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76章 第 76 章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小知县》 第76章 第 76 章(第1/6页)

    纪炀奋笔疾书,五姑娘也不例外。

    一个读四书五经,一个读医经,旁边还有两个小孩在写字。

    昌盛三十五年最后几日,倒也过得自在。

    最近几日,总算有些过节的气氛,安置在衙门附近的百姓也找来鞭炮,算是热热闹闹过个年。

    大年三十纪炀带着人去送了饺子,又回到衙门。

    现在的衙门里面,已经跟他刚来的时候不一样了。

    最近年节,刘县丞,鲍主簿,都已经回各自地方过年,他们带来的小吏捕快也都回家。

    裴地的小吏捕快,也没留下几个。

    现在这里面,基本都是自己人。

    纪炀总算有机会跟王伯送来的人熟悉熟悉,送来十个家丁,还有五姑娘的三个丫鬟,两个嬷嬷。

    一共十五个人。

    丫鬟嬷嬷们都在后宅做事,再派两个家丁保护。

    其他八人则跟着玉县丞,卫蓝做事。

    凌县尉现在还跟在纪炀身边,也算保护。

    有自己熟悉的人,纪炀更加安心。

    纪炀让负责安全的卫蓝着重注意一下被安置在附近的四个书生,特别是从刘地来的那个,不要让他接近衙门前堂。

    卫蓝开口:“大人觉得他有问题?”

    “先看看,不要打草惊蛇,愿意学就学,不要进前院即可。”

    前院都是办公的地方,不知道会不会夹带东西进来,又或者带个什么物件进来。

    有这些人把守,倒也不是问题。

    其中家丁最高最壮的辛顺,纪炀很是喜欢,这人力气足,又肯做事,还跟名字一样,很听话。

    不过还是让他看护后宅更好。

    大家对这些安排自然没问题,等他们熟悉到开年,太新县衙门,就真正是他们的地方了。

    纪炀则捏着书本,吩咐这些事情之余,还要读书,太难了。

    眼看江小子被凌县尉喊到院子里练武,不由竟然有点羡慕?

    可看着厚厚的试题,还是刷题吧。

    他在汴京那段时间,也算知道这些大臣们的知识储备,如果不多看书,他们骂你你都听不懂。

    为了能听懂怎么骂人,多看书。

    韩潇暗地里辅导纪炀,明面上也在跟那四个书生指点。

    别看韩潇年轻,但他的学问没得说。

    从其中两个今安县书生嘴里,纪炀还听到点今安县的事。

    今安县就是隔壁县。

    当初边关五个县合成两个县城。

    太新县三合一,今安县一合一,那边新知县也已经定下,一个梁王那边的宗室子弟,应该是血缘比较远,早就没落的宗室。

    听两个书生讲,他们那边也推出了个县令,现在县令领着一合一的两家人,已经有些正轨的意思。

    但这正轨跟纪炀的正轨不同。

    如果再不阻止,那边就要磨合结束,他们要抱起团,纪炀都要发愁片刻。

    可新知县没去,大家也没办法。

    想到梁王的想法,估计他身边会武德充沛,到时候看看他们怎么管理隔壁的今安县。

    之前林家来信,说过这位宗室子弟会在年后过来。

    算着也快了。

    不过也看他行程快慢,不是所有人都像纪炀这样着急赶路。

    知道今安县的情况,纪炀稍稍皱眉,不过还是舒缓了些,等隔壁知县到了再说吧。

    到时候看看那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想到皇帝让他来之前说过,希望他能在五年之内从知县做到知府。

    不知道有没有对这位说也讲过。

    今安县那边,其实也用刘地的黑市,毕竟跟刘地接近,之间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年后再看吧。

    希望宗室子弟好用一些,他也不用太操心。

    新的一年到来,街上也算热闹,积雪渐渐融化,已经是昌盛三十六年的正月十五。

    纪炀跟五姑娘带着人做了花灯,年节也宣告结束。

    租种官田的人户开始有所动作,虽说现在积雪未化,但本就耕种晚了的百姓早早开始下地干活。

    好在此地冬小麦跟春小麦都能种,只是春小麦的质量不如冬小麦好吃。

    而这些租种的农户,除了相信知县大人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在种冬小麦的时候,他们没有银钱租种裴家土地,也没有余力签契约。

    可以说是裴家佃户里最穷的一波。

    没想到之前没地种,现在反而因祸得福。

    他们肯定会加紧时间做事的。

    纪炀派人从灌江城买的种子也已经到了,依旧跟田租一样,签订契约,亩产过多少多少,就不收利息。

    等事情传到三家人耳朵里,下意识皱眉。

    纪炀不收利息?

    那谁都知道以后种谁家的田地好。

    毕竟租种他们家的,田租要利息,种子要利息,农具要利息。

    纪炀那边都不要,明摆着省钱了。

    以后佃户都蜂拥过去怎么办?

    但又一想,纪炀手里才有多少地,那也不够分啊。

    而且都已经到现在了,他们多想也没用。

    总不能因为那点利息去寻纪炀?

    三家本能不想面对他。

    真惹怒纪炀,谁知道他又有什么招数。

    就算专心对付纪炀,难道另外两家不会趁机侵吞他家东西?

    三方制衡,纪炀那边很好动作。

    知道利息的事算是过去,纪炀并不意外。

    他踩着大家的线在往前走,为这点小事翻脸不值得。

    相信大家都不明白。

    再说,不要利息损失的是他的钱,别人心疼个什么劲。

    你们还是心疼心疼即将要修的石桥吧!

    鲍地到裴地还好说,浮桥还在。

    但刘地到鲍地就不好说了,之前险些起兵祸,浮桥直接砍断,如今只能船渡,比之前费事不少。

    修桥迫在眉睫。

    纪炀正月十六收到林家来信,这信上自然说的是寻找泉州修桥匠人的事。

    林大学士的人脉自不用说,泉州通判是他某一届带出的科考学生,跟那边去信运作,说年后那位修桥工匠就会带着徒弟直接前往灌江府。

    估计在一月左右便到,让纪炀派人去接。

    其他地方就算了。

    灌江府这种地方,肯定要派人去接的。

    上次井旭送粮过来,若不是有人接,估计也会死伤不少。

    这里的匪贼流寇可不是开玩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