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首辅: 330-3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330-340(第22/27页)

江芸芸坐在地上,拎着手里的一根杂草沉默了。

    “唐伯虎和张灵本想去祭拜的,结果被程家人打了出来,闹得很不好看,不过他们第二日就离京赴任了。”

    谢来说完就没说话了,只是颇为烦躁地用袖子扇了扇风。

    “你能帮我给唐伯虎和张梦晋送封信吗?”江芸芸无言片刻后低声问道。

    谢来嗯了一声。

    江芸芸把手中的杂草打了个胡乱的结,扔在树下,然后才站起来说道:“谢谢你了。”

    谢来又嗯了一声。

    “我先把这个棉花地的事情弄好再回去写。”江芸芸重新戴上帽子,低声说道,“这棉花也很重要的。”

    谢来还是嗯了一声,看着他下了地,低着头,看着那被孤零零,凌乱成一团的,突然一脚踢开,低声骂了一句:“没意思。”

    江芸芸是直到晚上才从地里回到衙门的,再一次惊醒了阿来。

    “总是打扰到你休息,以后晚上不要值夜了。”江芸芸不好意思说道。

    阿来连连摆手:“我去给同知泡壶茶来。”

    江芸芸摇头:“去休息吧,天都黑了,这里不要你看着,回头我会自己把门窗管好的。”

    阿来坐立不安,喃喃说道:“是我哪里不周全嘛。”

    “没有的事。”江芸芸笑,铺开白纸,笑说着,“我是看你白天要读书,晚上还要值夜,太辛苦了,次次见你都在打盹,累了就去休息,人年轻也禁不起这么耗啊,早点去休息吧,实在过意不去,明天早上给我打扫屋子也是可以的,去吧,都要子时了。”

    阿来悄悄盯着江芸芸看,冷不丁说道:“江同知,你真好。”

    江芸芸嗯了一声,笑骂道:“莫名其妙,去休息吧,东西都放着吧,明天白天收拾。”

    阿来这才一步三回头走了。

    没多久,窗户上倒映出一道影子。

    谢来不知何时坐在了阿来的位置上。

    他就这么安安静静坐着,隔着一层窗纸,和江芸芸并肩坐在一起。

    ——“君子不知蝇有恶,小人安信玉无瑕……”江芸芸提笔写下信中的第一句话。

    —— ——

    卫所土地改制和寺庙道观的改制是一起进行的。

    陈继选择继续抱着江芸芸大腿后,改得飞快也非常痛快,甚至还有空没空就去阴阳怪气唐伦和周伦两人。

    “改不动吧,那是,私心嘛,人人都有。”

    “江同知就夸我做得很好,哎,被文曲星夸了我昨天还捡到一文钱呢,运气真好。”

    “这么抠抠搜搜做什么啊,人家不是说了吗,不跟那些寺庙一样。”

    陈继啧啧两声。

    “你别说,我们江同知长得这么斯文漂亮,啧,真凶啊,那些寺庙是一块土地也不给人留啊。那些清查出来的土地全都收归衙门了。”

    江芸芸对寺庙可没有对军营这么仁慈有耐心。

    她这人做事一向是不打没准备的仗,先悄悄把寺庙里的人员全都排查了一遍,没有度牒的全部从寺庙里赶出来,带户房的人把寺庙里的人全都登记成册,核对无误,然后突击土地。

    这事最让人惊恐的是,她手里也有一份土地名单,把寺庙里所有的账本都查出来后,又找了几个算数极好的账房先生,请那些主持观主来衙门做客,然后站在账房面前看着他们把自己隐瞒下的土地一亩亩清点出来,最后按照人员登记名单,一人五十亩,多退少补,确定寺庙可以拥有的最后田亩数,签订契书后,这才把人客客气气送走。

    第二日贴出公告,把此事做了一个详细的公告,先是抬出太、祖曾对南京附近的灵谷寺、天界寺等名刹赏赐土地——赡僧田近五百顷,并且还赏赐了芦洲,两项合计足有七百余顷,江芸芸按照这些寺庙加起来的近千人,撇开作为赏赐的一个村的芦洲,也就是五万亩土地除于千人,得出每个僧人五十亩的数据,所以说自己要追寻太、祖遗风,恢复旧制。

    你说剩下的地啊?

    衙门肯定是不会要的,这么没地的人,我们优先买卖给没地的人,男女都可以。

    什么,你想多招和尚道士?

    不好意思,兰州城已经不再接受鬻牒,打算恢复太、祖的试经度僧制度。

    你说外来的和尚道士来挂职?

    不好意思,外来的和尚嘴巴歪,念的经,本地神佛听不懂,我们也要进行本地话考试和具体的考试。

    哦,你要告礼部啊。

    那你去呗,我也刚好写了一封折子要递上去呢。

    介于之前商改,妓院改革时,衙门门口那一排排号枷,这次僧人们学聪明了,也不闹了,打算背地里暗暗搞事。

    他们第一眼就看重了肃王府。

    肃王府世代修道,可是实打实的信徒。

    确实是实打实的信徒,没事干信信道,念念佛,这不是给天下人看看我们肃王府多么无欲无求嘛。

    朱贡錝一开始也觉得江芸这人真烦,没事折腾寺庙道观做什么,也想着多说两句,直到不经意看到江芸芸掉出来的折子。

    肃王不说话了。

    江芸芸的折子很简单,阐述了寺庙扩张的三个坏处。

    第一:不知陛下,只知神佛,政令推行不下去。

    第二:寺庙修建占用了大量民田、民宅,同时修建是打着为神佛祈福的名义,大量耗费百姓的人力财力,百姓卖妻卖儿修建寺庙,何来功德一说。

    第三:寺庙土地不纳税,所以吸纳了大量百姓的土地,青壮年为了躲避赋税,也都出家,人口和土地全都被隐藏了,国家没了人也没了钱,这完完全全是趴在陛下身上吸血啊!

    所以太、祖是多么英明啊,这才有了如此大的盛世,开阔了这般宏伟的土地,如今我们却要走上歪路,这太令人心痛,所以要第一要提高僧道的文化水平,限制僧道的发展,这样国家的人口才不会流失,第二是把隐匿的土地发还给百姓种,这样才能让国家拿到更多的钱,国库才会充盈。

    你问以后的军需怎么办?

    饮鸩止渴,其心可诛,提出这个想法的人真是见不得我们的大明千秋,万世传承呢。

    该杀!

    那军需到底怎么办?你江芸能不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可现在不是开始做生意了吗,所以谁耽误我做生意,谁就是这个军需的背锅侠。

    众人一听,冷汗淋漓。

    好一个闭环啊。

    至于远在京城的户部收到江芸芸这份拇指厚的折子,头也不回就递给内阁了。

    ——好烫手的山芋啊,你们给打发到兰州去的,那你们自己拎着吧。

    刘健一看,冷笑一声,飞快批复了,然后递给陛下了。

    ——这人的意见都不错,就是得罪人,还是让陛下看看吧。

    折子递上来时,朱佑樘正陪着两个儿子一起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