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全文完】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全文完】(第5/14页)

大多数普通百姓选择归顺大明,过好自己的日子。极个别不愿意的小头目,还想带着部下继续当土皇帝,李成梁把人都关起来,让他们再好好想想,实在想不通的,按照《大明律》,谋逆大罪也只好推出去斩了。

    转眼又到了冬天,忙过这一阵,又该放年假了。朱翊钧正在文华殿加班加点的批阅来自全国各地的奏疏,突然,小野急急忙忙从外面进来:“陛下,皇后娘娘刚派人来,让您快回乾清宫。”

    朱翊钧抬起头:“是皇后出什么事了吗?”

    小野说:“是……霜眉。”

    朱翊钧丢了奏折,三两步就冲出殿外。冯保拿起貂皮大氅在后面追他:“外面正下雪呢?”

    霜眉年纪已经很大了,连猫儿房专门养猫的太监都换过好几茬,它就像乾清宫里的镇殿神兽,屹立不倒。

    天气好的时候,他就出去晒晒太阳,天太冷,他就在炕上趴着。

    朱翊钧专门让人给他铺了软垫,旁边还有个小家伙陪着他,是当年朱翊钧送给张若兰的“将军挂印”。

    朱翊钧急急忙忙赶回西暖阁,霜眉躺在炕上,全身已经无法动弹,皇后守在一边,急得把太医都宣来了。

    太医虽然没给猫看过病,但也能看出来,霜眉活到这个年纪,诊断它得了什么病已经没有意义,算是寿终正寝吧。

    听到朱翊钧的脚步声,原本已经动弹不得的霜眉竟是睁开了眼。朱翊钧铺到它跟前,将它抱进怀里,轻轻抚摸它干枯的毛发:“你……要走了吗?”

    霜眉用尽全身力气,头在他掌心蹭了蹭,像是给了他回应:“我看着你长大成人,也放心了。”

    朝夕相处二十多年,朱翊钧与霜眉仿佛有了灵犀一般,低下头,用下巴轻轻摩挲它的头顶:“你要去陪皇爷爷了对不对。”

    “……”

    霜眉努力张了张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它的力气用完了,依偎在它最爱的孩子怀里,缓缓闭上双眼,再也没有睁开。

    外面下雪了,朱翊钧抱着霜眉坐了好一会儿。直到暮色将尽,冯保才上前一步,轻声问他:“陛下,要送霜眉到天寿山吗?”

    天寿山,就是祖宗皇陵所在之地。霜眉本是世宗的猫,这话是问朱翊钧,要不要把霜眉埋在世宗的永陵附近。

    朱翊钧摇摇头:“不了,就埋在万岁山下吧。”

    朱翊钧亲自抱着霜眉,在他小时候在爱去玩耍的那篇树林,挖了个坑,把霜眉埋了。也没有什么仪式,也没有修什么陵墓,只吩咐春天到了,要在这里种一颗柿子树。

    次年开春,朱翊钧想起这事,又抽了个时间,亲自去万岁山下,把柿子树种上。

    一月之后,皇后茶饭不思,恶心呕吐,神情倦怠。朱翊钧宣太医来诊脉,连思盛说:“皇后有喜了。”

    朱翊钧虽然没有很迫切想要做父亲,但当这一天到来时,他和其他初为人父的人一样,意外、惊喜,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命充满期待。

    小时候,每年重阳,皇爷爷都会带他去万岁山登高。而他总是把最大最红的柿子碰到皇爷爷跟前,对他说:“柿柿如意。”

    柿柿如意可不是随便说说,朱翊钧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使命:国泰民安、时和岁丰。

    大明之盛世景运由他开启,从此以后,海晏河清,日升月恒!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明朝就是这样,一部分信奉程朱理学的人,提倡三从四德,另一部分崇尚王门心学的人,提倡女性解放,矛盾、对立,但统一。

    终于正文写完了,但其实还有一点内容,我准备写在番外里。

    这个故事连载了一年,真正做到了又臭又长,实在不好意思,让大家陪我仍受了这么久,再仍几天,番外更完就正式完结啦~

    第 304 章 番外一

    张居正六十大寿那天,惊动了整个京师,不仅在京的文武官员前往祝贺,就连天子和皇后也带着皇太子也来到张府,为老父亲贺寿。

    张居正感觉就跟做梦一样,生怕一觉醒来,经历的所有美好全都如梦境一般烟消云散,他还得吭哧吭哧,为了富国强兵,拼了命的推行改革,把朝中同僚得罪个遍,甚至连他一手培养的小皇帝也记恨他。

    还好,次日一早睁开眼,一切如常。

    清晨,他在自家庭院坐了一会儿,初夏的阳光铺满池塘,白莲含苞待放,几尾锦鲤在莲叶间穿梭。

    张居正做了个决定,于是,回到书房,开始写奏疏。

    “什么?”朱翊钧抬起头,眼中流露出不可置信,“张先生,您要致仕?”

    张居正点点头:“如今,国库充盈,边防稳固,百姓富足,四海升平,大明之繁荣,前所未有。臣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太好,请求致仕还乡。”

    简而言之,他的政治理想全都实现,要回家享清福去了。

    朱翊钧第一反应就是不答应,虽说这些年,大小政务都由他这个皇帝决断,内阁也真正回归到创立时的初衷——辅佐君王,协理机要的作用。

    但遇事先找张先生商议,已经成了朱翊钧这些年的习惯。天大的事情,只要与张居正商量,得到他的理解和支持,朱翊钧才有底气推行下去。

    现在,张先生竟然要致仕。

    朱翊钧端详张居正,见他须发花白,额头眼角布满皱纹,恍然发现,他确实已经老了许多。

    犹记得太液池边,他们的初见,那时张居正还只是国子监司业,穿一身蓝色常服,长身玉立,风华正茂。

    朱翊钧打小就喜欢长得好看的人,见了张居正,走不动路,非得过去往人家手里硬塞一朵荷花。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经历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为大明殚精竭虑四十载,身体大不如前,三天两头就要请太医看诊。

    朱翊钧一晚上辗转难眠,最终对先生健康的担忧胜过眷恋与不舍,他同意了张居正致仕,但有一个要求——张居正不能离京,就在京师颐养天年。

    如此,即使张居正不在内阁,朱翊钧想他的时候,只要出宫一趟便可见到。

    张居正本意想回江陵,不过儿女都在京师,又多了朱翊钧这道圣旨,他便留在了北京。

    张嗣修和张懋修两兄弟,虽然一个榜眼一个状元,但这些年来,一直在翰林院担任最编纂,除了学习,就是干杂活儿。

    直到张居正致仕,他俩才有了晋升的机会。张懋修任国子监司业,张嗣修留在翰林院,纂修会典。

    多年之后,张居正见证了一个强盛帝国的崛起,这是他和他的学生努力的结果,而他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在他弥留之际,朱翊钧日夜守在他的,不肯离开半步,一直紧握他的手。他仿佛又回到太液池边,牵着小皇孙的手,一路从玉熙宫走到金鳌玉蝀桥。稚嫩的幼童与眼前成熟的帝王重合,他说:“先生,你明日早些来。”

    “先生,我好想你呀~”

    “我最喜欢张先生啦!”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