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六州歌头》 120-140(第12/27页)
”
话音未落,他踏地暴起,长腿眨眼间便跨过门槛,踩着还未起身的某个卫军,扑到齐宗源面前。
朝阳升至半空,将散未散的红霞仿佛都化作电光,聚集在了此方人间小院里。
“淳懿!”贺今行立觉不妙,高声叫道。
嬴淳懿掐紧齐宗源脖颈的动作一顿,改为箍着下颌,将人一点点举起。
变故陡生,将制台大人团团围拢护在中心的州卫们尚未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全都目瞪口呆地盯着忽然出现在本是最安全的地方的青年。
“且慢!”一声暴喝忽地从天炸响,一匹骏马横冲直撞大半个总督府,急刹在客院大门前。
骑手勒缰驻马,一身绣怒豹扑猎补子的紫色武袍,却是消失了几天的盛环颂。
“侯爷手下留情!”盛环颂抬腿下马,从怀里取出一道明黄锦绸,示向众人,“有圣谕。”
嬴淳懿偏头看向他手里,嵌玉的锦绸不似伪造,便毫不迟疑地撤手。
齐宗源摔倒在地,缩成一团捂着脖子张大嘴巴,似搁浅的鱼。却一时没人敢扶他。
“我杀你,不需要编造理由。”青年冷冷地吐出一句,才单膝跪迎圣谕。
“哐当”一声,某个卫军手里拿着还没来得及用的刀掉到地上,如同一个信号,拥挤在甬道里的卫军哗啦啦跪倒一片。
贺今行看着这一切,什么都没说,走出来,在侯爷身后一同行礼。
至此,盛环颂展开锦绸,朗声念道:“着缉拿齐宗源、孙妙年与冯于骁一干人等,停职查办。由原户部侍郎许轻名暂领江南总督,与忠义侯两人全权负责江南救灾事宜。卿二人务必尽心尽力,不可重蹈覆辙。”
第130章 五十一
六月十四, 休沐日。
自江南太平大坝决堤之后,宣京各部衙不管是不是真的事繁人忙,从上到下都连轴转了十来日, 终于能在今日休息一回。
国子监里檐墙古朴, 绿树成荫, 一大早便随处可见晨读的监生。
阳光氤氲, 琅琅书声飘满四方庭院,从夹道的藤萝架下路过的晏尘水眯着眼喟叹:“读书真好啊。”
“至诚寺不远,你可以随时过去跟着张先生读书, 就是每天起码得早起半个时辰才行。”与他同行的裴明悯浅笑道。
“那还是算了。弘海大师七老八十了,每天礼佛诵经挺好, 我还是不给他添堵为好。”晏尘水竖掌连摆, 眼尖地瞅见前面穿堂有一老一少两个人经过,指着人喊:“祭酒在那儿!不过旁边那是谁啊?”
裴明悯的目光顺势转过去,对那个少年背影的气质十分眼熟,想了片刻便答道:“是谢家灵意。”
前者下意识推敲:“他来干什么?不过他在国子监读了小半年,休沐日来看看先生们也不算稀奇。”
前面两人听到才将那声大嗓门儿,一致停步转身, 看到是谁之后,祭酒招手示意他们前去。
对方峨冠博带、一身儒士打扮, 裴明悯身着常服, 便称对方为“世叔”。
他刚行完礼,便见谢灵意侧过身来。
“谢兄。”他笑着拱手。
“裴兄。”谢灵意回以相同的礼节。
“哎,谢兄, 还有我呢。”晏尘水见他和裴明悯打了招呼就似要结束, 奇道:“咱们同科啊,一起游过街的。”
谢灵意快速地打量他一眼, 想起这位在甲榜上的名次以及分领的职使,顿了顿,才拱手称呼。
后者捕捉到这短暂的计较,一挑眉,却整理衣袖,郑重地作揖。
“尘水难得正经。”裴明悯打趣他,同时拉住他的手臂,并肩跟在祭酒身后。
四人走到礼殿前极为宽阔的广场上,好几个在此读书的监生立刻向先生问好。祭酒温言回问了几句他们刚刚读过的文章,才让他们去把同窗们都叫来。
等待的间隙里,祭酒说起裴老爷子,裴明悯有答有问,交谈间从容而熟稔,与对方不似前后辈,更似忘年交。
裴家小君子五岁出族学,跟在祖父身边访遍三山五岳的名师洞府,与天下大儒皆有一讲之缘。虽有裴老太爷门生故旧遍天下的盛荫,但他自身于儒学一门极有天分,又谦和聪慧一点就通,是以无人不喜。哪怕只在国子监短暂地就学过,祭酒乃至绝大部分先生对他的称赞与期望都胜过余下三千监生。
只三五句话,这两人便极有默契地将话题转到今日要做的事情上来,带着剩下两人一起。
祭酒忽地合掌道:“对了,灵意也是跟你们一样的打算。”
“为江南洪灾募捐?”晏尘水看着谢灵意,没有掩饰自己的惊讶,“谢兄,看不出啊。”
后者垂着眼说:“人微言轻,又相隔千里,略尽一点心意罢了。”
“这种心意多多益善。不论结果,尽力就好。”祭酒点头赞许道。监生陆续到来,他看着差不多了,便让他们商量哪边先进行讲演。
谢灵意咬了下嘴唇,拱手道:“裴兄先请。”
裴明悯沉吟片刻,转而示向晏尘水。
“我觉得你上去效果比我好。”后者拍拍他的肩膀,飞快地眨了眨左眼。
“那我就去了。”少年向三人颔首致意,走到礼殿前的台阶中央,正面广场上千余束冠静候的监生。他展臂叠掌,广袖灌风,生翠的颜色如竹浪,令人耳目一新。
“诸位学兄好,在下翰林院编纂裴涧。”他就势深深一揖,直起身仍维持着礼节,“想必大家都已听说江南路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洪灾,涧此来便是想请大家一起,为江南洪灾募集善款出谋划策。”
“我一直记得我们入国子监所学第一本经义就是《大学》。圣贤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我们在学堂读书,在领会圣贤道理的过程中修身炼神,或可以达到物格知至、心诚身修的阶段。但私以为,要想达到家齐国治、以遂天下太平的夙望,就须得先知晓天下事,去接触天下万物。而天地之大,黎元为本,欲使海晏河清,首要务以百姓为先,乐其乐,忧其忧。森罗万象,苦难尤为深刻,江南……”
“……一人之力有限,但群体之能无限;一文两文或少,但一千一万个‘一文两文’汇聚起来却能挽救一个、十个灾民的性命。若我们再让更多的力量加入进来,所能挽救的绝非止于此。今日我助他人,来日才有人助我。吾等身为圣人子弟,更应善己身,济天下。诸位以为如何?”
音声悦耳,似琴曲余音绕梁。他说罢躬身相请,足足十息才起。
又许久,广场上掌声雷动,有数位监生出列,相对还礼道:“某愿为江南百姓尽这一份心力,唯祈百姓安宁,山河安泰。”
他再次拜谢,而后退到一边。
谢灵意神情凝重,走到他先前所站立的位置,同样以大礼相拜。
“诸位或许也知道,此次奉皇命下江南督办赈灾的乃是忠义侯。”他所说正题却简略许多,“侯爷前两日写信回来,欲托在下帮做一桩事,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