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番外合集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番外合集(第9/13页)



    “荀丞相以为,操将以何面目呈于青史上?”在他准备提步离开时,曹孟德忽然问道。

    荀柔转身回望。

    榻上的曹操,苍老,衰朽,眼眸浑浊,目光却如同火炬,哪怕这火炬焰火飘摇欲灭,却依旧咄咄逼人。

    当年自己与刘辩的对话会流出来,倒也并意外。

    而比起托付子女,这恐怕才是曹孟德最想说的话。

    他认真想了想,“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可乎?”

    曹操愣了片刻,满脸皱纹渐渐舒展,露出一个满意的笑。

    “足矣!”

    ……

    我胡汉三,今又回来了!

    重回丞相府,在半屋臣吏拜见之时,荀柔油然生出有点可笑。

    曹操并没有同他一样拖拖拉拉,在与他一面后,不到半月,十分干脆的离了尘世。

    曹丕火候未足,曹操又没有培养别的接班人选,所以这丞相之位,绕了一圈,又回到他头上。

    堂中空的一半,都是曹家子弟并女婿,曹操当年上台后颁布的官员守孝政令,没用在荀家,倒用在自己家。

    荀柔必须承认,守孝是最温和高效的权利交接方式。

    如今,曹氏核心人物一起回家守孝,他于是可以重新安排官员,迅速掌控朝堂。

    与儒家动辄三年的漫长孝期相比,曹操毕竟重实用性,官员守孝期,照亲缘远近,最高等为一年,次六月、再次三月,最短十天,一共四等,守孝范围不过三族。

    这种时长和范围,并不过分,他也就不准备再改。

    数年未理政务,眼前又将夏收秋计,还有什么话好说,撸起袖子加油干罢。

    忙碌之余,荀柔觉得自己实在应了一句诗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真是从头越,卷头如山,满脸血。

    建安三年,五月,曹操病逝,荀柔再次拜相,次年改元,为共和二十四年。

    第325章 番外六

    “臣此番北巡,历扶风郡并雍、凉二州,共百三十七城,所察吏治、府库、赋税、田籍、刑狱、教化六事,皆细录在册,请丞相阅览。今雍、凉二州,开西域商路,人口渐盛,尤其敦煌、武威二郡,臣以为可增设县制……

    荀柔倚几坐在堂上。

    堂中昂首侃侃而言的是,尚书左仆射诸葛孔明。

    春耕后出京直到秋赋结束,大半年奔波让他黑瘦许多,却神采焕然、潇洒干练,这份自信得劲,荀柔都羡慕。

    他一面点头鼓励,一面悄悄揉着膝盖暗叹。

    真是老了。

    从前坐一天,都不觉什么,现在一会儿就不行了,铺了绵垫,还觉得骨头膈得生疼,一会儿就疼麻了,腰腿使不上劲儿,不靠着几案都坐不住。

    诸葛亮之后,是监察御史司马懿。

    此次一共派出五路,前面已经回来两路,也是凑巧,诸葛亮和司马懿前后脚回来,于是奏报也安排在一天。

    司马懿巡行路线是河北,此外就是去江东的曹冲未归,但此路最远,本来会慢一些。

    “丞相,太医丞樊阿已在后堂等候。”

    一名侍从悄悄上前小声提醒。

    荀柔摆摆手,让他一旁暂候。

    司马懿默默加快速度,汇报一结束,立即请辞。

    “也罢,”荀柔摆摆手,稍微一动,瞬间从腰到腿酸爽得脑干发麻,“我尚有些疑问,明后日再烦请二位前来。”

    “不敢。”“唯。”

    二人退去,荀柔望着空堂叹了口气,向侍从一招手。

    帷幔放下,屋里已被火盆烘热,侍从将他扶至榻上,接着去了冠带衣裳,将他在榻上放平。

    太医丞樊阿上前问候。

    这是华佗的大弟子,华佗年事也高了,如今施治倒是他来得居多。

    酸、麻、胀、痛,针刺按摩勾起各处病灶,纠结的筋骨、凝滞的血脉、萎缩的肌肉逐渐捻开揉散,艾灸灼烧伴随着苦涩枯焦的臭味,荀柔眉头皱紧,只一会儿额上就浮起一层汗。

    **的疼痛尚可承受,毕竟为了活命,但任人摆布的滋味,无论多久都难以习惯。

    荀柔合上眼,耳边是侍从与太医丞的低声对话,身体沉重,倦意上涌。

    曹操执政那几年,他在家闲极无聊,还有精神给曹孟德找麻烦,但他返场再出任丞相没两个月,激情就被现实雨打风吹去。

    从头到脚,哪哪都开始冒毛病。

    华佗却一改往常的大展身手,保守的建议他少用药,多修养,或许还可能再多活两年。

    荀柔当然不满,激他手艺退步,华佗也不客气,直言荀柔如今能活过五十,全是他的功劳,让他知足了。

    功劳什么的,荀柔当然自有看法,但是话中意思,他却能领会。

    于是交接提上日程。

    司马和诸葛二人,恰在一天,虽是巧合,但也是有意安排。

    虽还未见奏本,就只汇报,也能听出许多东西。

    切实、清晰、简洁、深入,和前两路使者相比,葛、马二人水平明显高一大截,不同是诸葛详究民生,司马懿更注意吏治。

    不过,考虑到他们如今一个在尚书台,一个在御史台,其职分如此,原是应当。

    他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结果。

    时至今日,下一任宰相人选,已经足够清晰。

    年龄、才干、气魄、御下……用上排除法,最后进入决赛圈只有两人,诸葛孔明和司马仲达。

    他自然倾向诸葛亮,但通过策试入仕的诸葛孔明,作为文官,还没接触过军事。

    他的对手,却是从军二十年,八兄弟在州郡,姻亲遍朝野的司马仲达。

    是荀柔必须抛去个人主观意见,从国家大局稳定考虑,不得不留在候选名单中的司马懿。

    他不知道自己能否给足诸葛时间,去接触收复军队。

    如果失败,司马仲达绝不会容忍与他各方面相抗,又染指过军权的诸葛孔明在朝中。

    当然,他也没底气容忍。

    一山不容二虎。

    这是荀柔在自己和曹操身上得到的经验教训。

    这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心。

    五千年历史中,干过丞相的人,不胜枚举,即使没有全本百家姓,也占过半本,但单以“丞相”称呼,而为大多数人承认,只此一人。

    共和二十四年秋,尚书左仆射诸葛亮,兼任京师武学训导。

    ……

    “父皇请丞相明日入宫一见。”

    共和二十五年,这年夏六月,伊、洛水患,绵延数百里,百姓屋舍毁坏,良田淹没,数万农户失去生计,紧接着瘟疫发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