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宫签到,捡漏登基: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冷宫签到,捡漏登基》 120-130(第10/20页)



    林御史不满道:“皇上,先皇也体弱,但先皇早朝从来不这样。”

    李衍眯着眼看着他:“看来林御史很怀念先皇,要不你下去陪先皇?”

    这下没人敢说话了。

    李衍走得心安理得,待到了偏殿,他就拖了鞋躺到了早就铺好的软榻上,边撸胖橘,边交代福宝道:“你去看着他们吵,不吵出个结果,不许他们停下,不许他们走!”

    他当初跟着大皇兄上朝时,是亲眼见过这帮老家伙有多能吵,又有多拖朝的。不治治他们这个毛病,每次早朝岂不是要耗死。

    福宝点头,然后绕出偏殿,重新回到了金銮殿上。站在已经空了的龙坐上看着文武百官:“皇上说,让诸位大人继续讨论。杂家听着,待会转述给皇上。”

    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是对大楚未来的担忧:皇上身体如此之差,连早朝都撑不住,这可如何是好?

    早朝还在继续,诸位大人只能继续讨论。

    就这样耗到了午后,原本争吵不休的文武百官终于吵不动。

    口干舌燥,肚子里空空如也,饿得心慌。

    这个时候,吃饱喝足的李衍终于出现了,懒懒的斜靠在龙榻上,问:“怎么没声了,继续讨论啊!”

    皇上都发话了,他们当然得继续。

    只是他们没讨论多久,李衍又捂着胸口走了,临走时虚弱道:“诸位大人若是吵出结果了,就写份折子递上来,朕心慌得受不了,得去找太医了。”

    众人顿时无语了:又来!哪有这样当皇帝的?早朝怎么能说走就走了?不看着他们吵怎么裁夺?

    金銮殿上没人说话。

    福宝扫了一圈,笑意盈然道:“诸位大人继续吧。”

    这一晃又到了傍晚,有人要出去

    ,就被御前侍卫拦下了:“皇上交代,还是早朝期间,还未散朝,诸位大人不能贸然离开。”

    文武百官:“……”

    这都快晚上了,哪有早朝上一天一夜的?

    看来今日不给出个殿试改革的具体意见,这朝是散不了了。

    众人又熬到了亥时,最后实在是受不了了。原本吵吵嚷嚷的众人意见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迅速写了两份折子呈了上去。

    很快折子被打了回来,福宝传话道:“皇上说太复杂了,看不懂。”

    文武百官:看看看,这就是从前不好好读书的结果,连折子都看不懂。

    他们只能改掉文绉绉的毛病,简练再简练,然后将折子又呈了上去。

    不到两息折子又被打了回来,福宝继续传话:“皇上说殿试太繁琐了,他有心疾,恐撑不了太长的时间。”

    文武百官绞尽脑汁,把能去掉非必要的环节都去掉了……

    就这样来来回回改了五次,在文武百官的膀胱都快被撑爆时,皇帝终于松了口,宣布下朝。

    文武百官立刻狂奔出宫。

    第二日早朝,李衍刚喊平身。诸位大人一句废话也没有,又事说事,有折子上折子,然后迅速退朝。

    原本一个时辰的早朝,生生缩短到了一刻钟,生怕多耽搁一秒,皇帝的心疾又犯了,又把他们晾在金銮殿上一整日。

    好好的一个早朝,把所有人都上怕了!

    哎,有个身体不好的皇上就是麻烦!

    从前先皇也不这样啊。

    作者有话要说

    第 126 章 签到126天

    殿试定在新皇登基三日后举行。

    殿试的前一日,国十几个阅卷官商量出议题后,请李衍亲自裁决。

    李衍为了避嫌,并未亲自拟定议题,而是在几个议题里面勾选一个作为考题。

    同时又令十皇子同国子监祭酒一行人一同管理考场。

    殿试当日,所有人考生在宫门南门集合,礼部官员点完名统一分发考试要用的白纸和物品,然后再由鸿胪寺的官员领着入宫,至两仪殿参考。

    这一日,李衍都不用人喊,早早的起来到了两仪殿。

    诸位举子到了近前皆是垂眉敛目,然后按照规矩下拜,生怕触怒了圣言颜。

    李衍喊了句平身,目光从最前面的陆小宁身上扫过,然后朝礼部的官员摆手:“开始吧。”

    参考的考生按照座位依次坐好,礼部尚书亲自分发策论考卷。

    考生开始认真作答,考场落针可闻,考至中途,突然传来一声猫叫。

    有几个考生忍不住寻声望去,就看到宝殿之上,天子懒散的斜靠在御座上,身下铺了褥子,手里抱着猫,悠闲的圈寻着现场。

    完全一副富贵窝里的小公子模样。

    考生微楞,就叫十皇子的一声轻咳拉回了神,立刻垂眉敛目接着答题。

    脑海里却不自觉浮现出坊间传闻。

    传闻新帝是太上皇的十一子,出身便有心疾,自幼在冷宫里长大,时常吐血。

    方才瞧着身体确实不太好。

    还传闻,新帝和去年入国子监的陆昭宁一同长大的……

    陆昭宁能特许以女儿身参加科考,这次科考状元是不是内定了?

    几个考生余光又瞟向陆昭宁,据国子监的人说,这位陆姑娘是有真才实学的……

    国子监小测中很是出类拔萃,年底考核也是第一。

    瞧着是个飒爽的,应该不屑舞弊。

    然而,接下来的殿试流程表明,是他们多想了。

    他们考完后,考卷就被‘监考’大臣收了上去,然后现场糊名。糊掉名字后再由礼部的官员分开誊抄。最后由礼部尚书亲自一张一张考卷的读,现场十四个阅卷官挨个打分,从0分到10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取平均值为这个考生的最终的分数。

    之后御前的对答也是,考生和皇上对答完后,由十一个阅卷官根据考生的临场反应,答的好话当场出分。

    两项分数相加,最高分者为状元。

    而且全程都不用考生回避,直接出结果。

    先前从殿试到传胪,足足需要四五日。过程之繁琐,效率之低让人发指。

    这次的殿试,场面之刺激,前所未有。

    全程皇帝都只是看着,没有过多的干预,保证了最大的公平公正。

    最后的结果传到内阁周大学士手里时,他不可置信的瞪大眼,迟迟没有宣读。

    李衍坐直了身子,拧眉提醒他:“周大人?诸位学子还等着呢?”

    两仪殿内桌椅已经撤了下去,考生已经按照原来的站位站好,皆目光灼灼的盯着周大学士手里的结果。

    周大学士这才清了清嗓子开始唱名:“甲第一,京都陆昭宁;一甲第二,淮阳薛子章;一甲第三青河姚温良……”

    名次唱完,听了全程的所人学子,排名似乎都在自己的意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