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秦始皇安稳天下: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助秦始皇安稳天下》 100-110(第9/14页)



    第107章 仙山

    淳于越无法反驳皇帝的话,周礼确实是由人制定的,如今大秦也的确和八百多年前完全不同。

    八百多年前周天子没有打下所有地方,用分封的方法令王族和贵族去自行打下地盘,才有后来无数个诸侯国崛起,周天子式微。

    如今大秦扫六合,大秦的疆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始皇帝亦是历史上所未有的人物,他要改变前人定制的规则……没毛病。

    淳于越回到分配的住宿便有七八个熟人来找,是当年和他同在稷下学宫的儒者。

    淳于越令人上茶招待他们,他看熟悉的面孔有些恍惚,有一人和淳于越说:“如今你和人负责制定封禅礼,务必将封禅礼制定严谨,将周礼传扬开,宣扬祖宗礼制,宣扬儒家!”

    其他人点头附和,兴奋看着淳于越,看,这个时候还是他们儒家有用!

    淳于越心情复杂,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以前的自己,苦笑说:“你们想过没有,周代替商后定制出周礼,如今大秦疆域广阔,无比强大,大秦为何要遵循周礼?为何不能重定礼制?”

    在场的人不曾想淳于越会说出这样的话,眼睛瞪圆,一人失声:“这是何意?始皇帝要违背祖宗礼制?”

    淳于越听祖宗礼制这四个字心里有些许反感,当初他也觉得祖宗礼制至高无上,不可更改,后来到咸阳拜访唐君,跟唐君谈话后受到一番打击,之后给公子扶苏上课的时候公子扶苏不赞成儒家的某些观点,跟自己辩论,自己竟然一次都没有辩过,慢慢地认同唐君说过的一番话:不管何学派,皆有好的一面亦有不好的一面,没有任何学派是完美的,没有包容的学派会被其他学派吸收精华,被淘汰消失。

    他了解眼前这些人,知道和他们说那些话说不通,垂下眼说:“始皇帝说周礼是由人制定的,现如今大秦和八百多年前不同,要改成符和现今的情况,不照搬前人制定的规则。”

    儒者们面面相觑,他们博览群书当然知道八百多年前的周和现在的大秦完全不同,也无法说周礼不是人制定的,不能胡乱编造说是神制定的。

    既然是由人制定的规则,同样的,人也可以改变规则,因为都是人啊!

    儒者们也没法和以前一样骂大秦蛮夷不开化,不知礼,因为秦军攻克齐国的时候没有乱杀人,乱抢财物,抢女人抢粮食,之前没有一个诸侯国能做到这一点,包括儒家最盛的齐国,这不得不说是个讽刺。

    始皇帝小时候的老师是李方,李方的老师是荀子,某方面来讲始皇帝还是荀子的门下。

    如今荀子的门下学生无数,李方和王羽凭着早早去唐君身边,笔墨纸砚刚出来的时候使用方便,他们更有唐君兰娘子指点过画技,如今他们的字画目前没有多少人能超过,教导过的学生无数。

    稷下学宫关闭后,邯郸的青溪书院成为天下读书人新的向往和聚集地。

    儒家荀子那一派大盛,他们自诩最正统的儒家迅速没落。

    儒者们越想脸色越难看,又和淳于越闲扯一会后道别离去。

    唐启阳和徐兰并没有过问封禅礼的事,对他们来讲封禅礼那不怎么重要,政儿爱怎么来就怎么来。

    淳于越送走儒者们后想了一会,去拜访唐君兰娘子,跟他们说皇上删掉封禅礼的几个地方,他觉得不太好。

    唐启阳听后说:“没事,封禅最重要的是功绩和威望,礼是由人制定的外衣,端庄够庄重就行,那些辞藻华丽的部分就没有必要,再如何周到的封禅礼,没有功绩和威望那就是笑话!”要不然宋真宗去泰山封禅后,后面再没有一个皇帝去泰山封禅。

    淳于越不得不承认唐君说的话在理,拱手行礼道别离去。

    徐兰等淳于越出去后和唐启阳说:“没想到他的观念竟然会改变。”

    唐启阳:“最主要是他去咸阳的时候的年纪不算大,思想没有完全固化,也很想让儒家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不想让法家和墨家风头过盛。”

    徐兰点头。

    嬴政听人报告淳于越去找阿叔和兰从母没有在意,阿叔和兰从母更喜欢做实事,更不喜欢虚头巴脑的东西。

    封禅当然要算出吉日,太仆占卜,算出五天后是吉日,于是嬴政召见当地官员,处理政事。

    徐兰和唐启阳则在当地转悠,齐国被灭已六年,此地安稳了六年,三四岁大的孩子最多,这里距离产盐的琅琊郡近,加上棉花已推广种到这里,老百姓的脸色和衣着还算可以。

    十月的气温不冷不热,很少有雨,刚刚好。

    封禅吉日前一天夜晚亥时过后便开始登山,嬴政亲自走路上山,唐启阳和徐兰就在他后面,前后皆有很多人,点的火把像火龙。

    上山没有规整的石阶,不怎么好走,爬山说话会令人更累,于是队伍比较安静,要说话也很小声。

    嬴政自小练武,虽然登上王位后有些疏忽,三十岁前去后宫也勤…咳咳,跟阿叔谈话后去后宫少许多,底子也在那儿,登泰山还是比较轻松,不和跟来的大臣们一样呼呼地喘着粗气。

    他在休息的时候听阿叔和兰从母呼息均匀,看着一点也不累,决定以后更加注意养生。

    天色有一丝灰亮的时候一行人到达泰山顶,大家休息喝水,礼部的人做准备。

    天色越来越亮,红通通太阳从云海中出来,极为炫丽,美极了,所有人安静欣赏着日出美景。

    到吉时后赢政迎着朝阳向天行礼,然后读祭文,告天之功,场面庄重肃穆,每个人心里都很激动,包括唐启阳和徐兰。

    嬴政心里激动脸上严肃,清晰地读出祭文,读完祭文后再向天行礼,这过程没有异象,没有下雨,封禅大典顺利完成。

    随后气氛变轻松,大家喝水吃点干粮,相互小声交淡,半个时辰后下山,一行人停停走走,途中看风景,中午有人送吃的上山。

    一行人回到山下已是黄昏,用过晚饭便去休息,隔天不少大臣腿酸痛,走路怪异。

    两天后始皇帝嬴政的巡游队伍启程向东南琅琊郡,那里有一个大盐场,一年四季都能产盐。

    这次的速度稍快一些,八天后到达大盐场最近的城池,现在的海岸线和两千年后的海岸线不一样,徐兰和唐启阳也不知道这具体是什么地方。

    到达当天傍晚就有海鲜吃,很新鲜。

    第二天,嬴政率众臣们去海边站在高台上看远处无边无际的海,大多数人第一次见大海,相当激动。

    嬴政终于圆了小时候想看大海的心愿。

    随后嬴政一行人下高台,走去盐田,盐场负责人跟他们解释盐如何晒出来,众人听了频频点头,称赞唐君能想出如此好的晒盐方法。

    很多人羡慕唐君兰娘子羡慕得不行,制出笔墨纸砚,令粮食增产……晒盐……,去年做出好用的脚踏打谷机,件件是大事,他们若能琢磨出一件就满足了,只是一件也没有,问题是他们还博学,精通字画,还能写书,这简直把他们贬到泥里。

    唐启阳和徐兰不知道有不少人心里在羡慕他们,悠悠走在后面。

    巡游队伍暂时驻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