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38章 第 38 章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小知县》 第38章 第 38 章(第4/6页)

,人多了,再继续盖新学堂。

    总共算下来,官学一共要花费九十两银子左右。

    既然修了,那就修得好点。

    也让即将过来的夫子看到他们的诚意。

    这边官学开始修建,不少人都说,自从他们知县大人来了之后,好像扶江县各色建筑都没停过。

    不是挖坑,就是修路,要么修水渠,要么修学堂。

    一两年的时间,赶上之前十几年的发展。

    大家说这些话自然是高兴,为扶江县高兴!

    不过玉县丞只有一个感觉,绝对不能让知县大人知道衙门有闲钱!

    绝对不能!

    每次衙门的银钱都像在走钢丝啊!

    纪炀只道:“钱放到衙门库房里又不能生钱,该花就要花。”

    好像这也没错?

    普通人家攒钱攒粮是为了抗风险。

    衙门则要在风险来临前抵抗风险,不如给百姓们花了,办官学也是正经事。

    只是玉县丞觉得,他们知县大人好像早就清楚账面上的银两,说是跟他一起查账,明摆着要划拉一部分钱出来办事。

    好难,跟知县大人斗智斗勇是没结果的!

    还是好好建官学吧。

    凌县尉领着做这些事已经轻车熟路。

    玉县丞则把更多精力放到葫芦作坊。

    九月份那边下的一万五千套订单,按照纪炀要求,交完最初的五千套之后,制作葫芦根本没停过。

    所以在十月中旬,这一万五千套葫芦已经送到常华县货船上,相信不久便能送到扬州。

    说到葫芦饮食器具,纪炀在潞州听过一耳朵这东西多风靡之后,也让人去查问情况。

    得到的消息,可比大家想象中要震惊多了。

    不过想想也是,潞州城里都知道,扬州那边的葫芦器具有多畅销,何况他们本地。

    说是去年开始,有一种轻便漂亮的器具便在市面上出现,只是少数小摊贩那有。

    谁瞧了都觉得精巧。

    而且设计得非常不同。

    原本只是引起兴趣,但不知谁说了句,这东西是汴京葫芦秀才设计的。

    汴京葫芦秀才,大家只是隐隐听说过,但也觉得这小东西,看出来这位的功底。

    所以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谁料在年后上元节,扬州知州家夫人拿出两件极为精致的葫芦器具出来。

    一样是摆件,设计得精妙绝伦,那雕刻工艺让人赞叹。

    另一个则可以使用,瞧着精美无比,放到手下还灵巧得很。

    这也就罢了,有个见识不浅官眷娘子道:“这东西,跟咱们皇后娘娘那个,是不是一样?”

    传闻皇后娘娘便有个葫芦器具,那葫芦形状特殊,人家是两个肚,就它是一个。

    看起来浑圆饱满,模样甚是不同。

    满天下难有第二个,更难有如此精妙的雕刻。

    知州夫人笑道:“是了,妇人仰慕皇后娘娘品格,能仿照皇后娘娘的妆匣做件好物,实在三生有幸。”

    这话既说了自己有跟皇后娘娘一样的物件,又拍了皇后马匹,还表现的谦逊有礼。

    众人只有赞叹的份。

    不过也是,谁不想跟皇后娘娘一样,娘娘跟陛下夫妻恩爱,多年无子女也不曾厌弃。

    直到前些年才在皇后娘娘规劝下纳了两名妃子。

    其中一位生下皇儿,立刻过继到娘娘名下。

    就算普通人家夫君如此,都会让人艳羡。

    更别说天家夫妻。

    所以世人,特别是女子,都以追随皇后娘娘为荣。

    吃穿用度,样样能引导承平国风尚。

    知州夫人得了这一件好东西,自然被人追捧。

    但问及在哪求来的,却问不出所以然,只道这是汴京葫芦秀才所做,那葫芦秀才如今也不在汴京,不知去向。

    那就是孤品了。

    这东西的价值再次攀升。

    有这样的风头,等葫芦秀才设计的葫芦饮食器具出现时立刻风靡,似乎一点也不意外?

    纪炀听完这些,心里已经分析个七七八八。

    从他的视角来看,赶来扬州买葫芦的扬州商人,花重金买葫芦摆件,果然不同寻常。

    他买这东西就是为了送礼。

    当初急匆匆带着东西回去,甚至把葫芦饮食器具一共带到扬州,随手扔到杂货店里,然后赶着去送礼了。

    自然送给扬州知州夫人,过年前后送的,所以正月十五被拿出来炫耀,也符合常理。

    上元节又是古代情人节,有这种象征祈求夫妻恩爱的物件,更是正常。

    但这事还没出,扬州那商人便料到,便宜的葫芦饮食器具会因为葫芦秀才的名声,而变得不同。

    过年后立刻下了五千套订单试试水。

    反正这东西便宜,五千套不过几十两银子,卖不出他也不心疼。

    等借着葫芦秀才,借着知州夫人,再借着皇后娘娘。

    葫芦器具果然流行起来。

    谁让东西便宜,好看,还带了葫芦秀才的名声。

    更重要是耐用,小商小贩如今最喜欢的,就是这东西了,因为价格低廉,丢了也是不心疼的。

    在纪炀看来,简直是古代版一次性餐具。

    再接着便是一万五千套的订单。

    而葫芦秀才所在何方,也被这个扬州商人刻意隐瞒起来。

    为的就是凸显知州夫人所收礼物的特殊性。

    一个商品,只有一件,价值自然不同。

    若多了起来,重要程度直接打折扣。

    所以知州夫人估计确实不知葫芦秀才在哪,也让葫芦器具有了特殊性。

    这些事情顺下来,纪炀已经把全貌猜得七七八八。

    好家伙,他们的葫芦器具没在本地卖起来,反而顺着运河在其他地方大火。

    甚至出口转内销,潞州本地人要去扬州追捧潞州的东西?

    扶江县做葫芦的百姓听到此事,脸上表情既好笑又震惊。

    竟然还有这样的事发生?

    不过也能看出来,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很受欢迎!

    那是不是说明,他们能靠葫芦器具挣很多钱?

    不得不说,现在扶江县百姓的心已经活泛起来,不用纪炀多说,他们已经能举一反三了!

    葫芦器具的发展确实出乎纪炀意料。

    但能卖得极好,倒是在他规划当中,葫芦的特殊性确实很不一样。

    卖得好就行,只要能给扶江县百姓创收,管它葫芦器具卖给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