇初中的学生都是要考进这一个高中的,可想而知压力有多大。

    赵桂兰听见这夸奖高兴地嘴都合不拢,真要是那样,她干多少活都愿意。

    徐刚把鸡收拾干净也从厨房里过来。

    “都收拾干净了,你去做吧,我烧火。”

    赵桂兰听见就要站起来,“行,做完饭吃了就差不多要量地边子。你琴婶子的娘家表妹要出嫁,今个她去当陪客,要不也不会上午没时间。”

    徐小溪也跟着起身,“大娘,要不尝尝我的手艺,我来做。”

    赵桂兰听着眼睛一亮,“也行啊,你这开饭店的,肯定比我们做的好吃,我去烧火。”

    徐刚从外面的柴火棚子里抱进来好多木头,有一些是树根,挖出来劈成小块小块的,晒干,就能烧火,家里也有燃气,但还是觉得地锅烧出来的饭好吃,香,有味。

    赵桂兰坐在锅底前面烧火。

    徐小溪看着这只鸡还是很肥的,挽起来袖子把上面多余的油脂都切掉,然后剁成块,厨房里收拾的很干净,案板上的调味料都在方方正正的小盒子里,大料也都在一个袋子里,大娘都给她找了出来。

    现杀的鸡也不用再过水来煮,热锅凉油放上葱姜八角爆香,然后再把鸡肉全部倒进去不断翻炒,一直煸炒出香味,每块肉都随着翻炒变的金黄,放上盐酱油调味调色,最后倒上茶壶里的热水。

    徐小溪把自己配好的大料用一小块布包好,直接放进去。

    赵桂兰在下面看着徐小溪的动作娴熟,做起来饭有模有样的,就知道在县里开饭店还真不是闹着玩的。

    “真香啊,你这刚刚最后放的啥?”

    徐小溪盖上锅盖,剩下的就是要用柴火来大火炖煮,等到肉炖的差不多,再把干豆角,蘑菇,粉条,干梅豆放进去就行。

    “是我配的大料包,提鲜增味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大料在热水里炖煮的太久会烂掉,等到炖好捞出来就能扔了,不过这里的大料不多,她也就简单的配了一下。

    “大娘家里有玉米面没?”

    赵桂兰把锅底弄上大的劈柴放着自己烧,“有的,我去拿。”站起来就往堂屋里走。

    徐刚在外面棚子下面剥玉米,院子里都飘满了香味。

    “小溪的手艺真不错,我刚刚都闻见香味了。”

    徐小溪站在院子里笑笑,“是大娘喂的鸡好,还是吃粮食的鸡肉嫩还香。”这鸡肉的肉质嫩,刚刚在锅里炒的时候她都注意到了,要是吃饲料养出来的鸡,其实也会肥嘟嘟的,但口感会柴,而且吃起来也很油腻,这个就完全不会,做好之后吃起来还会很劲道。

    赵桂兰挖了一瓢玉米面端到徐小溪面前,“这咋样?”

    “够用了,我去和一下。”徐小溪接过来到厨房里掺了一点点白面,这一点白面是为了增加粘性,好贴饼子。

    赵桂兰跟在后面,看着徐小溪的手艺,“这贴饼子,我也就去县里看你那个二姑住院的时候,你二姑夫说是下馆子请吃饭,就吃的这个,人家贴的饼子就是比咱们自己在家做的香,焦香焦香的,配上那鸡肉更香。”

    徐小溪把面和好,“醒一会,一会就能贴上。”

    赵桂兰哎了一声,又到锅底前面看看火,再放上一根大的木柴,锅底的大火烧的特别好。

    徐小溪跟赵桂兰也坐下来剥剥玉米,闲着也是闲着。

    “今年的收成好,价格也比去年高了两分,我们准备弄上大棚,过年的时候青菜就会很贵。”赵桂兰说着家里的安排,他们只会种地,别的也不会。

    徐小溪是知道的,冬天的青菜格外贵,特别是临近过年的时候,不过那会啥都贵,但大家过年的时候也很舍得钱,啥都愿意买,毕竟辛苦一年了。

    “我认识的一个也是弄了大棚,过年我还跟他一起合作要做熏肠,熏肉,到时候我给咱家也留一些,给送来。”

    赵桂兰笑呵呵的,“不用,你留着赚钱,多存点钱。”

    徐刚倒是想起来一件事情,“你家里那块宅地基,我听说你二叔想要。”

    徐小溪点头,估计这事全村都知道了。

    “我有个主意你听听,你这以后也不一定会回来住着,那块地放在那一天,徐老二就惦记一点,你看谁买,到时候卖了干净,他也就没指望了。”

    徐刚手下剥着玉米没停,毕竟卖了就干净了,还能落到手里一笔钱,主要是不跟他们打交道,省得在中间扯皮,到时候吵架生气都是伤的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