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徒儿总想弑师: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家徒儿总想弑师》 60-70(第4/15页)



    陈渊海食指按着的地方, 就是若江的支流, 宣河。

    宣河旁边还有两条大河泾、渭,三条大河像鸡爪一样分划三块大地——益州、泾川、平阳。

    这就是整个三河流域, 陈渊海总辖地区。

    泾河清, 流速慢。渭河浊, 水流湍。唯有宣河, 最适合漕运。

    因此泾川景色宜人,多有富家公子豪游, 平阳交通险阻, 地域特色显著, 益州商贾云集, 乃整个中原经济最繁盛的贸易中心。

    益州多为平原, 以天齐十分之一的耕地, 提供全国五分之一的产粮。

    但正因其地势低畦,雨季之时,平阳高山流水汇入宣河多发洪灾。平阳旱季之时, 益州则因为位于平阳高山迎风坡,空气又湿又热, 多发蝗灾。

    益州,就像是四面环山的小蒸笼,热毒散不出去,火却越烧越盛,乌云不断往里面注水,高山流水汇聚在锅底,常年湿热致使其土壤肥沃,生物种类繁多,适应能力超强,但同时疫病种类也变多变杂。

    所以沈长清的计划,要分两步走。

    “你怎么看?”沈长清用笔在代表泾川的四方块上画了个圈,又打了个箭头,指向益州。

    陈渊海沉吟片刻,指着泾河,“通泾渭,中流速。”

    流速中和,则平阳山路难,水路不通,难以与外界沟通的问题就可以解决。

    陈渊海将食指从平阳划到益州,“迁百民,增人力。”

    益州大患,死者渝万,劳动力严重缺乏。

    相反,平阳落后,人丁却兴盛,平阳有限的资源供不起如此多的人口,那么就可以等泾渭可以通航之后,将一部分人迁移至益州。

    “可”,沈长清点点头,“补偿要到位,另外注意不要涸泽而渔,致使平阳徒生变端。”

    “小米、麦子,实际都并非最适合三河栽种的作物”,陈渊海道,“陈家依您的吩咐,与各大掌柜协作,已经找到新作物,西洋来的地番薯,若江下游发源的水稻,产量极高,又适合湿热天气,作物成熟快,或可解天齐燃眉之急。”

    “善”,沈长清在益州画了个圈,“营销需要指导吗?可有方案?”

    “造势”,陈渊海自信一笑,“就以屠家村旧址麦地开始,这三河的风向,要变了。”

    “您且拭目以待!”

    “很好”,沈长清搁笔,陈思源的后代比他想象中要更加优秀,很是省心,他拿出一本厚厚的书籍,“此乃建安三神医临终前托付太祖的平民药方,我记得的不多,参照张、华、董三位老爷子的著作、生前足迹、与我为数不多的几次交谈,尽量还原并于今日汇总成册。”

    陈渊海瞳孔微微放大,他捧起沉重的书籍,轻轻抚摸,低头致敬,“您之功勋,举国皆感。”

    “不,这是老爷子的心血,我替他们还愿,是我曾请他们帮忙的因果。”

    过往的历史在陈渊海脑海中浮现,他头更低,“您之大义,四海铭内。”

    从小爷爷跟他讲,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不知道多少个爷爷的爷爷,有幸跟过一位真正的人间仙。

    “渊海,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处在战乱、分裂、动荡之中。”

    “爷爷!你骗人!父亲说天齐已经三千年没有打过大仗了!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天齐怎么能独善其身呢?”

    爷爷慈祥地摸摸他脑袋,“那是因为三千年前,有个伟大的人,以一己之力镇压外邦,平战乱,安民生,他只要还活着一天,别国就不敢太过分。”

    “哇!那他活了好多年啦!我也可以活那么多年么?”

    “这个世上没有成仙之法”,爷爷叹息,“谁也不知道他如何得以永生,不过,那是好事。”

    “他成了仙,比别的自以为是欺压百姓的仙家成仙要好太多了”,爷爷摸着他的脑袋叹息,“他一生有功无数,大兴教化开民智,各地学堂遍地开花,从此百姓也能读书。”

    “他重视生产,重视医疗,提高商人的地位,削减王公贵族的特权”,爷爷眼睛中有什么东西在发亮,“这些提议被太祖立为祖宗法,历代宗室都无权变动。正是这些律法,保障了民生福祉。”

    “爷爷,我们家就是行商的,那他真的是一个好人!”

    “渊海”,爷爷语气严肃了点,“你这想法可不对,并不是你受了人家的恩,才知道人家是心地善良。”

    “而是人家本就心地善良福泽万生,你才能享受到这份恩泽知道吗?”

    “那有区别吗?”小渊海不懂,揪着爷爷的胡子,问。

    “当然有啊”,爷爷捋了捋胡子,笑道,“如果你是外邦人,你能否认他做过的善事吗?”

    小渊海认真思考了一下,道,“我会很敬重他,也会很羡慕天齐。”

    “然后呢?”

    “然后我会努力成为像他一样受人敬重的人,这样我的国家就不用再羡慕天齐!”

    “渊海”,爷爷笑得很开心,“爷爷以后可以放心把陈家交给你了,爷爷老了,你快快长大吧。”

    “你的父辈不成器,爷爷怕他们玷污了他留给人间的大善啊。”

    小小的渊海其实并不能理解爷爷的用心,但那爷爷眼睛里的光,已经把火种埋在他心里。

    后来等他成年,小火苗长成了大火炬,在每一个黯然神伤的夜,鼓励他前行。

    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陈渊海的眼睛很亮,跟他爷爷,跟他的祖祖辈辈一样亮,他说,“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好”,沈长清愣了一下,他不明白陈渊海为什么目光忽然如此明亮,他只是轻轻嘱咐,“别太累了,唐梨酒他们都可以帮你的。”

    陈渊海退出去了,走出去很远了,又忽然回头。

    长夜里,那一点光,如此遥远。

    遥远,但回头,就总能看见。

    他驻足了很久,沈长清还没有熄灯。

    他轻叹,“其实,我们也可以帮您的。”

    “不”,他摇头释怀,“我们正在帮您。”

    他坚定迈步,没有再回头看,但他知道,光还在。

    只要在,就心安。心中有无限勇敢,可以划破黑暗,亲手铸就黎明曙光。

    他抬头看月,西方月光很浅,此去三十七里,观音庙里蓝光幽森。

    白鸽抛弃了阿山,立在颜华池肩头,颈上绒毛全都炸起来了,“咕!有有有有鬼……”

    “嗯”,颜华池压低声音,“我知道。”

    “咕!大……大……”

    “大凶”,颜华池把白鸽抱在怀里,顺了顺它的毛,“我知道。”

    阿山紧紧捏着颜华池的袖子,牙齿磨得咯吱咯吱响,“姓颜的,我知道你很牛,帮我弄死她!”

    颜华池挑眉,淡淡扫他一眼,“叫我什么?这是你求人的态度?”

    “咕”,白鸽窝在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