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104章 第 104 章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小知县》 第104章 第 104 章(第2/3页)


    想要打破这个循环,避免人亡政息。

    就一定要从这些人手中把土地抢回来,分给从事生产劳动的百姓。

    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皇上明白,官员明白,宗室也明白。

    可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贪欲。

    能战胜欲望的人少之又少。

    大家所能看到的就是,纪炀强行要走属于他们同一阶级的大量土地,查抄他们全部家丁,更是毫不留情把他们拉出去砍头。

    纪炀每收拾一户,他们就要摸摸自己的脖颈,生怕哪一天刀就落在自己头上。

    以小见大。

    当初裴,刘,鲍三家如何统治太新县,他们就会怎么统治承平国。

    雷温两家如何想要颠覆朝堂,侵吞国土,这些人就会有一样的想法。

    到时候国家崩溃,朝堂动荡,百姓民不聊生是必然。

    只不过灌江府到底不同,这里是边域的地方。

    纪炀解决这些麻烦,收回他们的土地,让此地乱象平息,是巩固政权,是让承平国内里的各方势力能够睡得够安稳。

    所以在灌江府丈量土地,清查隐田的时候,阻力并不大。

    如果纪炀到的不是灌江府,去的是汴京周边,去的是江南一带。

    到那边抑豪强,分土地。

    明天他就能背后砍自己十八刀,然后上吊自杀。

    因为那些地方,才是他们的老巢,那是他们收揽利益的核心地带。

    不过这些人也并非全然压榨,读书人嘛,大多会有点更文明的方式,可说到底,还是剥削跟压迫。

    顶多会因为纪炀做的事,还有皇上的态度,剥削得没那么狠,给人留一条活路。

    说到底,灌江府这种偏远的地方,到底不涉及汴京朝堂官员的根本利益,他们虽然不爽,但为了不被侵略,还是忍了。

    不仅忍了他打豪强分土地,还忍了他对当地文官的打压。

    但当时忍了。

    不代表以后会忍。

    现在灌江府明显安定下来,这些人自然不会放过纪炀,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没放过。

    说白了。

    卸磨杀驴。

    灌江府乱的时候,你做就做了,他们忍了。

    现在都平定了,那你还敢对我们兼并土地指指点点?

    是不是做梦?

    是不是想死?

    是不是想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文官一支笔,立刻口诛笔伐。

    再早的商纣王,他其中一条“罪名”就是选用女子做官。

    更多就不说了。

    纪炀那个时空,被文官集团控制的明朝,更是不可理喻。

    能做出因为政见不同,当朝奸污同僚之事,却在历史上没留下太多名讳。

    自然是同党互相遮掩。

    有如此能力,如此笔锋的官员们,纪炀若敢动他们的田地,阻挠他们兼并土地收揽钱财。

    又猜猜他们会怎么做。

    这可不是裴刘鲍之流。

    也不是雷温两家这样根基不稳的家族。

    是那些延绵上千年的世家大族。

    是有些皇帝想要拔出,都要看他们脸色过日子的大族。

    纪炀的名字,明显已经上了他们的名册。

    在之前处理灌江府事情的时候,还不算明显,如今事情平息,这些人自然要跳出来。

    更别说纪炀对此地官学学政的态度,以及让女子代理知县的事。

    纪炀稍微想想就知道,必然会引起这些老古板们的不满。

    作为不是科举出身,却走到如今官位的他。

    本就这些人当中的异类。

    如今灌江府内划分土地,又会让他们胆战心惊。

    随之而来的攻击可想而知。

    说了那么多。

    归根到底。

    朝中,文官,武官,外戚,宗室。

    他已经得罪了两,还是承平国势力强悍的两个。

    只是纪炀以为,他这两年肯定是在灌江府,手也不会伸到他们那边,大家还能保持暂时的相安无事。

    无非是没事参他一本,这些都已经习惯了。

    可灌江府学政的书信让他知道。

    他做的事情,已经引起这些人的强烈不满跟警觉。

    而自己的势力,还远远不能跟他们对抗。

    文官的势力,遍布世家大族,遍布朝廷上下。

    纵然对上皇上,都能碰一碰,只是皇上还算强势,他们乖乖蛰伏而已。

    蛰伏不代表没有对抗的能力。

    头疼。

    前有狼后虎。

    唯一的好处是,他在灌江府的时候,那些人也不能拿出实质性的攻击。

    顶多写文章骂骂他。

    但这也够他喝一壶的了。

    这骂名一旦扣上,可就不好摘了。

    现代人都知道,造谣一张嘴,澄清跑断腿。

    升迁之路上,官声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

    更别说,他身上还有个极大的污点。

    买官。

    升得越高,这污点就越大。

    而他动土地,又触碰到走科举之路的缙绅之家,这用来攻击的借口简直撞到手上。

    这个先天的大坑。

    是任凭他再善辩也无法解决的。

    除非纪炀立刻投靠文官一派,那他估计以后什么也不做,都会流芳百世,等到后世的学者扒出来,原来名声都是吹出来的。

    至于林家?

    当初就说过林家的经历。

    这家四代三进士,曾祖父是探花,祖父是状元,也就是林大学士,父亲也就是五姑娘他爹,也是进士。

    不过现在算起来,应该是四代四进士。

    林家大公子也已经考中。

    如此厉害的林家,其实在一些门户眼中,还是“新贵”。

    毕竟是从林大学士,他家才正式走入权利核心,连百年都不到,跟他们那些真正的世家相比?

    许多世家,别说前朝了,前前朝都在!

    他们是真正的“贵族”!

    韩家这种藏书几百年的,都比不得一些真正的豪门。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句用于九品中正制的话,承平国现在也是可用的。

    不过林家到底深耕多年,自然能帮他挽回不少颓势。

    但只靠着林家,到底不是纪炀的做派。

    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