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25章 第 25 章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小知县》 第25章 第 25 章(第1/2页)

    昌盛三十二年十月下旬。

    扶江县百姓每天一睁开眼,第一件事便是去田地里看看,瞧瞧这叶子,瞧瞧这根茎,长得多好啊。

    凌家湖的化肥作坊跟县城的葫芦作坊也暂时歇业。

    前者已经做了足够分量,下一波等明年再说。

    葫芦作坊则因为,今年的葫芦已经用光,只等着头一批打开销量,也等着明年再说。

    一时间,扶江县百姓就剩一件事。

    看庄稼!

    说到底别看那些东西花里胡哨的,可对百姓们最重要的东西,还是田地。

    还是庄稼。

    有些百姓甚至后悔,早知道化肥这样好,他们早早就应该用到小麦水稻上,可惜那会知县大人让他们免费去县衙领,他们都不愿意去。

    生怕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再毁了庄稼。

    如今想来,真是捶胸顿足,后悔也晚了。

    如果那会自家田地就用上化肥,那今年的收成?

    不能想了不能想了,越想越觉得亏。

    还好还好,现在种下的豌豆跟白菜看起来还不错。

    这也是今年最后一茬庄稼了。

    豌豆先不用说,这东西要到明年二月才收获。

    如今大家关注的,都是地里的大白菜。

    种这些白菜,基本两个用途,一部分是自家过冬吃,另一部分则是十一月中旬时候,隔壁县城有商贩过来收购。

    那商贩拉着两个县城的白菜卖到潞州城。

    商贩来的时候,也会有货商随行,带着过年所需的物件,让卖了白菜的扶江县百姓们购买。

    毕竟过了十一月,说话间便要过年了。

    虽说白菜价格低贱,可能换些银钱,对扶江县百姓们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等于说,自家白菜收成好,那过年的银钱便充裕,收成不好的话,能顾着自家过年吃就不错了。

    说起来一年辛苦到头。

    地里的水稻小麦,除去交田租的,够自己吃喝已经很不错了,更不要说还钱。

    平时也只能靠卖点菜有些余钱。

    就这还要依靠有人愿意收购,所以扶江县百姓对隔壁县城商贩过来,其实充满感激。

    谁让他们每年卖的菜太少,没什么人愿意专门跑来一趟,收那么点菜,挣的钱不够费事的。他们每年产的白菜,不够隔壁县零头的,因为土地贫瘠,菜的质量也一般,显得更加鸡肋。

    也就是那商贩的娘子是扶江县人,这才顺手帮忙,每年辛苦跑过来。

    这种情况下,扶江县百姓能不看重白菜吗。

    纪炀也是刚知道这件事,既然事关百姓们过年的钱,纪炀自然无比上心,化肥的用法更是强调很多遍。

    不要心疼就少放化肥,更不要揠苗助长就多放。

    说来说去,不少人还在笑,他们小知县年龄不大,唠叨的倒真像父母官一般。

    这种说笑自然是善意的。

    经过这小半年的相处,大家若还不知道小知县是什么样的人,那他们真是眼瞎了。

    可以说,扶江县所有百姓对纪炀改观,就是批条预支化肥开始。

    这是大家实实在在得到的好处,知县大人那还会还力排众议,顶着凌家湖村民都不理解的情况下,一定要他们提前把化肥作坊建起来。

    如今的好处自不用说。

    那凌家湖基本是整个扶江县最有钱的村子了,他们都拿好银钱,只等着隔壁的货商过来呢,他们今年一定能好好置办年货!

    其他村子百姓虽然艳羡,可他们也不弱的!

    他们家的白菜长得这样好,也能卖不少铜板!

    再说,明年他们还要种葫芦,种葫芦也能卖钱的!

    纪炀见大家如此有活力,那也就放心了,如今终于能松快一阵,也趁着这个时间,让平安从箱子里取出匹布出来,给江小子江乖乖提前做两件冬衣。

    他可没忘林家五姑娘拜托他的事,天气越来越冷,他们两个的衣服是该换了的。

    做衣服这事也就交给同样住在衙门后院的县丞娘子和县尉娘子,再给她们一些加工费就行。

    一说给江小子江乖乖做衣裳,两人都有些傻眼。

    特别是小姑娘,她一岁的时候爹娘便去世,从不知道新衣裳是什么样,别说她了,她哥,还有扶江县好多小孩,都没新衣裳呢。

    纪炀看着他俩傻乎乎的,故意板着脸道:“衣服可不是白来的,你们俩必须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江小子立刻抱住妹妹,表情明显警惕。

    警惕过后又不好意思,这是知县大人,不会对他们做什么的。

    纪炀看着便笑,摸摸两人的头道:“最近衙门清闲不少,我来教你们写字,学会一个字,过年的时候就多个鸡腿吃。”

    !!!

    学会一个字,多一个鸡腿?!

    被说俩小孩了,旁边的捕快兵士眼睛也亮了。

    他们也要!他们也想要!

    纪炀自然没忘记他们,笑道:“你们也该认认字了,衙门的人本就少,识字的更少,办差也不方便啊。”

    提到办差大家瞬间点头,以前跟着老大人不忙也就算了。

    现在跟着知县大人,每天许多事情,这时候越发知道识字的好处,若是识字,有些东西都不用死记硬背,拿着文书去宣读就行。

    反正识字会方便很多!

    纪炀专门让他们腾了间空置的房间,接下来天气越来越冷,衙门事情也会越来越少,趁这个时间教大家读书写字,岂不是刚刚好。

    纪炀县丞县尉,再加上平安,还有滕显也不时过来客串把先生。

    这县衙书塾也算其乐融融。

    不过教着教着,几位老师们的差距倒是显现出来。

    他们这群人当中,最会教书的竟然是滕显,其次是纪炀。

    纪炀自不用说,他好歹应试教育出来的。

    但滕显更不一样了,他算是正统承平国私塾出来,从小启蒙都是正统路子,更是秀才之身。

    可比县丞平安他们熟练多了。

    滕显也是哭笑不得:“我是个做葫芦的,怎么还当起教书先生了。”

    话是这样讲,滕显来衙门的次数明显增多。

    几个学生们也学得认真,估计等到年后,捕快跟兵士能勉强学会几十个字,这对他们日常办差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了。

    反而江小子跟江乖乖,两人年纪小,滕显对他们则按照正统启蒙来走,估计会学得非常扎实。

    纪炀发现,滕显这么一接手,自己竟然又清闲起来。

    既然闲着,纪炀也略略算了下衙门的收入,今年的田税收入共计二十四万四千八百斤米麦,折银约六百一十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