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成土匪搞基建》 260-268(第8/19页)
“不错,最开始做工因为工人手艺都不熟练,所以慢了些,经过这一年多来的磨合很多工人已经练出来了,工期会大大缩短,我们大抵八月的时候就能过去。”秋高气爽迁都正合适,不然冬日太冷,夏日太热,春日又要等翻年,都不是什么好时间。
“那时候我们的孩子也出生了。”不过算算时间,大抵也才三四个月左右,好似他们秦家这一辈,都要赶在婴儿时期长途跋涉。
“别怕,到时候京城到渔阳的官道已经铺好了水泥路,咱们走慢些,路上还有孙哥儿照应,不会出事的。”要说为他的孩子耽误迁都的日子,是有些说不过去的,好在现在赶路也比从前要方便,以他的财力肯定不会让孩子因为颠簸生病。
“嗯。”秦绥之碰了碰已经有弧度的腹部,“孩子的名字想好了吗?”
自从秦绥之把给孩子取名字的事交给周肆后,总是隔一段时间就要问一下进度,让周肆觉得自己脑袋上的头发都要秃了。
名字名字名字,绥之的意思是要取几个,到时候能够挑着用,他这会取一个都困难,于是周肆就决定取一个姑娘哥儿还有儿郎都能用的名字。
“想好了。”这名字是过年守岁时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周肆这人就是这样,没想出来就罢了,一旦想出来就很难改了,不过他认为自己取的这个名字不算难听,绥之应该也喜欢。
“当真?”秦绥之惊疑不定,毕竟之前他问周肆想好没有,周肆一直吞吞吐吐不敢开腔,这才过了多久,就想好了。
“自然。”说着周肆拿起桌案上的毛笔,蘸取墨水后,龙飞凤舞的在纸上写下一个大字。
“岁?周岁?”秦绥之念叨了一句,没忍住笑出声,“岁字不错,但夫君是不是忘记你姓周了。”
岁与周字联合,可是与小儿周岁撞了,就是大齐没有避讳,但真要是取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说不上的奇怪。
“我倒觉得正合适,除去和周岁相撞,这个岁字可是哪个性别的孩子都能用。”有了出挑的,再让周肆想其他的是无论如何想不到了,“绥之若是不喜欢,这下当真只能由绥之亲自来取了。”
“也没有不喜欢,周岁,仔细想想也是个好名字,孩子的名字就定下这个好了。”
第264章
小周岁不知道自己名字定下的如此潦草,等出生更是被父亲忽悠的找不到北,还当父亲真翻阅上百本典籍才想出这个名字,一时间感动不已。
不过那也是十几年后的事了。
现在周肆和秦绥之更多注意力还是在朝政上,尤其是西姜。
派遣去西姜治理的官员早就选好了,苏青云这支大军先一步班师回朝,说来打苏青云去关山城镇守后,也有十几年没有回京城了。
去关山城的时候他还没及冠,再回来都年近三十了,也不知道家中长辈是否还好,他这些年也不曾在家中尽孝。
而苏家军一个个也都情绪激动,打了这多年的仗,有的在边关戍守的时间比苏青云还要长,要说给家里人写信?军营也没几个认字能拿笔杆的,更多还是信大概率送不到家里人手上。
大燕时期,各地来往并不勤密,若要送信只能靠来往商人帮忙,但边关之地常年征战,大部分外地商人都是不肯过来的,而本地商人呢也不过做附近几个城的生意,更远的是顾忌不到。
所以从西姜回来的路上,这些汉子是一刻也不敢歇,就等着到了京城受陛下封赏后,衣锦还乡。
跟在黑熊寨身后这几年,黑熊寨也没亏待过他们,一个个手头也不再拮据,而且大齐退伍还给退伍费,数额可不小,省着些足够他们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了。
“唉,过了三十就要退,当年打仗六十都要抓来当壮丁,世道变化的真快。”夜里兵汉们睡不着,一个个躺在帐篷里瞎唠。
“可不是,就说咱们苏家军,有不少弟兄都是强征来的,那时候大燕哪管年纪,只要是个男丁就能抓来打仗,也是咱们运气好,跟在将军手下。”
很少有将军能做到爱兵如子,他们苏家军的将军就做到了,当年在关山城将军一个富贵人家出身的小少爷,半点不娇气不说,还跟他们同吃同住,没粮食也拿自己的钱出来补贴,能得这样的上官是他们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可不是,咱们年纪最大的都过四十了,到时候你们是准备拿钱还是转岗啊。”大齐已经把对他们之后的安排发放到军营里,听将军的意思是陛下这么早公布,就是叫他们回来的路上想清楚,这样不必等到了京城再匆匆决定,怕日后后悔。
“要说选,我肯定是想选转岗的,公家饭吃着放心,咱们陛下是什么样的人大家伙也都清楚,但转岗要会认字,我这会只有十几岁说不定就留下学一年字看能不能通过,但我都是三十好几了,在我们村我都是当爷爷的年纪,还学个屁。”
转岗要求认字可是把苏家军不少人都难住了,因为苏家军出身的兵没几个是富裕的,老家都在乡下,往上数三代都是种地的,一个村也就村长认得字。
当初在北邙,刘老实也安排人到兵营教他们认过字,说认了字以后前途会更好,但上了几回课下来,营里的弟兄们纷纷放弃了,他们也和大齐军队相处过,人家夜里再累都要认字,他们这点的确比不上。
“就是,那字一个个跟蚂蚁一样,我费心费力也不过把自己名字学会了,学一年还不如让我拿了钱回老家,听说咱们户籍在乡下的,是能分田的,到时候我拿钱回去把老屋一修,再种两亩地养老,打这多年仗,我可不想继续干活了。”
打仗训练很辛苦的,更别说他们一干就十几年,身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暗伤,大多不能根治,大夫都说让他们回去后不要劳累,不少人也想着拿了银子开始养老,后半辈子过得舒服点。
“养老,我记得你小子都没成亲,底下连个孩子都没有,怎么养老,别死了连个摔火盆的都没有。”
“哼,咱们打仗的,死人还见少了吗?多少人一刀下去没了性命,都要是成了孤魂野鬼,关山城都成了鬼城了。
再说咱们这个年纪回去,人小姑娘小哥儿还能看的上?顶多看能不能娶着合适岁数的寡妇,真要是觉得没有孩子以后死了没人烧纸钱,慈幼局里没爹娘的孩子又不少,到时候领养一个回来就是。”
若是对乡下老家的人说没有后,大抵是个心结,但当兵的,尤其是在战场上打了多年仗的,大部分都生死看淡,能活着就不错了,哪还会考虑死后的事。
战场死了的兵,没几个能马革裹尸还的,多是一把火烧了,再选个地儿一埋,跟一群战场上的弟兄们作伴。
“说的也是,咱们也的确是老东西了,这次回去,也不知道家还在不在,原本我家是给我说了个媳妇的,可还没拜堂成亲我就过来打仗了,这都十几年了,也许人孩子都能成亲了。”
“可不是,不过人家真要是成了亲,也怪罪不上,谁知道咱们上了战场还能不能活,就是亲爹亲娘说不得都以为咱们死了。”
一上战场那都是没有音讯的,要不是大齐起来了,他们这些人说不准当初打北邙的时候就没了,如今剩下的时间都是白挣回来的。
“唉,也不说这个,咱们到了京城一散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