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62章 第 62 章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小知县》 第62章 第 62 章(第2/3页)

他也不敢逃跑。

    这些东西能带的带,带不了的收拾箱子封存起来。

    自然还让韩家帮忙照看。

    送小孩们回扶江县当天,李宾踌躇许久,请求纪炀开恩,他想给马家湾家中娘子写封信,就说他跟着纪大人去汴京做事,让她跟家人不要担心。

    纪炀看他许久,干脆让他跟着其他人一起回扶江县,全都跟家人好好告别。

    这样心里也没什么挂念。

    纪炀就不回去了,他若回去的话肯定要耽误不止一天。

    等众人回了扶江县,韩家那边看着纪炀把小孩跟家当都托付给他们,倒也不恼,反而十分认真收拾好,还给送孩子们过来的玉敬泉等人承诺,肯定会照看好江小子跟江乖乖,当自家孩子一般对待。

    韩家人的承诺自然可信。

    但玉敬泉他们要离开的时候,江乖乖偷偷把自己绑的璎珞递给他,小声道:“能不能帮我把这个给纪大哥,我记得婉芸姐姐也在汴京,想转交给她。这还是婉芸姐姐教我的。”

    虽说两人只在两三年前见过,但那是对她最好的姐姐了。

    玉敬泉一时想不到乖乖说的婉芸姐姐是谁,但还是把东西收下,最后安慰道:“纪大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说等事情妥当回来接你们,那一定会接,放心。”

    “我们很放心。”江乖乖笑着道,随后又小声道,“我们都等着。”

    这些话由玉敬泉说给纪炀听,纪炀很是感慨,看看手里的小璎珞,忽然有点头疼,这东西如何转交?

    纪炀笑着收起来,又看看满眼通红的李宾。

    从扶江县回来,他就是这副表情,凌俊鹏过来小声道:“他娘子有两个月身孕了,这次回去知道的。”

    有身孕了?

    怪不得。

    纪炀走了过去,开口道:“到汴京之后,只要你听我的,必然会让你跟妻儿团聚。”

    李宾扑通一声跪下,只要能让他回到扶江县,回到妻儿身边,他做什么都可以。

    他,他真的对不起岳丈一家。

    只要让他回来,以后再也不踏出扶江县半步,他只想照顾怀孕体弱的妻子,抚养自己跟妻子的孩子长大。

    旁的,再无他求。

    一切事情准备妥当,纪炀带着人并不耽搁,直接按照原定时间门出发。

    出发前一晚跟知州通判又聊了半夜,心里已经有些准备。

    谁能想到,他已经准备好潞州城待下去,汴京那边忽然让他过去?

    说一句世事难料,估计大家都承认。

    纪炀一行出发,但他的名字在潞州城却愈发响亮。

    无论是他三年来的政绩,还是被各个部门争抢,最后发现谁争都没用,你能争过皇上吗!

    皇上要人!谁能不听!

    可谁不想被皇上要走?

    那可是天子,是天下之主,近些年可能没什么感觉,在陛下年轻时也是励精图治。

    如今不少良策都是他定下,百姓跟官员们都赞一句好。

    但也结了不少怨。

    毕竟利益这东西,牵一发动全身,给百姓们让利,就会让有些人失利。

    陛下年轻时还镇得住,但人一老,什么都变了。

    有些东西便开始蠢蠢欲动。

    纪炀对此有些感觉,不过依旧觉得,作为古代封建王朝,这个皇帝大致还不错。

    当然,这些评价只能在脑子里过一遍,并不会说出。

    纪炀他们出发时是七月二十二,一路骑马去汴京,赶在八月十五之前能到。

    路上途经两个府,一个州,甚至还让马过了段水路。

    幸好他们几人之前每日坚持跑步锻炼,不然估计都撑不下去。

    纵然如此,纪炀明显消瘦不少,脸上棱角更加分明,过了十八的他身量也趋向成年人。

    远远看着,身上自有一股骄矜跟凌然。

    路过府的时候,明显要比州热闹。

    这也是行政级别的划分,上面是中央,下面分别是府,州,城,按规模来说,一个比一个小。

    在承平国律法里,三者并未有隶属关系,而是统归中央管,只按规模区分而已。

    比如所在的潞州,隔壁凉西州,都是州,基本代表面积比较小,又或者人口少。

    而被命名为开封府,灌江府这种府,要么人口多经济繁荣,要么地方大,开封府属于前者,灌江府属于面积大。

    如果按照位置来看,但凡在中原附近被称为府的,基本都是经济好。

    在边域,诸如灌江府这种,那就是土地面积大。

    纪炀一边走一边跟身边人科普,也算打发时间门。

    所以很多时候说个哪哪人士,说什么地名,基本也知道当地情况。

    当然也不绝对,毕竟他们这片土地历史悠久,总会有不同情况出现。

    他们一行六人紧赶慢赶,终于在八月十二这天接近汴京。

    整整二十天的路程,确实很辛苦。

    还未近汴京,就能看到城外肥沃千里,但汴京城外并不种粮,多是种菜卖给城里七十万百姓。

    一个城里七十万百姓,在古代很多人眼里很难想象。

    这就要用一个数据对比。

    之前说过,承平国县城的划分,什么上中下县。

    三千户以上是上县。

    四千户以上是望县,比如潞州唯一一个丰邵县。

    那望县上面还有吗?

    自然有。

    但这已经不按门户划分,而是按地方。

    望县的上面是畿县,也就是京城外的县,也就是现在看到的。

    畿县上面为赤县,便是京城内,这个等会就到。

    畿县不仅有专门种菜的菜户,还有养六畜的,种花的,做手工的。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有专门的养殖户,养花户,蔬菜种植,更有各种手工业,来保证京城内的需求。

    单是七八月份城里娘子用的纸扇,都要数以万计往里面送。

    走了几十里路,周围更加繁华,官道变得更加好,凌县尉感慨:“这些道路都是有糯米支撑吧?”

    旁边行人笑道:“岂止,里面不仅有糯米,更有鸡蛋清,所以才会如此结实。”

    很早开始,古人便会用这两种东西来修路建城墙。

    但看看这财力物力,真是不敢想象。

    到汴京外城门前,挑着担的,推着车的,走街串巷的小贩们比比皆是。

    这还没到中午,已经让人感觉此处的繁华。

    玉敬泉看着排着队进城的百姓,也感慨道:“怪不得天下官吏,天下百姓,都想到汴京。”

    要说汴京城门并不算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