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151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小知县》 第151章(第1/4页)

    说起来, 从昌盛四十二年的年中出发。

    一直到如今泰安三年三月,接近三年的时间里, 几乎一年多没收到他们的消息。

    不过这会文书, 也只是他们千辛万苦托人递到古博城的。

    古博城现在的城主看到是钱训海,俞达他们的信件,立刻送到汴京。

    他们信件的意思是, 他们很快会回承平国,又写了一路见闻,已经到了外乡人卡里的家乡。

    卡里在当地确实是小贵族, 可在他离家不久,他的父亲去世, 只留母亲跟妻子, 家产也被人霸占。

    信里还写了, 依照使团的手腕, 这才帮卡里夺回庄园等等, 他们在那边吃得并不习惯,倒是搜集不少书籍, 到时候都能带回去。

    书籍涵盖了天文, 数学, 物理, 医学,文学等等。

    后面还附张书单,有原文, 还有翻译。

    这应该都是领队钱训海,还有当初纪炀从灌江府带来会语言的小吏俞达做的。

    旁的不说, 这封信件已经十分难得。

    皇上也被信件里面的内容吸引, 还道:“外面的世界今日如此之大。”

    “他们去了快三年的时间, 其实还未到更远的地方。”

    这肯定啊。

    亚欧大陆的面积,便是坐火车都要很久。

    纪炀估算着时间,应该够到欧洲了。

    他很好奇那边的发展。

    如果能有他们所用的东西,自然最好。

    即使以后,就是自己不在了,也不能失去跟世界的联系。

    所以他们这一趟十分重要,会让很多人开阔眼界。

    他最近着手改制的很多东西,都想依靠法律来进行法治。

    但说到底,若赶不上工业革命发展,什么都是白搭。

    所以他在看到合适的钢铁制作出来之后,才会这样兴奋。

    不过皇上回过神,好奇道:“纪炀,你这次过来是做什么。”

    皇上一般不喜欢喊大臣名字,也只对亲近人如此。

    经过去年的事,皇上显然早把纪炀划到自己阵营。

    纪炀笑着道:“皇上今年冬祭,是不是还要去旧都。”

    旧都就是洛阳。

    虽说承平国都城就建立在汴京,可开国皇帝曾短暂在旧都洛阳安置过皇宫。

    就连承平国先祖也是葬在洛阳,现在的平王也是搬到旧都养老。

    大约中原大地对洛阳西安都有特殊的情感。

    汴京到洛阳,差不多四百里的距离。

    每年冬祭都要提前准备。

    来来回回要都走很久。

    但冬祭不回去又不可能。

    普通人家还要回去拜拜祖坟,何况皇家。

    皇上点头,好奇道:“怎么突然问起这事?”

    纪炀笑:“看着码头上铺设的轨道,臣有个想法,需要皇上批准。”

    这下皇上更好奇了。

    需要他批准?

    要知道如今工部的自由程度很大。

    什么奇思妙想都能放手去做。

    朝中对此反对声音不算多。

    以前反对,多有几个原因。

    要么以君子不器为理由,说不能多借助这些歪门邪道。

    但现在老年官员们几乎人手一个老花镜,读书近视的官员也有近视镜。

    大大提高大家生活便利。

    更多的就不说了,改变人生活的东西太多了。

    要么说国库没钱反对。

    只是如今古博城不说,益宁府那边也在开关市,带动西南几个府一起富裕起来,学着西北三地一样,直接串联起来直达汴京。

    那官道修的,要多好看有多好看。

    大家现在回过味,已经争着修官道,再加上雇用关外人还便宜,这事进展很快。

    两个大关口,每年给朝中贡献不知多少银钱。

    这些银钱在用于反哺地方建设,又成良性循环。

    如今的朝堂可不是只吃不吐的。

    宗室尾巴早已经被甩开,如今只有平王一家供养,这家又是谨慎的,太后,皇上皇后又节俭。

    每年

    就算除开关口不说,如今国内的粮食丰收,让各地百姓生活都富裕起来。

    原本还有人担心谷贱伤农,可关市的开放,已经朝廷整顿后的农务司对粮食价格把控,让各地粮食都处在合理范围。

    主要自己人够吃之外,还能运到外地,运到关外,换来白花花的银子,能不富裕吗。

    农业的发展,带动商业流动。

    看看国库里的银钱,不就是造花里胡哨的东西吗,造。

    咱们承平国有钱!

    如今对良种培育的拨款,还有工部各项研究的拨款,全国上下都不会反对。

    甚至工部可能还要分出几个部门,民用跟军用可能要分开。

    不过还在讨论当中。

    说那么多就是一件事。

    现在搞个科技发展,以纪炀的地位,不需要申请,他自己给自己批准就行。

    还用找皇上吗?

    所以皇上才有此一问。

    “需要我批准,这是多大的工程。”

    纪炀笑:“大概是二十里地要用十五石的煤。”

    一石差不多一百二十斤,也就是二十里地要用一千八百斤的煤。

    这个数字确实夸张。

    但还在纪炀的批准范围内。

    堂堂承平国学士,几千斤的煤而已。

    “还有几万斤的铁,松木,以及大批工匠,到时候可能还要使用关外劳役。”

    松木还好说,铁已经很敏感了,到时候还用关外劳役?

    皇上皱眉沉思:“你到底要做什么大工程。”

    纪炀拱手:“从汴京到旧都,一趟路程需要半个月时间。”

    “臣想把它缩短到两个时辰。”

    这说的,自然是蒸汽火车,他看到精钢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个。

    看看去往西边出使的使团,千辛万苦,走了几年才到地方。

    就连从汴京到古博城都用了两三个月时间。

    这太耽误工夫了。

    如今手里有人才,还有足够结实的钢铁,也是时候了!

    不早点开启蒸汽时代,他这心里就不稳当。

    而皇上那边,则在想纪炀说的话。

    去旧都的时候,就说轻装简行,皇上的排场到旧都,都要半个月时间。

    纪炀说把半个月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