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260-28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260-280(第5/30页)

驻守维持,至眼前仍有超过五万,这还不算往来运送粮草的民夫。

    不过,既然终究要短兵相接,想这些也无用,只想如何破敌,如何增加己方优势,而降低敌方优势。

    “骑兵在山间机行动不便,终究要靠步卒厮杀。”次日,陪同登山观望时,贾诩如此道,“不过以此道狭窄,敌军人数虽众,却也无用了。”

    “是,不过,我等不惧厮杀,只是此处山地陡峭,虽布伏兵,然为引袁军至,山上不能筑墙阻拦,兵势又不厚,恐为之冲破。”偏将罗胜亦道。

    “也怕袁氏抗着大盾,直接冲突出谷吧。”荀柔轻笑道。

    罗胜、宋盂二人当即不敢言语。

    贾诩却一点头,“正是,还需一军当道堵住袁氏兵马,三面围攻,方可奏效。”

    至于堵不住有如何,也不需废话了。

    “这便是文和与钟公,不敢与袁氏交战,只想依山固守的缘故?”

    “不错。”贾诩坦然,“我等俱无此等猛将。”

    “我知道了。”荀柔点点头,“今日午后,贾公归营协助公达、钟公处理军务。”又向随行几将道,“你等就带兵卒在山上寻找安置弓弩射击位置,收集滚木巨石,准备伏击诸事。”

    几人俱应命。

    “不知太尉何往?”亲卫问道。

    “去大阳,找能在狭道中阻拦敌军的猛将。”

    大阳县的城防正在更换,虽还未整备,但各处也显得井井有条。

    高顺听闻传讯,自胄甲整齐,出城门相迎。

    彼此相见,荀柔固然已一路回忆当初自己想将高顺分出吕布帐下,却遭其本人拒绝之事,高顺却也未免想起当年秋雨中遇见的名门公子与眼前国之太尉的异同。

    一路都未想出如何说服对方,荀柔干脆向高顺邀请道,“高将军可愿同我往河道一巡?”

    “……敢不从命。”高顺埋头拱手。

    虽未至秋汛,虽然是干旱之年,但滔滔大河,依旧奔腾澎湃,飞溅如滚雪。

    骑行数里,荀柔下马将高顺唤至面前,将坂道围堵计划直接告知其人。

    “此任艰难,我左思右想只有将军与所领陷阵军可以当之。”

    高顺沉默片刻,忽而问道,“吕将军果真病殁么?”

    河水声在身旁咆哮如雷,荀柔亦沉默片刻,“我不愿欺骗将军。”

    高顺点了点头,“此战若胜,我不需功劳,只请太尉许我为吕将军报仇。”

    “不行。”荀柔摇头。

    “太尉竟惜一女?”高顺含怒拔高声音。

    “家妹不得已行此事,皆是为我,按说将军若要报仇,该杀我才是。”荀柔望着他,叹了口气,“可我不可能将性命赔给吕奉先。”

    “我可以优容魏续,可以照顾其女,亦可以让吕氏族中为他过继嗣子,继承其爵位。”出于战前安抚其人,他做出如此承诺,“高将军以为如何?”

    高顺沉默点头。

    荀柔自然看出其并未心平。

    高顺这样的人,心志坚定,且自有主意,认定某事时,要说服实在有些艰难。

    他沿河道走了几步,终究转过身来。

    “吕奉先总总行事,高将军早已心知肚明,依然如是,我原本也无话可说,但却不能眼看麾下大将,有骨鲠在喉时,上阵厮杀,心怀愤懑中,与敌对决,故而还想多说两句。”

    “其一,吕奉先之死,不是私情,是左右天下的大事,而事关天下,其个人便无足轻重。我汉族得以自远古流传至今,血脉不断,俱在于此。”

    “其二,我不止惜身,惜舍妹,亦惜关中百姓,天下百姓,惜将军。幼时学《论语》,我一向不服,常于心中反驳其语,但有一论却赞同。”

    “子贡问孔子,齐桓公杀公子纠,管仲与召忽同为其谋士,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又相桓公,如此行径,是否不仁?

    “孔子答曰: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非其人,我等俱为胡虏。如此之仁,岂若匹夫匹妇,自经于沟渎而莫人知。”[1]

    “如其仁,如其仁!高将军,何为仁,何为义,欲守其道,当识其本。”

    作者有话要说:

    [1]:改自《论语》

    第264章 狭路相逢

    能说该说可说的,都说尽了,丢下高顺站在黄河岸边,继续怔怔对着滔滔江水,荀柔上马转身回营。

    “从各军抽调铁甲三十具,盾十枚,今日未时前送去下阳。”

    已至六月中旬,天气依旧炎热,清早的军帐,即使敞开所有门窗,也难攫一丝清风。

    前一天运动超标的荀柔,精神有些萎靡,勉强振作起来与荀攸,并钟、贾三人,进行战前会议。

    需要讨论的问题还很多,关于前一天说服高顺的后续,作为最简单的部分,放在前面迅速过掉。

    战争中,后勤武器永不会满足。

    短至刀剑,长至铍戟,甚至盾牌盔甲都是损耗品。

    射出的箭头,死去的兵士身披的战甲,哪怕破损只剩残片,也会回收,这才是打扫战场的主要意义所在。

    所以胜利还好,若是败绩,一路的损伤都是巨大数目。

    幸而关中与河东郡都有铁矿,这几年也一直尽力改进技术,损失尚在可接受范围。

    “各营都要抽调?”钟繇再次确认道。

    各营物资之中,除了粮草,自然是武器铠甲最为珍贵,每每分配,都是彼此相争甚至结仇的重心之处。

    “对。”荀柔仰头望着帐顶,“告诉各军将校,此战若胜,我自当补偿,若谁不服,就去与高顺交换,去道中阻拦敌军。”

    他当然知道各个将领心思,何处都有争执,军需入了库,就看成自家东西,拿出来就像割肉一般,但问题是这次不是全军协同的大战么,高顺的任务不是最重么,要在当面阻拦敌军,受到最猛烈的冲击,没有足够的护身甲,不止是直接送死,还会破坏整体战略,是己方阵营直接崩溃。

    这道理但凡不是傻瓜都能明白,他也没精神费时费力再讲。

    钟繇应了一声是,提笔将命令记在简牍上。

    “将我那具御制犀制儒铠并兜鍪找出来,一并送给高将军,让他贴身穿着在里,再披外甲。”

    犀铠坚硬柔韧,比金属甲显轻便灵活,做得也精细,仿佛是以前东南的贡品,他先前出征时穿戴防护,无论怎么说,也足够彰显他的态度。

    陷阵营铁甲三成,皮甲四成,七成披甲率,固然是高顺本人品德清白高尚,节俭却不吝惜于士卒,但与军队平均四成,不到半数的总披甲率相比,吕奉先对高顺,似乎也不可谓不厚了。

    只是厚待背后,不过是要对方冲锋在前,赴汤蹈火。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明知其心中垒块,自己昨日一言未必能消,却还是用这种施彰恩惠的方式来胁迫对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