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280-3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280-300(第26/34页)

当姜家人。

    “这可不能算。”荀柔冲小孩笑着摇摇头,对露出尴尬的姜峻摆手示意,“还请光禄卿带某入席?”

    “请、请!”都是场面人,姜峻举袖掩了一掩,情绪也就掩住了。

    “此子聪慧。”荀柔道。

    何家与他多少有点香火情,况且又已经败落,顺口一句,也是应该。

    “太尉放心,我岂会计较一时言语,自然会尽心抚养之。”说完,姜峻无奈一笑,拱手一揖,“我已有孙,从未想过夺他人之嗣,只是想将他接到府中照顾,大抵也是未曾说明白,被小儿误解了。”

    荀柔莞尔一笑,到底是西北大汉,性格比名门公卿直率朴实。

    “不必如此,我如何不相信光禄卿人品?”他及席坐下,端起酒,“今日吉时佳期,姜君不用如此,自去忙碌,可不要耽误时辰。”

    姜峻立陪饮一盏,这才道歉离开。

    “多谢荀太尉。”何宴在案旁坐下,神色乖巧。

    这小孩儿竟听明白了,也太聪明了,荀柔心中赞叹,温声道,“不用,光禄卿品行正直,小儿郎的确误会他了。”

    何宴撇撇嘴,似不以为意,继而趴在案边道,“太尉方才为何说,不算我家叔父?”

    “因为阿光并未上何家族谱啊。”荀柔耐心解释道。

    “她一介贱婢,父母俱亡,如何能上我家族谱?”小孩高昂起圆润的下巴。

    荀柔一笑,不同小孩计较,只是将何晏方才溜了几眼的葡萄摘了一枚给他。

    正餐未上,案前摆着一盘葡萄,一只盛酒银壶,一碟各色果脯。

    其中,自然以那一盘葡萄最珍贵。

    紫色、青紫色、青色的葡萄,一大串横卧在盘中,颗粒饱满,附一层白霜。

    虽说张骞出使,沟通西域后,葡萄便随之进入本国,已有三百年,但因为气候水土种种因素,并未大面积种植,至今仍旧只出现在贵族宴席上,而让它在这个时节出现,唯有冰窖保存一种办法。

    这样一串葡萄,要上万钱,且多半是特意准备的,外面都未必能找得到。

    就是何晏这样受娇宠的孩子,这时节也不可能吃着。

    小孩捏着葡萄,看了他一眼,又一眼,这才低头,先舔了一口,又左右看看,保母站在一旁,被荀柔一看,就不敢过来。

    何晏终于没法,用短圆的手指,艰难地抠起皮。

    荀柔托腮盯着他看。

    今年和他一道来的是荀缉,文若公务繁忙,大侄子不愿来,打发他还在新婚的儿子出来代替。

    一则,是岳家么,二则,再过不久,荀缉也要去益州,此去南中,许久不能回京,更得趁机多与人攀攀交情,拉拉关系,好方便将来做事。

    阿平也成熟啦,荀柔不时看一眼在人群中,左右逢源、文质彬彬的谦谦公子,已经不会轻易露出喜厌。

    剥不开皮的小朋友,终于一怒将葡萄丢在案上,嘟起花瓣一样嘴唇,露出委屈之色。

    真是太娇了。

    荀柔摇头,伸手剥开一颗,露出翡翠晶莹的果肉,递过去,“小心吐籽。”

    “谢谢。”还带着委屈表情的何晏,眼睛已经亮起来,双手接过,立即塞进嘴里。

    嘶!

    看着小脸皱成一团,眼泪花沁出来,沾得长睫毛湿漉漉的,荀柔都替他酸。

    他们家的孩子,没这么不经逗的……嗯,现在倒也未必,听说隔壁家阿貘,经常被他姐姐教训得哭兮兮。

    不过那也挺好,在家养得聪明,出门就不会胡乱说话。

    荀柔又摘了一颗青翠的葡萄,笑容和蔼的向小朋友道,“还要么?”

    “不……呜呜……不要了,多谢太尉。”

    还是,这样可爱。

    ……

    在奔赴各家宴会中,时间过得飞快。

    宴席不同,祝辞不同,还不能重样,也幸好当年礼仪教育过关,他才一路将各种场合拿捏。

    不过,随着宴席上各种攀请,出征随行人员名单逐渐膨胀起来。

    司马懿、王凌、卢毓、法正、皇甫郦、盖祯、陈群……各家都用各种方式请托,希望将自家青年才俊塞进出征队伍。

    军中正缺少文化人,既然他们愿意投军,他当然万分欢迎,来者不拒。

    反倒成年组人员,早早确定。

    华歆、刘晔为军师。

    负责统筹上下的张范为长史,负责打嘴仗的郑玄弟子国渊为,以及负责军需后勤的徐奕为。

    华歆与刘晔,才能足够,这次选作谋士,主要在于其熟悉南方地理、人物,及各派势力。

    其余三人,一直都在荀柔帐下效力,张范、国渊常为使者,兼草文书,徐奕一直负责军需,这一次都小升一级,终于露脸。

    至于军队这边,有姜叙、甘宁、依旧作亲卫长的典韦,以及张鲁之弟张愧。

    张鲁本人结束了左冯翊的防守任务,只想回汉中温暖老家,他弟弟张愧却不似他无欲无求,还想拼一把封妻荫子,荀柔当然欢迎。

    青年才俊们,都不是金玉其外的草包,各家显然也意识到,由文转武,这是最后一个当口,这才尽力请托运作。

    而不得不说,司马氏历史中昌盛,不是没有理由。

    其他几族,若非原本家族属武系,就是职位升迁困难,想入武职,搏一搏前程,只有司马懿,少年登科,名门之后,就是做文官,也是前途无量,却偏要转职冒风险。

    野心不小。

    动的人情也不小。

    荀柔不方便拒绝,所以,只好委屈司马朗,还有他家其他兄弟了,除非司马懿其他几个弟弟,也都入武职,靠疆场厮杀一步一血印的爬上来,否则,大好前程就不用想。

    谁让他看过《三国演义》,知道司马家兄弟人多,寿命长,特别能熬,千年王八熬成汤呢。

    司马朗为文,司马懿为武,五十年后,那还不知道要荀家,还是刘家的不肖子孙,被洛水之誓忽悠瘸。

    虽说,他铁定活不到那会儿,但想想头皮都发麻。

    荀柔当即从书架上将几卷百官表翻出来,他现在记忆不如从前,再加上官吏数量增多,也不都是直接由他任免,有些位置人员就记不得。

    于是,他让堂兄抄送一份官吏表来,每次升降、换人,标注上去,这样找起来也方便。

    先前出于政治因素,司马朗任职河内,负责接洽河内士族,他能出任本乡,是司隶内特权。

    荀柔摊开新文官表,对照司马朗现在职务,又打开现行中枢文官表,挑挑拣拣,总算给他找了个好位置。

    “太常寺丞,从四品,位比郡守,恭贺兄长高升。”

    使者刚刚离开,陈设简朴的司马府大堂内,三子司马孚高兴地拱手向司马朗称贺。

    司马朗捧着印绶、符文,摇头苦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