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29章 第 29 章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小知县》 第29章 第 29 章(第1/3页)

    玉县丞的心痛在看到三十多头牛的时候一扫而空。

    同样兴奋的,还有几个被喊来挑牛的老农,这几个老农对耕牛十分有研究,有他们帮官府挑选肯定没问题。

    挑出十五头成年耕牛,再挑出十五头小牛犊。

    这就是他们扶江县的东西了!

    几个老农步伐稳健,眼里带着光彩。

    “这头好啊,看这牙齿。”

    “这蹄子多有力。”

    “好气派的小牛犊,就它了!”

    他们这辈子也没这样“财大气粗过”啊!

    仗着自己县城府衙的势,竟然挑耕牛挑到眼花!

    纪炀也不阻拦,他顶多能看出牛的精神头,怎么挑选,还是要看专业的人。

    闻讯而来的扶江县百姓,几乎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一人一个问题。

    “这真是咱们扶江县的?”

    “春耕的时候,俺们能借吗?”

    “租一天多少钱啊。”

    “真羡慕啊,明年我家也要买。”

    “这么大的个头,比前几日拉来的牛都要好。”

    两个牛贩下意识点头,这是自然,能跟官府做生意,他们能不仔细?所以多赶了几头牛过来,就是给知县老爷做个备选。

    其实这里的耕牛都不错,他们可是好不容易买来的。

    等这笔生意促成,他们也能从中赚些银钱。

    谁说在扶江县做不成生意的?看看他们做了多少生意了,连农具都是他们联系的!

    玉县丞最后一边付钱,一边眼热地看着耕牛,付就付吧!为了耕牛!值得!

    县衙买了三十头牛的事很快传遍整个扶江县,而且知县大人也说了,等春耕的时候,会按照各村的情况分给村里,到时候一日租金两文钱,租用的人家要精心照料,不得损伤即可。

    不仅耕牛,还有新来的一批农具,农具跟随耕牛一起,租金不必了,但若谁家弄丢,不仅照价赔偿,还要杖责五十等等。

    反正消息传到各家耳朵里,只有高兴的事,谁家不知道有耕牛有好农具,那做活就会更快?

    不少人户已经催着各村里长提前去预定了。

    里长们自然点头同意,三不五时的就去衙门跑。

    以前他们一年到头也不来几次,但现在不同,现在进了衙门就觉得有好事发生。

    不过里长们去衙门并非只为耕牛,现在正月初,不少人户在里长催促下都在还去年化肥的钱。

    现在年都过完了,之前没还的,也该还了吧?

    这说的自然是去年种白菜豌豆时衙门给的批条,有些门户在白菜卖出去之后,就主动去衙门还钱。

    还有些不自觉的,玉县丞跟里长们都在催促。

    要么还钱,要么做劳役,再不行用白菜抵,都是可以的,再不行拖到今年六月也可以。

    玉县丞急着清账的目的也简单,那就是春耕马上要来,春耕之前要把前账清了再说。

    春耕不少门户也是需要买化肥的,到时候不少人家肯定还要预支化肥,作为管账目的,他肯定希望前账清了再说。

    其中愿意做劳役抵化肥的门户也已经统计出来交到凌县尉那边。

    今年要做的事不算难。

    那就是在南边荒地上建牛棚。

    这牛棚距离县衙并不远,方便衙门随时查看,大大小小三十头牛,总要有地方安置。

    纪炀又从愿意做劳役的门户里挑出几家,这几家只有妇人跟孩童,挑了她们不建牛棚,等以后牛棚建好养牛即可。

    劳役服完之后也可以继续照顾,衙门按月给她们发酬劳。

    一切安置妥当,正月十五过后便可以开工。

    而且经过一个冬天的学习,捕快卫峰卫蓝,兵士江历帆江海城都能在文书工作上帮到忙。

    纪炀县丞县尉倒是轻松不少。

    江小子江乖乖则被滕显接到王家宅子继续学习,反正两人年纪小,平时也没什么事,给滕显打杂,闲暇的时候教他们读书习字。

    不过一提到滕显,就想到葫芦,想到葫芦,便想到葫芦作坊。

    也不知道潞州城杂货店的伙计有没有消息。

    估计是心里念叨,那杂货店的伙计还真在十五之后出现了。

    这伙计风尘仆仆,刚到扶江县第一句便是:“你们这路也太难走了,我坐着牛车,都颠得快吐了。”

    纪炀无奈:“雪刚化,这些路确实难走。”

    伙计面对知县,忽然有些不好意思,赶紧朝纪炀行礼,这才说了葫芦的事。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并非潞州城这边的杂货店不想卖,而是他们翻遍仓库也没见东西啊。

    虽说东西不值什么钱,但这里掌柜是个负责的,硬是让人盘点所有货物,害怕有什么贵重的东西也凭空消失,顺便又给扬州总店那边写信提了一嘴。

    幸好提了这么一嘴,那东西还真在扬州店铺,细数下来,应是他们老板从潞州办完差回来,顺手放到扬州店铺的,几百套葫芦器具听着多,其实不占地。

    扬州店铺在年前收拾库房的时候发现,以为是老板新进的货,直接摆到架子上卖了。

    所以就这么阴差阳错。

    原本应在潞州城卖的物件,跟着急着回扬州的扬州老板一起,去了扬州城。

    纪炀听着,心中奇怪。

    那扬州商人花了三千三百两买了两个葫芦摆件不说,还因为急着回扬州,把顺手买的东西也带走。

    这赶得也太着急了?

    是什么事如此着急,竟然连拐到潞州城一趟都懒得去?

    换句话说,扬州商人急着买物件,是着急忙慌送给谁?

    念头一闪而过,纪炀心中笑,管他送给谁,反正银子是到他们扶江县手里。

    只是可惜葫芦器具跑到扬州,没能在潞州城打开门路。

    就在纪炀稍稍失望的时候,玉县丞问了他心中所想。

    “原来是这样,不过在哪卖都是卖,其实不用专门跑这一趟过来。”玉县丞客气道。

    话是这样说,真正意思则是,不过是几两银子的货物,你们这么大的杂货店大伙计专门跑一趟?不合适吧?

    伙计果然听出话中意思,也不绕弯子,直接道:“其实这次来,还有另外一件事。”

    “你们做的饮食器具极好,既轻便又便宜,而且耐用得很。扬州那边来信,说这东西特别受扬州小食摊的欢迎,不少小摊贩都想再卖,不知道还有没有货。”

    这伙计口齿伶俐,一句话把事情交代了个清楚。

    葫芦器具在潞州城确实没消息,但在扬州城却有了门路。

    虽然跟纪炀想的不一样,他本想做低端的家庭饮食器具,怎么这会听着,快成一次性餐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