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小乔初嫁了: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越三国之小乔初嫁了》 30-40(第11/15页)



    此时的他也怕杀了汝南袁氏之人,被袁术以报血仇为由举兵进洛阳,横生变故。

    当天,董卓也问袁绍的意见,袁绍推脱说要问过袁隗的意思,董卓放过了他,当晚袁绍便弃官逃离了洛阳。

    太傅袁隗和太仆袁基已经将亲眷送离了洛阳,不愿汝南袁氏全部都远离政治中心,便留在了洛阳。

    中平六年,九月一日,仅仅做了不到五个月帝位的刘辨被废为弘农王,陈留王刘协登基为帝。

    天下震动。

    楚楚吃着新研制出的冰棍,得知天下易主的消息,脸上露出了一个淡淡的嗤笑。

    第38章 初平二年

    蝗灾尚可治理,人祸却难以避免。

    董卓废帝,实为寒天下士人之心,诸侯纷纷开始谋划起兵勤王。

    于是在初平元年,各路诸侯推举袁绍为盟主,分几路起兵伐董。

    此次阵势声势浩大,看上去是为大义,可是各诸侯心中各有自己的小九九,因此并不尽心出力。

    到了最后,与董卓正面交锋的,唯有孙坚一人罢了,各路诸侯则是演变成了相互攻伐,相互争夺地盘。

    人心最是难测。

    政治博弈总是伴随着流血牺牲,这上位者的意志体现,下位者只能顺从。

    于是,从董卓废帝开始,这一场以天下人为棋的棋局已经开始。

    而自从楚楚决定治理蝗虫来提升自己的声望开始,她便是主动入了这棋局之人,成了局中人。

    不过以她目前的年龄,加上她手上并无实际权力,因此天下的纷争乱世楚楚无法插手,只能看着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

    既然入了这一局,楚楚断然不会让自己轻易出局。

    她只有在自己身上加重砝码包装自己,才能在将来不成为一颗废棋,不至于成为男人争权夺利的战利品。

    有一句话叫做“民为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而楚楚,需要这水将她托举起来,让民心为她所用。

    因此她的目光很快从政治层面剥离,再次回到了底层百姓之中去。

    东汉末年频发蝗灾,最严重的也就是初平元年到建安三年,之后平均五年就有一次蝗灾,因此蝗虫的治理,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蝗灾的发生导致粮食减产或者颗粒无收,对于天下百姓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

    可是即便这样,底层的百姓也是吃不饱的,更何况没有蝗灾,还有旱灾,以及越加繁重的赋税。

    因此楚楚就是琢磨着,或许应该想办法让粮食得到增产。

    粮食一旦得到增产,不管上位者如何制定征收的赋税比例,总归是能让百姓果腹的。

    不过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搞杂交水稻,或者选育良种,也需要时间,三两年的时间也搞不出来,运气不好,或许十年八年也搞不出来,这就白费力气了。

    楚楚只能将目光看向这个时代现有的粮食作物上,看看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这个时代主粮还是黍,它耐旱耐寒,生长周期短,口感软硬,最高能亩产十石,因此很得百姓的喜爱。

    而稻喜水,不喜旱,且产量低,只在南方种植,只有贵族才吃得起。

    豆子作为主粮,亩产在三四石左右,但不能连续在同一土地种植,长期服用会导致轻微中毒。

    小麦耐旱耐寒,生长周期也短,最高亩产可达二十石以上,但此时的人们一般不会将小麦脱壳,而是直接蒸煮成麦饭吃,口感不好,还不易消化,百姓一般将其视为毒粮,只将其作为备用粮储存,万不得已不会去吃,因此小麦种植率不高。

    单从粮食的产量而言,楚楚的目光,将其放在了小麦身上。

    小麦耐寒耐旱,亩产还是黍的近两倍,若是小麦在民间的种植率上涨,便也能达到让粮食增产的目的。

    百姓不爱种植小麦的原因,不过是面食的吃法并没有普及到民间,百姓只会将麦子煮成麦饭,因此即便小麦的产量高,百姓也不爱种植。

    若是能将用小麦做成面食食用的方法普及,那么凭借着小麦比黍高一倍的亩产,自然会有更多人的选择种植小麦……

    只要百姓愿意种,便能达到粮食增产的目的。

    有了主意,楚楚便去找了袁夫人要往年小麦的亩产数据。

    桥家的庄子中,不仅种水稻、黍、小麦、豆菽都有种。

    楚楚对比往年的数据,得到了小麦亩产在十五到二十一石的数据。

    也就是说,以目前的农业水平,小麦的亩产确实是比其他的粮食亩产要高一半以上。

    若是选育良种做种,或许小麦的亩产或许会更高。

    楚楚并非是鲁莽之人,单以桥家对于粮食种类亩产数据作为依据,显然还是有些单薄。

    不过账本乃是机密,自然无人愿意外借。

    汝南袁氏虽然是楚楚外祖母家,但是楚楚只是外甥女,在他们看来也是外人,因此她没有问借到。

    楚楚写信给阿父桥蕤想要借阅县中的数据,因涉及要务被拒。

    没有数据做支撑,便没有说服性,就是楚楚也不敢盲目的让人在民间宣传让百姓多种小麦。

    楚楚性子一向谨慎,说出去的话,是要为其负责任的。

    于是她就亲自住到了庄子上,让袁夫人划了十亩田地,自己亲自去种植小麦,看看实物与账本上的数据是否一致。

    毕竟眼见为实。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好像眨眼就过去了。

    在楚楚忙碌间,时间来到了初平二年。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历史上该发生的事情,都一一发生。

    例如,因为袁绍联合诸侯们起兵勤王,董卓恼羞成怒,杀了废帝弘农王,并将汝南袁氏留在洛阳的人全都杀了,就包括了太傅袁隗和太仆袁基,于是更多人打着为帮汝南袁氏抱血仇的名义起兵。

    董卓被孙坚打败,挟天子退守长安。

    诸侯已经演变成了相互攻伐之态,丑态毕露。

    ……

    诸多事情不一一概述,总之,楚楚在庄子上忙忙碌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概只当不知。

    五月底,麦子已经完全成熟。

    楚楚让庄子上的农人收割之后,统计得亩产的麦子在十八石到二十二石之间。

    随后她又安排人拿出石磨将麦子磨成面粉,将筛子将麸子筛出,去称面粉的重量。

    最后得出的结果是,面粉的出粉率达到了七八成。

    如此,即便是脱了麸子小麦的亩产也比没脱壳的黍亩产量还要高出二三石,证明了用改种小麦提升粮食产量,是可行的。

    试验得出了结果,楚楚正打算写信给她阿父桥蕤告知此事,想让桥蕤帮忙说服袁术,在她舅父治下先进行推广。

    信还没寄出去,她便听说了袁术要派孙坚去征讨占据荆州的刘表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