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120-130(第2/15页)

但必须要有。

    若是换成火炮……

    “火炮虽然有火,但以当前技术而言,这个‘火’指的是点燃引线。”江无眠解释道。

    他还不想做灭绝草原的千古罪人,这一点必须说明。

    “填充的弹药多是针对人,对环境影响会控制在交战区。”

    把金不换的设想和霰弹雏形说过一遍,听得白楚寒是战意激昂,恨不得拉上十门火炮对匈奴轰炸一番。

    “不如埋地雷。”火炮当前的射程才多远?骑兵都冲到拒马前面了才能打,不如提前埋下地雷,炸个人仰马翻。

    地雷?这就是火药的新应用?

    白楚寒感兴趣地挑眉,具体原理他洗耳恭听。

    关于热武器,他所了解的不过是一点.火药与轰炸,注意事项很少。毕竟是江无眠提出的新东西,能看到的例子格外少。

    眼下有机会深入了解,白楚寒自然不会放过。

    江无眠不吝啬于解释,相比于冷兵器,热武器需要注意的东西可太多了。

    先说保存问题,天气不能太潮湿也不能太热,需阴凉但不湿润的通风处。

    火药,自然是不能见水的,随做随用。

    岭南这地方太过潮湿,说实话,在这儿研制热武器,环境一类是减分项,奈何这项技术现今必须保密,不好移动。

    研制院外头驻守的南康卫可是不少,比山上铁匠铺更加重要。

    另外就是各类应用,不同热武器的应用场合不一样。

    譬如海上水战,远程打击控制为主,近战为辅。最好使用火铳控制人,再开船过去接管船只,这样一来会多缴获一艘完整的船。

    次要但很有必要的就是远程火炮,控制打击船只,跑了也跑不远。

    换了陆上作战,地形更加复杂,需考虑多种因素,这就要求多种热武器混用。

    “北地能多用地雷,一是地面平坦方便埋地雷阵;二是北地风大干燥,火药容易保存,制作时方便。岭南不然,地雷只能埋家门口,墙上放守城火炮。”

    岭南地形多是丘陵山林,进山后不知东西,埋了地雷都不知道自己埋哪儿,谁知道最后是阴人还是葬送自己?

    这就不成了。

    江无眠慨叹一声,“还是囤积物资守城为上,主动进攻谁知是不是陷阱?”

    因而才有了盐禁城,这是当下最为合适的法子。

    “以城做诱饵钓海贼?”白楚寒道,“真是大手笔。”

    考虑岭南现状,不得不说,放个明显的盐禁城在这儿,的确比主动出船靖海来的快。

    海域茫茫,追人追不利索,很容易失去目标。有盐禁城这一鱼饵在,吸引大部分海贼注意力,借此一网打尽,何尝不是靖海?

    白楚寒仔细一想,便笑道:“蜂窝煤针对北地民生,地雷针对战场。师弟这两物一出,伍陵怕是能当场与你定下契书,指定打你这儿购入。”

    届时,韩昭鸿的商队能否起得来还要另说,但伍陵总是不亏。

    江无眠将凉茶一饮而尽,“师兄思虑高远,不过是为省钱罢了。”

    说的是实话,但谁信?

    接到崖山商队拜帖的伍陵就不信。

    第122章 合作

    实话实说, 伍陵对谢砚行一门印象不错,放于此前,可行拉拢。如今对方已成气候, 再说拉拢不太可行, 称之合作还差不多。

    若非谢砚行一门全在地方,朝中多是韩党,势力暂时无法渗入中央, 也不必来信商议合作之事。

    如此, 他伍陵到算是捡了个便宜。

    书房内, 伍陵放下信件微微摇头,“错过就是错过, 能与之合作也是好事。”

    江无眠此人邪性,但其价值不低, 单看南康府码头船来人往, 熙熙攘攘,便知他本人治世能力。

    一府经营,能稳便是上上政绩,江无眠这儿非但是稳,而是稳中求上, 桩桩件件可见其人本事。

    伍家长子伍清臣叹道:“可惜, 那人早已是谢砚行门下, 成了韩昭鸿的眼中钉肉中刺, 后者欲除之而后快。”

    近来几年江无眠大出风头, 朝中暗流皆是绕不过他,确实遭了不少人红眼。

    若非他本人离得远, 后又以极快速度请来谢砚行坐镇,怕是早被人冒天下大不韪下了死手。

    至于将人放到岭南, 等同流放之事,朝中一贯打压人的法子罢了。

    明面来讲符合部分程序,唯独未经翰林观政这点让人置喙而已。

    “除之后快?”伍陵慨叹道,“韩昭鸿权势滔天时,也只能让陛下发配谢砚行至边关重镇处。如今江无眠简在帝心,又得天下民心,他想动手,也得有这个本事!”

    笑着摇头,他将信纸递与长子,“商队来信,南康新出的物件,遣人过去好生问问。”

    信中商队提到,南康府醉流霞中近来出现一种火炉,样式奇特,内置一蜂窝煤,可烧半日之多,若非要烧水做饭,一日仅需两块蜂窝煤!

    伍清臣脸色微变,忙看下去,信上有言,蜂窝煤与简易火炉已随船到家。

    “庞管家?此物在何处?”

    候在一旁的庞管家回道:“郎君,东西已在库房卸下,这一物正放在外间箱子里。”

    遣管事与两个小厮去库房搬来信中所言的物件,父子两人看着木箱掀开,露出红漆色的简易便携小火炉来,另一箱子中满是蜂窝煤。

    长久运输已不能保存原样,黑色蜂窝煤多半碎裂成块,还有五六个裂纹加深,唯独有两块完整保存下来。

    按照信中所言,众人选了个空房点起炉子,炉底部的门打开留一条缝,谨防火气上不去。

    接着是放入易燃的东西作为引子,待到火势稳定后,管家小心翼翼提着火钳,将蜂窝煤放入火炉之中。

    “这便成了?”伍陵犹疑问道。

    这就能实现保暖?降低北地生活成本,降低煤炭价格?

    仅仅是这两个物件?

    伍清臣再度翻出信件来,商队一直在醉流霞停留,观察得格外仔细,“上面说,等到蜂窝煤自然燃尽便是,烧至灰白黄黑掺杂的地步,就能更换。”

    不过想要保暖,必须要好好练习如何存火,新手极容易将炉子闷死。

    类似于火折子,不用时闷上,还能持续保暖,用时可以敞开再添蜂窝煤。

    “平日里可以用来烧水做饭,待到深夜时,添一枚用以存续火苗保暖,只需恰当闷上火炉。”

    伍清臣看了一眼,让人提一壶水来,坐在上面。

    等待烧开的时间,伍清臣继续向下看这封来信,以下是商队自醉流霞中听来的。

    这般炉子不算贵,可以说是最为简单的那种。

    至于蜂窝煤,这个更是便宜了,当前是一文钱两枚蜂窝煤。这般价格是按夏日来的这船煤炭算的,冬日里要涨上一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