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首辅: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明第一首辅》 240-250(第6/21页)

,酣畅淋漓间就给诸位富商套上枷锁。

    ——你们给我上了表彰文就给我好好呆着,干点人事!

    她说的其实很直接,奈何文章写得实在太好了,帽子做的太漂亮了,导致接到帽子的富户们格外纠结,一时间脸上都神色百变。

    江芸芸写完表彰文之后,就让人贴在告示栏上,早有花哨的富户说愿意请人来雕刻。

    “这些文章是写过这次做的很好的乡绅富户们,算是统一表彰,但其中有五家做的格外出色,纳税又多又积极,在坊间也是颇有名气。”

    江芸芸的目光准确落那五家身上,面容含笑。

    积善之家——给周家。

    德昭之家——给陈家。

    楷模之家——给高家。

    福泽之家——给李家。

    德高之家——给叶家。

    白惠是个机灵人,见江芸芸每写一个横幅,就请那一家上来领取,配合得非常默契。

    原本还觉得有些上套的人,一见那五副大字又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那可是县太爷的字!

    ——那可是六元及第小状元的字!

    那五个被江芸芸挑中的人家更是高兴坏了,捧着新鲜出炉的字爱不释手。

    江芸芸满意点头。

    “不知道这些评选是有什么条件吗?”人群中突然有人开口问道。

    江芸芸的目光准确抓到这个人,脸上笑意更是加深了。

    那人没想到被人抓了个现成,慌张躲了起来。

    躲在不远处看热闹的顾仕隆和张真人齐齐打了一个寒蝉。

    “第一嘛,自然是纳税纳得多,他们这么多土地可都是足额缴纳的。”江芸芸和气说道,“这一点,大家也该是有目共睹的。”

    “可我家的地也很多啊,也都缴纳了。”这次没被选上的人不高兴说道,“可比他们都多。”

    江芸芸和气说道:“米粮是不是都是饱满的,缴纳时间早不早,火耗有没有按照比例上交都是很重要的评选标准呢。”

    原本说话的人讪讪地没说话了。

    江芸芸温和地看着地下众人,冷不丁说道:“我知道大户们都想为我们琼山县尽一份力。”

    她的目光看向这一场隆重的表彰大会的众人。

    这里面的人实在太复杂了,有一直作壁上观看热闹的,也有浑水摸鱼打算捣乱的,也有弃暗投明打算跟着她一起干的,还有浑浑噩噩还未站队的。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一直的朋友。

    江芸芸很清楚对于这些大户不能和普通百姓一样。

    百姓便无选择,所以连退路都没有,威恩并施就能拿住他们,他们只想安分过日子而已。

    这些大户却是有很多选择的,不是给一点好处就能满足的人,他们需要的是一根永远吊在他们鼻尖的胡萝卜,所以她一拖再拖,把此事从一个众人怀疑到最后强烈期待的大会,要的就是所有人的目光看过来。

    “有些人地多,自然能得到夏秋税的表彰。”

    江芸芸注视着众人,目光平等地落在每个人身上,让人恍惚她的视线好像只看着自己。

    “自来士农工商,既然摆一起,那也该排一起的,今日是农的表彰,那下次我们就可以举办商的表彰。”

    江芸芸微微一笑,在人群躁动中继续平静说道:“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琼山县的第一届表彰大会,每一个人都不会拉下。”江芸芸从怀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考核表,神色循循善诱。

    “这是我们后面三种类型的评选标准,有意向参加的,欢迎大家踊跃报名,我们衙门来者不拒,不管是高门大户,还是小门小户,我们都是公平竞争。”

    江芸芸看着底下议论纷纷的人,就好像看到一大片鱼饵撒下去后瞬间涌过来的大胖鱼。

    ——所以先挑哪一只呢。

    第二百四十四章

    之前何士楠和她衙门缺钱的时候, 江芸芸心里那块大石头终于是落地了。

    明朝农民的税收很低,所以才衍生了很多苛捐杂税,像江芸芸这样老老实实收税的人,衙门没钱是迟早的事情。

    今年因为整治了一顿粮商, 不少观望的大户怕被人迁怒, 所以纳税时都非常积极, 连火耗都足量缴纳了, 加上江芸芸之前用百姓的粮食换了一大波对面的银子,让衙门度过了最需要钱的一段时间, 也算让所有事情完全走上正轨。

    以前在扬州读书的时候, 老师出过一道题——《大学》有言:“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为之者疾, 用之者舒, 则财恒足矣。”

    意思是——生养财富有一个重要法则:从事生产的人要多, 坐食俸禄的人少, 从事生产时要积极快速, 用度上能节制舒缓,这样财富才不会匮乏。

    总而言之就是多赚钱, 少花钱,开源和节流。

    少花钱是指自己的。

    不过江芸芸不打算苛待主簿和衙役们,毕竟明朝的工资真的不高, 大家都要过日子,这边少了他们的钱, 他们势必要从别的地方拿钱, 一来一回还是折腾老百姓。

    多赚钱是指外人的。

    农民的纳税已经摆在这里, 还有大把徭役要等着他们,再从他们身上薅羊毛也太不道德了,而且后期要长久发展,势必要开垦荒地,推行农事手册都需要他们的参与,不好逼得太急了,社会安稳看的可是百姓的生活状态。

    按照士农工商四个类别,江芸芸的目光自然就落在其他三类身上。

    工一般指的是匠户,明代沿袭前朝,将人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三种,其中的匠籍就是从事手工业的人,匠籍、军籍比民户地位低,不仅不能参加科举,还需要世代承袭,衙门内就有他们的黄册,但他们的主要名单在工部,衙门对他们只有使用权的征发,不能随意改动或者优免,能动他们的可能性很低,但是鼓励他们多做点手工活,相互交流学习一下也是不错的。

    至于士,琼山县得益于宋朝放逐的一波读书人,文风浓郁,久而久之也有不少致仕退休回来后的官员,譬如前几年去世的内阁阁老丘睿也是琼山县人,如今安葬在府城西面八里外水头村五龙池之原,丘家人大都守孝在家,闭门不出,这些类型的人都被称为乡贤,也算得上士,只是这些人在朝中的关系盘根错节,在他们没闹出大问题前,江芸芸的态度是拉拢。

    这么看来看去好像只有商人可以拿捏一下了。

    江芸芸的目光就悄悄盯上了在衙门口躁动的商人们,据她了解明朝是没有完整的商税体系,就像现在明明琼州不少商人都偷偷出海贸易,换取了大量白银,但竟然都没有缴税!!

    这不行,好大的一条漏网之鱼,要捞起来的。

    但是怎么让这些商人心安理得纳税那就需要一点技巧了。

    目前来看,高皇帝禁止民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