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60-8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60-80(第12/27页)

大。

    依照灵帝过往行事,他本人对士族掌握兵权,很忌惮,后期组建的西园八校尉,没有一个根正苗红的士族子弟。

    所以,家中前途究竟在何方?

    他们难道只能像原本历史,在乱世之中,如飘絮一般,依附与诸侯豪强,然后被人主宰命运吗?

    荀柔大半夜不睡,打开地图,把天下十三州从这头找到那头,终于找了两个地方。

    “徐州广陵郡,族父昙曾在此任职,颇有令名,至今任有沟通,此地临扬州,扬州有丹阳兵闻名天下,募之可得安稳,”将来陶恭祖就是依仗丹阳兵啊,“即使扬州再叛乱了,也不必担心。”

    “还有青州东莱郡,三面环海,战乱不易侵袭,有鱼盐之利,又可与幽州、三韩交通贸易。”幽州有马,东莱又有盐,都不用担心养马问题。

    “家中这些年存钱之数,也能够一年太守了,且此二地临海,均可借地利之便,赚够来年资费,大可不必盘剥百姓。家长以为如何?可择一处,为吾族之根基。”

    只要家里愿意,他可以负责每年赚够钱啊。

    两个郡都拿下,那是不可能,但至少要搞到一个嘛。

    第二天,荀柔兴匆匆的带着地图前往伯父家。

    “西园买官?”荀衍顿时皱眉。

    荀彧也忍不住露出讶然。

    总之,他们真是谁都没想到,荀柔会剑走偏锋,思考出这样一个结果来,颍川毗邻洛阳,大家心中所向,都在中枢,却没想他会逆道而行。

    这未免……太出乎意料。

    “广陵郡离颍川更近些,东莱郡略远,不过东莱地更偏僻,可能会便宜点。”他是更心水东莱啦。

    所谓天高皇帝远,正是这样的地方。治一地之民,安一地百姓,无论天下风云变幻如何,都离不开人、地、钱、粮四项,在颍川这样行事,连天子都会来垂问,但如果将之变成职责所在,那就是另一回事。

    荀绲沉思了片刻,倒没说他买官破坏荀氏清名,只是摇摇头,“何至于如此?大将军虽然鲁直,然并无不堪,天子虽如此,但威严任在,况且已有二位皇子。”

    乱,可能会乱,这是这时候人普遍悲观的想法,但就是最聪明的贤者,估计也很难会想到,战乱将整整持续一甲子,两度改朝换代,还能同时有三个皇帝。

    “就不算这次黄……太平道之乱,近年来,四边反叛之事,也较先前更多,究其根源,乃是天子敛财无度,而不顾百姓生死,且至今毫无悔改之意,张角作乱,天下响应,瞬间便是百万之众,这些人中,实在多是活不下去的百姓。”

    “然,朝廷威严仍在,一年之间,如此大势寇贼便被平复了。”荀衍道。

    荀柔垂眸,“然,天下并未安宁。”

    杀掉黄巾,事情就结束了,不,远远没有。

    屋中顿时一静。

    “宦官不除,天下难平。”荀彧低声叹息。

    “天子不会允许。”

    “大将军何进,”荀绲缓缓道,“颇善我家,亦有诛宦官之意,天子固然先前有敛财,但此次诛杀反贼,能尽出西园钱财和马匹,不吝粮草,显然并非昏聩之君……”他顿了顿,“估望观之。”

    荀柔知道,伯父虽然没有完全拒绝,却暂时也并没有选择迁移的打算。

    族中仍然倾向于扶住一个朝中栋梁,支撑起汉家这摇摇欲坠的江山。

    一个僻地太守,是不足以拥有说话权利的,而如果他家要在边地出任太守,治理地方,几乎要举族之力。

    从颍川迁移到陌生之地,从头经营,这需要动力,足够的动力。

    荀柔并不着急,相信近两年的局势,会说服伯父以及族中长辈。

    就在家中准备好他的冠礼,等着吉期,好像已经忘记他的灵帝,却突然派下使者,招他上京。

    这天寒地冻的。

    亲哥迅速领着两个牢头前来表示,“阿弟,你再病一病吧。”

    父亲没有说话,显然默认这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

    荀柔于是又躺了,可是,天子这回似乎执着起来,竟第二次派出人来,并随行了御医和兵卒。

    行吧。

    这就没办法了,荀柔于是“只能”从床上起来,和受何进征辟的荀攸,一道启程了。

    第70章 天下之病

    自洛阳至颍阴,只需过一道轩辕关,天气好时,疾驰奔走不过三五日。

    然而如今,却正直腊月寒冬,天下大雪,地面堆积,实在不是出行的好时候。

    荀攸此时赴何进邀请,可以说全无必要,但他还是选了这时候和他一道上京。

    “何必如此。”亭舍内,荀柔坐在床边烤着火,露出无奈的表情。

    亭兼有驿的作用,可供来往之人休息,昨日他们已过阳翟,只是今日风雪大,行路艰难,又风雪迷眼,实在没法走到阳城,只好早早在路过的阳亭休息下来。

    亭长等人听说是公车征招,将后院最好的几间屋舍收拾出来,只是还很阴暗潮湿。

    “如今恰近年关,盗贼横行,随天使入京,可保安泰。”荀攸将手怀在袖中,一本正经道。

    “哎……”荀柔欲言又止,也不想得了便宜还卖乖,默了片刻,只好记在心里,“待会儿让人温些酒来,公达饮些暖身,”他一笑道,“这钱,由我这个做叔父的来出。”

    他自己没有饮酒的习惯,但有荀衢熏陶,又加时下风气如此,荀攸是颇能饮的。

    荀攸淡淡看他一眼,眼中沁出笑意,竟还站起来,郑重其事长揖一礼,“如此,攸谢过叔父。”

    荀氏叔侄二人正说笑间,突然有人掀开门帘闯入进来。

    回头一看,赤帻皂袍,却是本亭亭父。

    “打扰二位贵人,”亭父手上端着食案,谦卑的躬着腰,“这是亭中准备饭食,还有粗酒,还请贵人勿要嫌弃。”

    “我们算什么贵人,”荀柔笑道,“在下姓荀,我们叔侄到此,受了君等照顾,正该感谢君等才是。”

    也不知亭中日常伙食就是如此:豆羹、干饼、腌菜、苴酱竟还有一碟风干的肉脯。

    实在过于丰盛。

    亭父轻轻瞥了他一眼,复又更低头,连声道,“小子不敢,不敢,能见到贵人,是俺们的荣幸,就是饭食粗糙,也不知贵人是否习惯。”

    他躬身将食案安放在席边,拿起酒壶,“我来替二位温酒吧。”

    荀柔捂唇轻咳一声,点头礼貌道,“有劳。”

    亭父依旧躬着身,跪坐到案边,用长钳夹住壶,放到火上温热,“听闻贵人被天子征招,定然是很有学问吧。”

    “学问谈不上,读过几篇文章。”荀柔含笑,“亭父知礼,必也曾入学念书。”

    亭父自嘲一笑,“我家贫寒,哪得入学,不过是先君在时,教过几本识字读本,能记名字而已。”

    “看来君亦有家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