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的老婆是黛玉[红楼]》 80-100(第18/27页)
不深,出嫁了之后才越发明白,居家过日子,手里没钱是真不行。”
说起过日子,她忽然又想起徐茂行和她说过的,乡下人家是怎么过的,转口笑道:“其实没钱也行,有粮食或者是布匹,也能拿去换东西。这样一说,钱只不过是个名头,什么东西大家都认可,就都可以当做钱来用。说来说去,还是得用钱。”
却是两人夜话时,徐茂行偶然提到,徐家原是兰溪望族,家里也有几亩田地收租。早在徐甘尚未高中时,夫妻二人在兰溪生活,基本上用不到铜钱,更用不到银子。
吃粮食有每年收上来的租子,穿衣裳他们家有几十棵桑树,家里的女仆基本上都会缫丝织锦。
或是想穿一件市面上流行的异样锦缎,拿缫好的的蚕丝去换,比给钱更让卖家乐意呢。
至于油盐酱醋等,都可以拿粮食以物易物。
越是往底层去,粮食和布匹的用处,就越是比铜钱大,比铜钱更加便于流通。
算来算去,货币的作用还真不大。
两人从紫鹃的嫁妆说到货币是否重要,又从货币说到当下时兴的缎子,再从缎子说到某家太太身上穿的衣裳,再往后就是从这家太太延伸,慢慢过度到她家里做官的男人,这几次聚会时对方透露出来的、关于官场的信息……
虽是闲话家常,又何尝不是黛玉在借机教导紫鹃,如何从细微处判断形势?
“上次二爷从安王府回来,叫咱们最近尽量少出门,不是极相熟的人家相邀都推掉。从那几家的太太言谈中,也能看出来,最近朝堂之上的确风声鹤唳。”
两人正说着话呢,阿山急匆匆跑了进来,禀报道:“奶奶,大姑娘,吴家被官兵围起来了,大家伙都说正抄家呢。”
吴家也是近邻,刚才姑嫂二人闲话时,刚好说到他们家太太身上又穿了什么新花色的衣裳。
方才还在嘴里的人家,转瞬间就出了变故,两人都呆住了,一时面面相觑。
好在黛玉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吩咐阿山:“去,把前后门都堵上。看看咱们还有谁没回来,赶紧派人悄悄去找,找到之后两个都先别回来了,等官兵们散了再说。
有原本要出门办事的,都先别出去了,家里缺了什么也都先将就将就,等过了今日再说。”
那些官兵可不是什么和善人,高门大户他们不敢惹,趁机压榨甚至是洗劫他们这些人家,却是半点压力都没有。
阿山一一应了,赶紧出去安排了。
第94章 安王世子
林黛玉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书房里的徐茂行根本就没有听见动静,一直在安心读书。
下午那顿点心,是黛玉亲自送过去的,自然不会露出什么破绽影响到他。
直到用晚膳的时候,黛玉主动提起,他才知道,今日他们这条胡同里,有一家人被抄了家。
“吴家那位的确是在兵部当差的,不过他就是个六品主事,怎么就牵扯到上层的争斗里去了?”徐茂行有些疑惑。
“谁知道呢?”林黛玉道,“可能是那贾雨村入了兵部之后,为了彻底掌控兵部上下,收拢的人手之一?”
她喝了一口红枣阿胶,脑子在不住地转动,“他是库部主事,管器械的。天下兵马这么多,每年都有报损的兵器衣甲,这中间的油水多了去了。凡是能经手的,哪一个不是捞得盆满钵满?”
想到吴太太几乎每个月都会做新衣裳,且至少有一身料子特别精贵、刺绣特别繁复的。
他们家里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日常的吃穿用度也无一不精。其中两个儿子捐了官,一个儿子买了个监生的名额,一直在国子监读书。
种种迹象都表明了,吴家在钱财上从来不缺。
至于他们家为何一直蜗居在这巷子里,不去真正的官员聚集区找新宅子,那就不得而知了。
黛玉忽然心中一动,问道:“从前我也没注意过,你可知道吴家是从何时开始富贵的吗?”
徐茂行皱眉:“我哪会注意这个?你与其问我,不如去问问胡家嫂子或赵家太太。他们都是老住户,对各家的情况变化了如指掌。”
正好因吴家之事,胡兰珍今日也被约束着没有出门,第二天再来上课时,是胡太太亲自送过来的。
“昨天实在是惊心动魄,我们一家子插上门不敢冒头,兰珍的课程也就耽误了一天。这丫头觉得是辜负了你的教导,心虚得不敢来呢。这不,只好我把她送来了。”
黛玉笑着摸了摸胡兰珍的脑门,柔声道:“你娘做的是对的。那些兵痞可没一个懂礼数的,被他们冲撞了就不好了。”
得了老师的安抚,胡兰珍才点了点头,脸上重新露出了甜美的笑容,“我知道了嫂嫂,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就躲得远远的。”
“这就对了。”黛玉鼓励了一句,说,“你不是想学诗吗?趁着昨日无事,我整理了一些王摩洁的诗集。你先去西厢房背诗,我和你娘说会儿话。”
胡兰珍一听就知道,大人们是有正事要说,便乖巧地点了点头,跟着梨香一起去了。
等她走了之后,黛玉便问胡太太:“你在这里住得久,和吴家来往也多。他们家一直都是这么富足的吗?”
骤然听她提起吴家,胡太太吓了一跳,下意识左右看了看,确定堂屋里除了他们俩再没别人,才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脯,心有余悸地抱怨道:“哎哟我的二奶奶呀,你还提他们家干嘛?”
虽然都是邻居,往日里也没少坐在一起听书看戏。但吴家忽然犯了事,直接把家都给抄了,左邻右舍都讳莫如深,对“吴”字忌讳得很。
胡太太就是个普通妇人,不像黛玉一般自有丘壑,只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在她朴素的价值观里,似他们家这种商人,是招惹不起官府的。吴家既然犯了事,无论是冤枉的也好,真有罪也罢,都该远远地躲开。
最好以后提都别提,权当附近从来没住过一户姓吴的人家。
对于她这种心态,黛玉十分理解。
因而,她忙道:“胡嫂子放心,只是咱们俩说句闲话。出了这个门就都忘了,日后任谁问都是不认的。”
胡太太看了她一眼,见她神色认真,又想到他们夫妻素日里品性不错,心里就少了几分顾忌。
最重要的是,如今她女儿已经拜了黛玉为师,两家的牵扯自然比别家更深。徐家倒霉他们家固然会受牵连,可若是徐家日后发达了,受益的也会是她的女儿。
作为生意人,胡家夫妇最懂风险和收益对等,也从未想过只拿好处不担风险。
因着知晓徐家和当官的有不少牵扯,胡太太心里猜测,黛玉要打听吴家的事,八成是背后有什么别的利益纠葛。
这种事情不该他们这种小人物过问,她也没有动问的意思。定了定心神,便对黛玉道:“吴家刚来的时候,只是九品的书吏,还得靠吴太太的嫁妆补贴家用,哪里谈得上富足?
后来也不知道是巴结上了哪位上官,一步一步做到了六品主事,还是管着器械的库部主事,是个大大的肥差。打那以后,吴太太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