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40-50(第9/14页)



    自从薛文建立卫所以来,他便有了锻造兵器的心思。

    指望兵备库里的东西能御敌实在是太过侥幸,不如自行准备,用着放心!

    然而他诸事缠身,在考察各位铁匠之后,将事情交给陈大牛负责。

    未免露出马脚,打造过程尽量用铁犁头掩饰,还构造出轨道、矿车用以遮掩。

    如今总算有了结果!

    仓库内,刀剑锋芒不加遮掩,冰冷又亮堂,江无眠只觉心中甚为宽慰,对陈大牛道:“衙役会分批将刀剑运下山。自明日起,县衙会贴告示,征召民兵,闲暇时操练,日后若遇到事情,不至于像是往年一样,毫无还手之力!”

    第047章 缫丝

    次日一早, 江无眠直接向整个县中贴了告示,召集起第一批民兵,几乎每个户中必出一个男丁。

    因江无眠直接贴出民兵待遇与训练内情。

    那待遇直让路过的许教谕眉头抽抽, 恨不得让江无眠把官学的饭菜也换成告示上的模样。

    名额满得极快, 半是冲着一日三顿饭菜来的,半是因为村中经过动荡,大部分人明白江无眠说的安排最合理。

    农忙时伺候土地, 农闲时操练, 剩余时间可自行去找短工赚钱。

    本次操练时带上衙役, 他们与百姓的区别无非是身上那层皮,未经正儿八经的训练, 全靠最为基本的蛮力,挡不得什么。

    训练开始颇为基础, 简单拉伸与活动后, 带人早起跑早操。

    绕县中村庄沿着官路边缘跑上半圈,再回县中跟随兵营中的教习学习武功。

    许成教谕看了看,把要参加科举的那部分学生赶出来一块参与训练。

    问及原因,许教谕振振有词,从科举考场开始说到结束, 其间不知多少人中途晕倒。

    若说科举中才华最为重要, 康健身体无疑仅仅次之。

    在江知县的率领下, 整个韶远县有了早起拉伸的习惯, 未参与科举的也仅仅是跟着拉伸, 不参与跑步。

    时间紧迫,他们更乐于现在多学几个字, 等到日后自然不缺这点时间。

    薛文指派的教习格外严厉,衙役上值时, 偶尔能看到几个鼻青脸肿的站在六房外。

    江无眠暗自点头,不经历摔打不成才,即使不成上佳人才,平日里能自保即可。

    韶远县还算安静,没有死人的案子,大部分是鸡毛蒜皮小事,花一点时间理清楚前因后果,再按律法判决即可。因而,江无眠对衙役要求不算高。

    入了四月,江无眠又去巡视一遍县中的情况,头一个就是陶瓷管道的试用情况。

    林师爷和金不换正在别院观测情况,现在的后院里狼藉一片,挖出的土堆在一角,当初制糖用的石轳放在对角里,牛还在吃着干草。

    走到土堆旁边,林师爷和金不换见他来了,犹豫地问:“大人,这是不是成功了?”

    出现在几人面前的是一个横沟,地上一条由砖石铺造的沟渠,表面刷过石灰,陶瓷管道放置其中,中间部分有一条与地表垂直的管道插入。

    江无眠检查了下两条管道相交的部分,这里同样有水泥糊住,但是没有水渗出。

    “能投入实用。”他拍拍手上的灰,“陶瓷烧制作坊该安排上了!”

    金不换感激地热泪盈眶,他终于能休息了!

    近来几月,被江无眠和林师爷轮流抓着烧火,铁打的人都熬不住啊!

    江无眠清咳一声,“赏钱明日送来。”

    金不换顿时精神抖擞,“大人,您看还有什么能用到贫道的?”

    江大人让做点事怎么了,他还能熬!

    江无眠嘴角一抽,生怕自己珍贵的研究人员就这么熬过去了,忙让童子带人去洗漱休息,随后便带上林师爷回县衙安排。

    陶瓷技术是航海商队中很是关键的一环。

    海外最为赚钱的无疑是香料、丝绸、陶瓷、茶叶、盐和酒。

    酒需要时间酿制、盐受管控不能出海、茶和丝绸同样需要时间才能有所产出,算来算去,竟是陶瓷变现速度最快。

    自然,损失也可能最大。

    不过距离建造海上商队尚有一段时间,码头未建、大船未找、水手还没训练等等问题横亘其中,还是先准备商品吧。

    江无眠想了又想,格外想念前世能签保密协议的时候,他也总算知道为何古代爱签卖身契,然而他不喜欢人口买卖。

    不过此事倒是予他启示,保密协议不能签,那就签更为严格的协定但不至于达到卖身契的程度——学徒契书。

    大周的技术格外私人,想学点本事要提上束脩拜师学艺,从此天然有学徒—师父的联系。

    师父有教导指引学徒的义务,学徒在出师后,必须为师父工作一定年限后才能经营自己的顾客。

    若是关系再好些,学徒甚至能为师父养老送终,处理百年身后事。

    于是江无眠喊来张榕,“张师爷,准备一张再招人的告示。”

    张榕忙得昏头昏脑,反应慢了半拍,“造纸作坊不是刚招满人?”

    还要用人?那寨子都住不下了!

    江无眠扶额,让他缓了缓,才道:“非是造纸,是准备烧陶瓷窑炉的……学徒。”

    学徒?

    张榕想了想大周学徒的情况,心下了然,“大人,学徒按平常的规矩定吗?”

    江无眠摇头,“烧制陶瓷要求高。选几个行事踏实的,手巧一些的。先做三年学徒,由县衙提供吃住。出师后为韶远县工作六年,期间不得为其他人服务。”

    “六年之内,县衙正常结算工钱。六年之后,任君去留。”

    江无眠钉死这几条规矩,让张师爷回去润色一番再贴出去。

    张师爷在自家大人身上学到了一点,招人也不是乱招收的,过了初步测试的人才能进入下一步。

    江无眠看过一遍流程,不见大问题就离开了,他要去看看桑树和蚕种情况。

    作为知县,劝课农桑是职责所在。而在四月,韶远县这里的蚕已上簇完了。

    所谓的上簇是种说法,蚕簇是一种工具,家蚕用来吐丝结茧。

    韶远县里家家户户养了蚕的,都会用稻草、木头、竹子等编织成一种结,上尖下窄,远看类山,又称为“蚕山”。

    蚕要上山,是为了避免受到蚕的屎尿污染,保证吐出的丝崭新洁白,不易腐朽。

    江无眠直接去了寨子,论养蚕,当地人实在是专业。

    康寨主见他过来,喜笑颜开地迎上前去。

    江知县每次来不是送作坊就是送肥料,寨子里的人对其印象颇深,又有前任知县的对比在,谁见了江知县都想送人一把菜一捆甘蔗一坛子荔枝的。

    “江知县,您今儿来看双寨作坊?”

    江无眠摇头,问道:“康寨主,上回来此,本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