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72章 第 72 章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小知县》 第72章 第 72 章(第3/6页)

动土地,那才真正的挑起事端。

    可之前的弯弯绕绕用得再好,不动土地这个根本问题,一切都是无用的。

    想要种田,想要放牧,想要山林经济,必须从这些最难啃的骨头上咬下这些东西,再平分给百姓。

    在扶江县,尚且能把荒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百姓。

    但太新县根本不给这个机会。

    基本所有土地都被占有。

    甚至连官田也想方设法弄走,让他分无可分,更让此地百姓无路可走。

    弄清楚事情本质,饶是纪炀也为这头疼过一阵。

    也是知道重要性跟敏感,纪炀去边关送粮时,才下令让人送上土地清单。

    等他回衙门,看着下面递上来的土地清单。

    虽说三县合一,但账册还是三本。

    上面记录三个地方的田地情况,有多少田地,开耕多少,荒废多少。

    但这些数字都不能相信,比如裴地,裴家都不太清楚自己田地情况,清单上又怎么会明白。

    刘地跟鲍地好一点,但他们必然会隐瞒田产,这样才能在明年五月交田税的时候少交许多。

    最清楚的,大概就是三个地方官田数额,毕竟官府都有记载。

    刘地官田土地五千顷全都租给当地刘家耕种,五千顷是多少亩呢,五十万亩,相当于刘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地方土地三分之一的官田,加上强买过去的其他民田,稍稍估算一下。

    刘家至少拥有刘地一半以上土地使用权。

    这么看来,那个县城原本的名字确实不重要,也确实该叫刘县。

    裴地跟鲍地也没好到哪里去。

    裴地更是夸张,此地五分之四的土地都归他家所有。

    鲍地明面上看好点,可仔细看看就知道,他家不比另外两家强。

    这几家所在县城的名字,怪不得以他们名字命名。

    要知道纪炀那个时空的大贪官和珅,名下土地八十万亩,已经让人震惊。

    这种边陲小地,还真是无法无天。

    一个县的土地几乎都归他们所有,怪不得他们肆无忌惮。

    那问题也来了。

    刘家“租”种官田五十万亩。

    裴家“租”七十万亩。

    鲍家“租”六十一万亩。

    那租金呢?

    又租了多久呢?

    答案是,不知道。

    租金是多少,不知道,租了多久?百十年吧。

    册子呢?

    上次兵祸起,毁在兵祸的一场大火里。

    如今账册都化为灰烬,找不到了。

    只留了当初签订了跟三家的百十年契约。

    此时用扶江县那个法子,说他家多占土地,超过承平国律法规定的亩数肯定不行。

    先不说他们听不听,现在都说是租了。

    再者真提起那事,就是撕破脸。

    在扶江县还能强行押走,此处?此处是他被押走!

    除开这些,这些经年的地主,早有逃避此事的方法。

    甚至有专门的称呼。

    把自己名下过多的土地寄在佃户奴仆,亲朋邻居名下,逃避律法追究,这叫“花分”。

    再或者找个有官身的人户寄存,又叫“诡寄”。

    当初扶江县那几户人还没来得及做这些事,火刚烧起来,就被纪炀掐断苗头,这才好办。

    而这里的情况?

    那所谓大火,不过明明的阳谋罢了。

    哪个知县敢深究?

    裴县令见纪炀合上册子,脸色不算好看,似笑非笑看向他:“裴家是不是有内鬼。”

    不等他问,纪炀就道:“明明裴家的耕地更多,每年的粮税却是三县里面最少,少得太多了,你家估计有人吃钱。”

    这是肯定的。

    裴家不善经营,里面肯定有人吃钱,裴家人自己都知道。

    但每年这么多田地,足够他家花销,足够养私兵的,那就行了。

    可纪炀此时说了个数字:“我算了下。约莫被贪下这么多银子。”

    “只是一年的差额。”

    熟知裴家事情的裴县令脸色一变,找了借口匆匆离开。

    此时要说一下裴家的帐怎么算的。

    首先,裴家弄来大批土地,“雇”来大批百姓替他们耕田。

    耕田收入十之有八要收入自己囊中。

    一分当贿赂给官员,一分给百姓。

    剩下的八成全归他家所有,这八成里,他家默认确实有人贪墨,但总以为会贪墨个一两成,都在裴家容忍跟默许范围之内。

    可经纪炀估算。

    他家那内鬼,贪墨了至少四成。

    也就是跟裴家对半吃,甚至比裴家自己吃得还多。

    这便远远超过裴家容忍范围了。

    不说民田,单官田内鬼一年的贪墨就在十万两上下。

    十万两。

    放在哪都是极大的数字。

    纪炀轻飘飘一句话,让裴县令立刻离开,几乎不加遮掩回到裴家,跟裴家主说明此事。

    裴家主一身锃亮盔甲,直接站起来:“你说什么?!新知县真这么说的?!”

    “底下有人,吃我十万两银子?!还是一年的份额?!”

    十万两!

    能养多少兵啊!

    他说他手里土地越来越多,但钱粮怎么越来越少。

    眼看正要发怒,裴县令跟旁边一个类似裴家军师的人忙道:“家主莫要慌!说不定是新知县诈你的!让咱们裴家起内讧!”

    裴县令心里也是这么想,裴家军师询问他:“新知县怎么知道的?他又没看真的账册!”

    说到这,裴县令皱眉中带了些说不出的尊敬:“他那人极厉害,只看假账册,都能说出一二分。”

    “这事是他看完官田的真正数额,又问我了裴家家丁的事,略略估算出来的。”

    所谓的裴家家丁,自然是私兵的掩盖称呼。

    但只看依照真账本造的假账本,再看看真正官田册子,能推断出来?

    这不是神吗?

    纪炀不是神,他这几日裴地可不是白跑的,询问百姓亩产也不是白问的。

    再紧密的造假,总能让人找出破绽。

    虽说那数字是他信口胡编。

    可足够让裴家起个乱子。

    乱了,他才有机会做事。

    这大冬天的,既不能开荒,还不能种地,连发展手工都很难,他只有搞事了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