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首辅: 380-3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380-390(第8/24页)

 今天没出门吃饭是因为前头的刘健明显心情不好, 江芸芸不好太过直接出门社交, 只能含恨自己吃饭了。

    她脑袋埋得低低的,手里忙着处理那些弹劾自己的折子。

    ——胡搅蛮缠的直接扔了。

    ——莫名其妙的直接扔了。

    ——胡说八道的直接扔了。

    ——稍微有点道理的,摘录下问题来。

    ——确实有点道理的,仔细研读,再摘录下来。

    ——谈论的点是她没想到的,很有道理的,放在左手边,仔细研读。

    这是江芸芸在跟着中书舍人吃饭的是学到的办法,林子大了之什么鸟都有,不好的都直接扔了,总有人喜欢给内阁添麻烦,有点道理的随便看看,非常有道理的仔细看看。

    不过交谈的过程中,江芸芸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能惹起这么大的声浪了。

    其实按道理寻常官员碰到这么大规模的弹劾,按常规是需要你第一时间要上折子自辩,然后再上折子表明自己有负皇恩,所以选择辞官,第二步,折子到了陛下那边,陛下再三挽留,表示信任,第三步,你再上诉辞官,陛下接着挽留,两三次之后,你就在家休息几天,最后等陛下下旨把你叫回来。

    江芸芸尴尬地摸了摸脑袋,她只做到了第一步上疏自辩,后面的都没干,甚至还兴冲冲去通政司上班了。

    倒不是她贪恋权势,实在是没人告诉她要走这个流程啊。

    小状元江芸出身商贾,父母都不懂这些,族亲兄弟也不亲厚,倒霉孩子在京城做官没几天就被打发去琼州了,好不容易回来了,也没待几天又滚去兰州了,回来后没多久又去徽州了,别看做官时间很久了,但在京城的日子可实在不多,家中也没个长辈教导,她完全不懂这个虚伪客套的流程。

    怪不得骂她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大家都觉得他在贪恋权势,是个大坏人。

    江芸芸心事重重地咬了一口大馒头,然后把手中的废话折子扔到一边去。

    老生常谈批评她的,她是一概不听的。

    另辟蹊径骂她的,她也是不看的。

    她一直在找对她的政策提出意见的,不管好坏都先放在一侧。

    若是第一次看就很有道理的,就贴上红条,到时候仔细研读。

    江芸芸这工作做的很快,三日时间,原本还堆得比她人还高的折子就被她扔到只剩下五六十本了。

    谢迁吃完饭回来,捡起地上的折子,看了一眼,抬眸似笑非笑:“你倒是狂妄,凡是骂你的,一句不听,直接黜落了。”

    江芸芸一看那封面就理直气壮说道:“这个李御史骂得毫无道理,我说要清丈土地,他说我祸害百姓,可见他就是一个死读书的,百姓到底需要什么都不知道,可见未来是做不得一地主官的,免得祸害到百姓还不自知。”

    她说得颇为刻薄犀利,谢迁一听就连连摇头,身后赶来的李东阳脚还踏进门槛,远远听到,手就先举起来了,面无表情问道:“说什么昏话。”

    江芸芸不服气地皱了皱鼻子。

    “行了,让他处理自己的事情去。”前头的刘健揉了揉额头,“士廉的折子来了,南方清丈土地的问题也不少,有些官员为了应付钦差,和当地豪强勾结,有些则为了政绩,多加了数千亩土地,明年收税,可是要压垮百姓的。”

    两位阁老也跟着看南边送来的折子,脸色越看越严肃。

    江芸芸的脑袋从叠起来高高的折子上冒出来,大眼睛扑闪了一下。

    “你想说什么?”刘健一眼就看到那双黑漆漆的大眼睛,随口问道。

    江芸芸坐直身子,认真说道:“我原先在琼山县的时候,到最后都是一个个核对过去的,不过那时是只有一个县,尚有余力,后来在兰州的时候,我是随机抽查的,兵分两路,一队直接去衙门拿账本,另外一队去某个县然后随机选择田圃,随机测量土地,最后核对账本。”

    “是这个办法,但也有个问题,那个时候距离都不远,还能做到悄无声息,要是我们这边的钦差队伍派出去,立马就会被沿途的人传递消息回去。”谢迁想也不想就说着。

    江芸芸想了想:“就地去密信给都察御史或者各级长官。”

    “第一不知他们的立场。”刘健说,“第二人多泄密。”

    这事江芸芸没考虑到的,一脸深思地低下脑袋。

    李东阳看了蔫哒哒的小师弟,露出一丝笑来:“不过江学士这个办法也略有点可取之处。”

    他把手中的折子翻开,指着其中一处:“这里说浙江嘉兴情况最甚,不若我们敲山震虎,就狠狠治一治此处。”

    刘健一想,果断下了决断:“是个办法,木斋如何想?”

    “那就需要一个能人了。”

    刘健脑海中人员翻滚,不经意抬眸,猝不及防和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撞上了。

    “你想去?”他问。

    江芸芸一本正经说道:“都听阁老们的意思。”

    谢迁无奈摇头:“几天不见倒是会说客套话了,陛下可要说我们带坏你了。”

    江芸芸咧嘴一笑。

    “你自己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好呢。”李东阳下巴一抬,“这一叠的东西还没扔完呢。”

    江芸芸兴冲冲站起来,拍了拍自己右边的折子:“有点说法,可以看看。”

    她又拍了拍左边的折子:“真知灼见,仔细看看的”

    左右加起来大概有三十几本,但叠起来也是厚厚的一列。

    “你觉得他们说的对,你的不对?”谢迁好奇反问。

    “那不是。”江芸芸想也不想就说道,“是他们提出的问题,确实非常符合具体处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譬如扬州王知府的土地论,倒也不是骂我的,而是实事求是点出全国大面积推行可能产生的问题,十点问题都是要我们解决的,不是为了攻击我而攻击我,所以我觉得一地一推行,很有调研的必要。”

    “调研?”刘健不解。

    “就是通过各种实地调查,收集客观全面的信息,再加以研究分析,最后对未来的发展予以预测,为发展方向做准备。”江芸芸解释着。

    “好新奇的说法。”谢迁坐直身子,“那浙江的事情也能这么做。”

    “对。”江芸芸来了兴趣,背着小手,来来回回走着,“我之前清丈的时候,发现有些时候反而是百姓不愿意清丈土地,为什么,因为衙门那边总是会缴纳重赋,比如衙门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就要收十分之五,但他们要是拿自己的田投了乡绅,乡绅只要十分之三,多出来的钱,这笔买卖,正常人都会选吧。”

    “略有听闻。”刘健问,“但这样可就成了贱籍了,不是更受人欺负。”

    “不,现在时代变了。”江芸芸站直身子,“如今的乡绅谁家里没几个秀才举人,只要谈好买卖,有的是本事让子孙顺顺利利,真有出息的子孙,对乡绅而言也是未来的助力。”

    三人脸色大变。

    “这才是人人渴望的科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