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14、人手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14、人手(第1/2页)

    南康府下拨三个人手,县丞、主簿与典史一应到齐!

    这对江无眠来说,正是及时雨。

    这意味着终于有人接管县衙六房,意味着四个师爷从繁重冗杂的事情中脱身,意味着县城能有更多发展。

    江无眠计划中一向缺少人手,因为识字率太低,大部分百姓的识字率是零,衙役能做到认字念半边,账房掌柜的认识得不少,还能读写,故而监工多是这部分人。

    局限太多,县城之中很多东西只能从苦力活做起。

    如今三人抵达韶远县,新的计划能提上征程。

    只是,他们能否担得起责任?

    ·

    县丞三人尚在路上。

    南康府到韶远县县城并不算远,但路况不太好,一路坐马车行来,颠簸得人要散架。

    主簿杨林心底正在盘算:得罪了人,才会从京城发配到岭南。这知县没背景没靠山,只有几个师爷,还不是本地人,想在韶远扎根下来,还不得仰仗我们?

    他捋着山羊须,眼里全是算计。

    在南康府里,他就是个没实权的,周围一圈人比他资历老,有事轮不到他,有好处更轮不上他。

    到了县中,只有知县与县丞在他头上,县丞与自己一伙,知县要拿捏他们,得掂量掂量他们配不配合。

    县丞周全耷拉着眼皮,闭目养神,他不睁眼都知道杨林打什么算盘。

    这杨林呐,就是爱算计,算计来算计去还是一场空。

    仔细想想,新知县哪是好相与的?

    来前,他找府里消息灵通的人打听过韶远县近况。

    前一个月,白督抚拿下乱党,查抄县中四家,将人下狱后一直驻扎在城外,没再管过那四家人的死活,全凭知县做主。

    韶远县,可是新知县当家!

    没甚根基的人,用抄家得的银粮养活流民、压制流民暴动、安抚民心。

    虽有平乱军在外驻扎的缘故,那也得新知县自己能立起来,心里有主意不是!

    周县丞看得分明,新知县心有成算,不会喜欢有人仗着资历对他指手画脚。

    等到县衙,就知道新上官性子,不过杨林的算计,大抵是不能成了。

    “周兄,您觉得那新知县怎么样?”杨林见人不吭声,特意喊了一句问道。

    按理说,三人下拨韶远县,与知县是同条绳上的蚂蚱,不说帮忙,起码要不拖后腿。

    但韶远县的新知县赴任,带四个师爷。打眼一瞧,这不是摆明要争权夺利,好控制县衙嘛!

    把他们管县衙的县丞、主簿,置之何地?

    周县丞打着哈哈敷衍,“不出意外,咱们要做三年同僚,来日方长,来日方长。”

    知县一任三年,时间还长,着急什么?

    典史王西没那么多想法,他其实是初上任,什么不懂。

    家中老父去世,推出他来继承父亲狱卒职位。

    情况在当下很是常见,胥吏死了,职位由他的儿子兄弟继承。当然,也有可能被天降一人挤走名额,端看运气好不好了。

    王西是运气好的,府衙无人争抢狱卒的名头,落到他身上。

    赶上韶远县用人,知府充数,指他出来。

    能看出,三人在府衙中实属没受过重用,个人有个人的小算盘,还有一个万事不懂充数的。

    江无眠的计划怕是有一半能落空。

    马车一路行到县城外,三人迫不得已下马车,前头流民太多,马车根本行不开。

    给清点人的官兵看过路引和知府写的委任书后,三人才狼狈地进到外城区。

    主簿杨林恨恨想:一群刁民!等本官到了县衙,一个都别想进城!知县大人懂什么,流民放在城门口,有什么用?!!

    同行两人无心关注主簿的心思,他们在震惊于城外营地的规整。

    提前打听过消息的县丞周全有做好心理准备,神色很快调整好,不露半点心绪。

    典史王西没他的养气功夫,伸头探脑四处巡看,恨不能跑到营帐前一探究竟。

    竟然有这么大的帐篷?搭得整整齐齐,在一条线上!营帐外边还有一圈细密栅栏,住的比他家都好!

    王西几乎是凭着本能跟在县丞身后,愣愣地看着有一个异常突出的营帐,附近还有一间木板房。

    他还看到不少穿着满是补丁衣服的人,扛着一圈栅栏穿过营地,来到四角钉好木板的空地上,把栅栏放在一边,拿起土布、木板、绳子,三两下绕成看不懂的模样,紧接着一个和其他营帐相差无几的帐篷立在空地上。

    农家防雨用的稻草、茅草和芭蕉叶往上一搭,顿时变成偌大营地中一个不起眼的营帐。

    王西心中觉得神奇,他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

    要说都是干活的场景,他见得多了,自己更是参加过。

    农忙时候抢收、跟父亲出海捕鱼、跟着老人上山进林捡野菜……干的活太多,一时都说不完。

    但眼前景象,说不出去的……奇异?

    县丞周全了解更深,他看得不仅仅是营地,而是这里的人。

    身为无家可归、无处可去的流民,他们干着活没有麻木,脸上没有丧失一切的死气沉沉,反而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

    那是寄托希冀的眼神。

    不提别的,单看流民与营地,便知这位新知县是心有百姓之人。

    想来是位不太难以相处的上官。

    ……或许,恰恰相反。

    三人穿过流民营地入城,抵达县衙先去拜见江知县。

    彼时,江无眠正在与林、张二位师爷商议开矿细则。

    闹事流民的详细处罚决策已定,劳动改造一月,不发工钱,只有三顿饱饭。

    矿工不仅是苦力活,还是有点技术的技术活。

    韶远荒矿大多掩盖在土层下,不是露天矿,需要找人打矿井挖掘,这一手技术称之为“点矿”。

    “新户籍里登记的职业,无人能点矿,工程队里可有人能点矿?”江无眠合上户籍,对眼前局面早有准备,倒不失望。

    韶远县什么人才都缺,缺个会寻矿脉的不稀奇。

    不过,也不全是他缺识字能用的人,整个大周都缺。

    前朝初期出现纸张,中期才改良好,价格下降,但仍然是一笔大支出,不是一年到头只能赚二三两银子的农户负担起的。

    想提高识字率,普及知识,必须降低纸张价格。

    等到今年冬月,韶远县流民彻底安置下来,一切走上正轨,改良纸张、扫盲计划也该提上日程。

    江无眠想着,注意力又转回眼下。

    张榕把工程队的情况从头到尾过一遍,末了摇头,“大人,他们了解附近的虫蛇草蚁,很少有人了解矿石,点矿更不消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