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100-110(第8/16页)
全家迷倒送走,一个不留。
而他们对外的说辞就是,李牧在赵秦交战前夕临阵脱逃,领着全家投奔秦国。至于赵国境内的其他人怎么想,无论是赵王迁还是倡后都不放在心上,反正李牧人已经到秦国了,信不信可由不得他们。
至于李牧到了秦国会不会当真为秦国效力,这就不在赵王迁和倡后的考虑范围内了,不效力算是他们赵国赚了,效力的话就直接将李牧叛赵的行为盖棺定论,无论李牧怎么做他们母子俩都不吃亏。
全家被放进箱子中绑到秦国的李牧:“@#@#%#^^……”(以下隐藏一万字的脏话)
跟箱子里的李牧大眼瞪小眼的嬴政&雍月:“……”猫脸同情.jpg
*
事情发展到现在当真就挺神奇的,别说当事人李牧了,就连熟读历史兵法的嬴政这辈子都没见过这种骚操作。
这就好比宣太后跟秦昭襄王因为想要掌控大秦军权,商量把军队声望极高的武安君白起全家送给赵国随意处置,这怎是一个‘蠢’字能形容的。嬴政表示就算自己脑子被驴踢了,喝了三十斤假酒都做不出这种事。
以前就觉得赵迁的脑子有问题,如今一看简直就是病入膏肓啊!
哪有国君会这么干的,哪怕你用阴谋诡计把李牧弄死,嬴政都不带说赵迁什么的,毕竟王权之争就是如此黑暗。但是将如此大将之才送给敌国,还是你们赵国已经给过封号的武安君……对不起,这操作画风过于清奇,他也是第一次见,实在忍不住问候一下赵王迁的脑髓,询问你身体是否还好!?
只能说赵国能有这样的国君和太后……算是他们大秦之幸啊!哈哈哈……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嬴政应该怎么安排赵国的这位武安君以及他的家人呢!?
杀了,可惜他这位将才,惜才的嬴政还不想这么做!
放了,嬴政又不是傻,放虎归山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没办法,嬴政只能将人扣在了咸阳城,当然也不是软禁他,只要他不想着回赵国就在咸阳内呆着,别的他爱去哪去哪。当然嬴政猜测,估计这时候的李牧也没有心情去哪。
而李牧那边也确实如嬴政所猜测的那样,哪里也没有去,就连回赵国的想法也没有。其实不是李牧不想回赵国,而是他不想领着家人回去送死。现在自己深陷秦国,赵王迁那边肯定会对外说自己背叛了赵国,自己回去肯定只有死路一条,说不定还会连累自己的亲朋好友。
而且李牧也不好解释自己为什么会出现秦国,说他是因为被王上和太后合伙送出去的,那定然会给赵国统治带来动乱。现在正值赵秦欲要交战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消息传到赵国上层或者是军中,李牧可不敢想会造成何等后果,甚至说不定这也正是秦国所期望的!
思来想去,李牧只能不甘心的停留在秦国咸阳城内,成日借酒消愁。
对此就不得不说嬴政对于大才的照顾了,连李牧这种他国敌将他都对其如此好,还为其安排衣食住行,连酒这种奢侈品也为其准备。
与此同时,赵国那边也确实如李牧猜想那版,传出他投敌叛国的消息。
先不说赵国朝中和军中如何引起轩然大波,反正秦国这边是先沸腾了!
尤其是秦国的一干武将,简直对李牧同情的不要不要的,恨不得亲自拎着好酒好菜去看看这一位为国忍辱负重的敌国武安君。不是他们也想着投敌叛国,而是怜悯这么一位厉害的将领竟然摊上这么一位君王,弄得里外不是人,当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都说文死谏武死战,当初他们秦国的武安君自杀的时候,至少还是在军营之中,可是再看看如今深陷敌国的李牧,啧啧……
跟赵国那位比起来,他们大秦的王上简直好到超脱凡人的境界,直冲云霄。
就连一直憎恨赵国的韩非都不禁也对李牧此人同情起来,李牧会落到如此田地,韩非也是有所耳闻,知晓最早李牧被禁就是因为替韩国发声。如今看到李牧这样,韩非对于赵国的恨意也迁怒不到他的身上,只是每次在听闻赵国那边有关李牧叛国传闻的时候,心情总归也跟着复杂几分。
这个赵王迁当真不配为人子,连这样忠诚的武将都会弃用,简直就是一滩扶不上墙的烂泥肮脏至极。
不过对此韩非心中也想到了一个攻赵的主意,如果把李牧出现在秦国的真实原因传回赵国,定然会给赵国上下带来巨大的打击,进而为秦国接下来的伐赵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但是当他将此法跟嬴政提出后,嬴政却摇了摇头拒绝了他的提议。
这让韩非很是不解,谁曾想嬴政接下来的解释,却让韩非陷入沉思,并深感嬴政思虑周全,自己自愧不如。
“爱卿的提议甚好,但是寡人却不会那么做。因为对于寡人来说,没有武安君李牧的赵国就如纸糊一般不堪一击,没有必要用如此理由去攻讦赵国。而且比起在这个时候去影响赵国朝堂,寡人更想在攻下赵国之后在如此做。”
“这是为何?”韩非不解,都应攻下赵国了,为何还要用此计,根本没有道理啊!?
“因为寡人不想要一个时刻准备反叛的赵地,跟魏地和韩地的旧民不同,赵国和秦国的积怨极深。就算是普通黔首在面对大秦都是一脸怒容,这一点在寡人还在赵国为质的时候,深有体会……”
韩非惊讶的看向嬴政,没想到嬴政竟然会将自己的往事跟自己提及。要知道一般的君王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都会将自己不堪的过往隐瞒,除非对方是自己亲近之人才会提及一二。所以他自以为的挚友其实是跟他双向奔现,对吗!?
韩非有些感动,并没有打断嬴政的解释,而是在与嬴政相顾而坐时,主动为其倒了杯茶算是无声的安慰。
对此嬴政颇为受用,其实主动提及自己的过往也是他一种御下的手段,只有那些对自己不自信的君王才会不敢正视自己的过去,他可不会惧怕此事。而且嬴政他也不是无故做如此作态,他就是想以此确定韩非的向秦之心,想确定在国仇家恨和大秦发展之间他会选择哪边!
这也算是嬴政对韩非心性的一种试探,事实证明韩非在面对可以给赵国重大打击的诱惑,因为嬴政的拒绝而选择退让,令嬴政极为满意。觉得韩非能在这种时候保住本心,也不枉他自爆其短,也可以将接下来的任务交付与他。
第106章 儒家之争
最近嬴政因为雍月的影响,看了很多儒家经典,感慨也是颇多。
尤其是孟子的思想论述,虽然看起来天马行空,但是经过雍月的实践和他本人的观察,其中也不无道理,甚至可以说就是事实!甚至在通篇读过《孟子劝诫齐王》后,发现里面很多道理都很有用,且已经被他亲眼见证过!
嬴政以前一直觉得儒家的思想酸文倒胃,可是经过接连几次的现实认证后,嬴政发现不是儒家的思想有问题,而是跟他传播儒家学说的人有问题。任何思想凡是跟权利挂上了勾,都会大大小小的变了质,而跟自己面对面传播儒家思想之人大多数就是如此,难怪嬴政觉得儒家之人都不看重用,合着都是人的问题,思想变了质自然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如果那群人百分能有十分荀子的能力,他嬴政也不至于会将儒家误会到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