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300-318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300-318(第16/30页)

    允许开放官仓赈贷,明年种粮不足、耕牛不足、农具不足,可以从周围州郡调拨,但这些粮食、工具不是给的,立字据、打欠条,将来有条件则必须偿还。

    如此,接下来数日,商谈气氛一日比一日缓和,待散会之后,他还能和曹孟德相约在附近水边散个步,聊个天,叙个旧。

    据说曹操少时游冶浪荡,并不好学,然如今却堪称博学广闻,其性情又不拘泥,更兼浪漫情怀。

    荀柔当年与他初识,正处在画地自囚心态之中,见人见事难免偏激寡刻,与之结交也称不上真诚,不过提前知道曹孟德是枭雄人物,才费心维持。

    反倒是曹操对他,一封封信,更显情真意切。

    不过曹孟德的情真意切,并不妨碍他囚禁荀欷,占据徐州,妄图天下,而他当年虽虚情假意,如今却是真正一起畅谈天下了。

    不管天下人怎么看,荀柔内心清楚,自己是掌握了先机,无论孙氏还是刘玄德,都未得到发迹,只有曹操,曾有几个瞬间,真可能让局势反转。

    当然现在说这个,没什么意思了,他们主要谈论周边。

    开疆扩土果然是国人的浪漫,自从上一次邺城夜谈后,曹操也收集了不少周围国家的信息,从西域到南越、到高句丽,到鲜卑,说到兴起,精神振奋激越。

    不过,扬州临海,曹孟德对探索广阔海域更感兴趣。

    “含光以为,秦始皇使徐福东出所寻仙山,究竟是否存在?”

    聊起这个话题的一天,他们刚一同乘船东游至吴郡丹徒。

    从此地山崖之上东望,所见无限浩渺的水域便是大海。

    鸥鸟高低盘旋,崖壁千仞,激浪碎作千堆雪。

    “若是仙山,则不可至,若可至者,则是世俗下土。”海天相接一线,似近还远,荀柔回眸,海浪浩荡,几乎将他声音淹没,“孟德兄以为,大海中是不可至的仙山,还是世人可以抵的岛屿?”

    曹操大笑,“仙山固令人欣然想往,仙人又何以看待我等?若果如含光所言,海中更有天地,”他向着大海,张开双臂放声道,“某必当往之,一见异土风光,此生无憾矣!”

    我来、我见、我征服。

    荀柔在他张扬的神情中,读出这句话。

    比起曹操,自己怎么竟欠缺一点豪情?

    那怎么行!

    “孟德兄差矣,那岂是异土?”他望向大海,“总有一日,凡日月所照,江海所至,普天之下,皆为汉土,四海之内皆为兄弟!”

    虽然是五海不是四海,虽然五海也非曹操等人所能认知的五海,不过只自己心里一想,也足够兴奋。

    “好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曹操亦大赞。

    “孟德兄,我们在此立碑如何?”荀柔兴致激昂,“记下兄之宏愿,亦记下我之心愿,兄若有兴致,可再作诗一首,以遗后人,使千百年后,亦知我大汉气概!”

    “大善!”曹操欣然大喜。

    海天辽阔,天高海远,在徐州登山望海时,想到的那些零碎辞句,终于连成一片豪情。

    “观沧海。”

    作者有话要说: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我真挺喜欢这首诗的。

    又,四海之内皆兄弟,出自《论语。颜渊》篇,原文不是文里的意思,荀柔当然也知道,不过结合周王朝的分封制品,四海之内皆兄弟,意思就霸气了,而汉朝没废除分封制很久,也不算脱离当时语境。

    第311章 相见别离

    “待我在兖州东郡安顿下来,便去信大兄,大兄日后也要常常送信来。”

    吴景满脸亲切看向孙坚,一丝看不出当年姐姐被抢时的愤恨。

    他如今年纪已四旬,个子比孙坚高,出身大族,仪表堂堂,颇有长官威仪风度。

    扬州战事已毕,众人皆得安排,吴景授拜东郡太守,与孙坚并不同路,便在淮水边分别。

    “伯符也是,”不等对方回应,他又转过头向孙策肩膀,“家中若有什么事,还有阿姊有什么事,一定告知我,我当竭力相助。”

    “舅父放心,策必照顾好母亲。”孙策爽朗答应。

    “好孩子!”吴景拍着他肩膀连连大笑,“大兄有伯符这样的长子,真是令人羡慕。”

    “谬赞,谬赞。”孙坚脸上挂着笑连连摆手,却不似以往豪爽健谈。

    心里并不痛快。

    长安朝廷承认了他的侯爵之位,拜他为镇北将军,派他北靖并州,清扫南匈奴,守卫雁门关,防备鲜卑,他绝无不愿,莫不如说,他也喜欢征战沙场,如此建立功勋。

    何况荀太尉比过去他跟随的诸侯,甚至比起先帝,都要大方。

    直接说会表奏他为三公之一的司徒,虽只是遥领虚拜,但位列三公,足以荣耀孙家门楣,

    并州牧又用周瑜叔父周尚出任,也为他在并州行事提供方便,

    最后,还额外允许镇北将军统领八部校尉其余三镇皆只六名。

    到如此地步,他实在无话可说。

    可内兄答应了东郡太守之职,张昭答应留在江东辅佐曹操,二张先生中另一位张纮,以及顾雍,直接被司马徽说动,弃官入扬州太学做博士,连朱然都留在了江东做水军参将。

    最后,跟随他去并州的,只剩原本在江东没有根基的韩当、黄盖、程普三将,文吏中只有一个步骘。

    江东子弟眷恋乡土,更愿意接受朝廷分田、立户,只有五百青壮愿随他北上。

    只好由太尉划拨给他十名干练军吏,两部校尉,并三百老卒,如此才凑成一队勉强看得过去的中军。

    当初张子布为他分析,离开江东,必然要剥除部分羽翼,他当然听明白了。

    朱然一心重建祖庙,张昭也算大方坦荡,张纮、顾雍明显是借口脱身,余下诸人不必再提,可妻弟吴景,也不愿随他去并州,还说什么照顾不照顾的话……

    孙坚一边与吴景彼此不同心的敷衍,看着与长子凑在一处的周瑜,心中才稍得安慰。

    儿子交友,比他要强些,日后成就必能更高。

    “小臣董祀,拜见太尉!”容貌清秀文弱的青年,恭敬规矩的在马车前俯首下拜。

    另一边,将与孙坚同行一段的荀柔,与南下来建立恤孤寺的荀光,也于此之期,在此话别。

    随荀光同来的女吏,荀柔此前已一起见过,这次却是特意安排的相见。

    董祀更是得到允许后,才从冀州快马飞奔过来。

    “董君请起,在外不必行此大礼。”荀柔口中客气,却冷眼审视,静看他姿态摇晃地站起来。

    “太尉荡平天下,功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