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科举位极人臣: 23、二三章

推荐阅读:春诱莺莺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靠科举位极人臣》 23、二三章(第2/3页)

还有钱拿,下次还有这种好事一定给我说。”

    说完汉子看了一下其他人,非常有眼色道:“那你们忙着,我先走了,小志啊,下次有这种事别忘了再找饼哥,你知道我要的价格一直都比其他人低很多。”

    被称作小志的少年恭维道:“您的名声我们这一片的人谁没听过,放心吧饼哥,下次一定也找您。”

    等饼哥走了后,一直站在角落没吭声的小孩才开口:“小志哥,你找的这个人靠谱吗?”

    小志:“饼哥人很好,之前我生病的时候,没人愿意借钱,只有饼哥愿意借给我们,要不是那几百文,恐怕我都撑不到三叔来。”

    没错,小志就是那个高烧不退的小乞儿,他哥哥去替顾三叔服了徭役。

    当时顾老婆子见小孩可怜,还让儿子多照顾对方几分,顾三叔在这方面做的很不错,不仅请了郎中替对方看病,还掏了几百文钱替对方租了个小院子,称得上是尽心尽力了。

    小志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痊愈之后多次去豆腐摊帮忙,每次一到饭点就跑了,生怕麻烦到顾家人。

    顾三叔还专门去找过对方,称只是为了完成他哥哥的嘱托,让小志不用这么客气。

    小志在其他时候都很听话,这时候就有些固执了,只说哥哥做了他能做的,他也要做到自己能做的。

    小志心里很清楚,顾家出钱哥哥去服徭役,已经算是两清了,但顾家还给自己请郎中租院子,让自己脱离乞丐身份,这份恩情是怎么也换不完的。

    也正是如此,顾家人对小志的感官都不错,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他捎一份,就差当个正经亲戚来走动了。

    顾彦清这次有事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小志哥,这次计划除了过程出现了一点偏差,其余的都很完美。

    其实顾彦清的计划很简单,就是利用名人效应。

    豆竹本身味道不差,再加上外形像竹枝,名字也跟竹有关,本身就注定会受到那些读书人的喜爱。

    那些书院的读书人,哪个不以梅兰竹菊四君子自喻,竹又是四君子里面唯一一个不是年年开花的植物,地位特殊,竹子做的毛笔都要比普通毛笔贵上几成,可见那些读书人对竹有多追捧。

    何夫子弱冠之年便中了秀才,在整个阜西县都很出名,各类的文会都会邀请他参加。

    顾彦清正是看中了何夫子在阜西县的名声,先让豆竹在何夫子心里扎根,只要何夫子愿意出门介绍,那推广到全县都不是问题。

    计划看起来简单,但也花了顾彦清不少时间,首先就是要如何说服何夫子。

    何夫子看起来贪财,却是个很有原则的人,不该他拿的钱他一分都不会拿,所以干娘建议的送钱请他代言这个法子是行不通的。

    最后还是顾彦清打听到何夫子的娘子身体有点问题,行动不便,这才想到了用豆竹的功效来说服何夫子,只是没想到师娘很喜欢豆竹的味道,专门让何夫子买。

    等到何夫子去县里参加文会的时候拿出豆竹炫耀了一波,事情的走向就有些离谱了。

    因为豆竹产量不高,又是在文会扬名的,所以一波波的读书人直接将豆竹包圆了,也不知道怎么就传出豆竹只卖读书人的说法,而且越传越离谱。

    到最后都传成只要吃了豆竹就能成为读书人,离谱到顾彦清这个始作俑者都觉得离谱,但不少疼爱儿女的老百姓去鹤鸣楼守着要买一份豆竹。

    还是鹤鸣楼的东家出面,称豆竹只是单纯的吃食,最多有轻微强健骨头的效果,但也比不上骨头汤,让大家别听信谣言,最后又承诺三日后豆竹会不限量售卖,何夫子也和一众好友辟谣吃豆竹能成读书人的说法,这才让诸多百姓退去。

    但退去归退去,豆竹还是要买。还是那句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学堂的其他孩子都吃了就我家孩子没吃,那从起步就落后对方了,绝对不行。

    “何师兄,你这次玩得可有点大了,要不是我及时赶回来,恐怕他们就要注意到你了。”身穿月色暗纹长袍的男人皱着眉头说道,如果有鹤鸣楼的人立马就能认出来对方的身份,正是他们鹤鸣楼的东家鹤康。

    何夫子在熟悉的人面前也没了以往的淡然,额头青筋凸起:“注意到就注意到,他都把我逼回来了,就连师父都……还想怎么样?”

    察觉到师弟不赞同的目光,何夫子擦了把眼泪,转移话题:“不说晦气玩意了,你这次出去怎么样?有收获吗?”

    鹤康轻轻摇头:“抱歉师兄,黑玉膏是他们王族特供的药品,千金不换。”

    何夫子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但听到这话还是忍不住失落:“有什么好抱歉的,你已经帮了我们夫妻很多了。”

    鹤康:“当初我要是在的话,小师妹……”

    何夫子打断他的自责:“你就是在也改变不了什么,师父他在拒绝那人的时候就已经想到这个结果了,只是没想到他会那么狠。”

    提到那人,师兄弟都陷入沉默,随即而来的是一阵无力感,可能他们这辈子都无法为恩师讨回公道了。

    但他们是不会放弃的。

    最后还是鹤康打破了沉默:“我相信师兄的眼光,但此事关系重大,还得再斟酌一番。今年县试已过,两年后再看那小子能走到哪一步。”

    何夫子赞同,多观察一番也好,是要完全了解了秉性,虽说恩师已去人走茶凉,但毕竟是做过好几人的主考官,人脉不少,且看顾彦清能走到哪一步吧。

    *

    另一边的顾彦清可不知道何夫子对自己的厚望,随着豆竹在整个县扬名,鹤鸣楼出了三百两买了豆竹的制作方法,方法不难,属于行内人一眼就能学会的,之所以能卖这么贵是因为豆竹和豆皮的制作方法相似,索性一起打包卖了。

    县里的豆竹有鹤鸣楼供应,那镇上的自然是要靠顾家来提供了。

    顾家现在已经大变样了,顾老婆子拍板租了村里的空地,做多了三个磨盘,还在村里找了几个手脚勤快的帮手。

    就这样,一个简易的家庭作坊就出炉了。

    豆竹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再运到镇上卖,几乎整个镇都听说了顾家豆腐,尤其是豆竹的存在。

    来得早的买豆竹,没赶上的顺买一块豆腐回去,反正就两文钱也不贵。

    每天来买的百姓把摊位挤得水泄不通,越发衬得王家豆腐摊的冷清。

    有另外几家卖豆腐的人家见事不妙,连忙来和顾家攀关系,想低价多买些豆竹豆皮,再卖出去,赚个辛苦钱。并且保证不再顾家人摊位的附近倒卖。

    顾家紧急召开了家庭会议,商议之后决定同意这种售卖方式,只要产量能跟上,降些价让别人卖出去还是能赚到钱的,只是赚得少一点。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整个镇那么大,单凭顾家一个摊位没办法完全满足的。

    只是顾彦清想到自己原本的计划,坚决不同意和王家豆腐摊合作,哪怕对方进价比其他家高了几厘都不行。

    眼看原本生意不如自家的豆腐摊都变得兴隆起来,王家老爷子很快就急病了,躺在床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