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当李世民来到北宋》 3、第 3 章(第2/3页)
不得往后再也不用看大伯的脸色,当然喜不自胜。
他原想着只要自己上门去要债,以王阿四的软弱肯定会乖乖掏出两贯钱来还,这样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让自己遂了天机,他一高兴,说不定还会赏对方二两银子。
哪知王阿四那死瘪三,死活不肯配合他的“天机”再还上两贯钱,害他眼睁睁错过了这场大机缘,这种没眼色的东西死了也活该。
按大宋律法,行凶者没有杀人,崔仙芝确实只能判他们六十杖。
他冷肃着脸,从写着“执法严明”的签筒里丢下了六支签文,一支十杖。
赵子瞻见官人丢是的红头签,心头的烦闷总算散去了一点,立刻亲自带着衙役,把那两个随从押下去打板子。
薛寿瞥了一眼地上的红头签,脸色也不好看起来,打板子也分轻重,这可是最重的。
不过当务之急,先脱身才是第一要事。
他正想再问问自己能不能走了,就见崔仙芝又丢下四支黑头签,声音洪亮,
“富阳人氏薛寿对唆使纵凶一事供认不讳,按大宋律法,造意者虽不行凶,仍为共犯,着杖四十。”
陈大娘哭肿了的浑浊眼睛,一下又亮起了光芒。
薛寿心中一颤,飞快退到门口,朝候在门槛外的随从拼命使眼色,转身大喊道,
“冤枉啊,小人冤枉!崔官人,小人从头到尾都没碰过王阿四一根手指头,在我富阳县可没有不伤人而获刑的先例啊!”
大宋律法总体宽泛,对很多刑名并没明确规定具体的惩罚条目,所以,各级长官酌情考量的范围极广。
宜阳往常的官员向来通情达理,这种打架斗殴事件只按动没动手来定罪,如果不是这样,他哪敢找上门去出气?
崔仙芝命人把他抓回来,厉声道,
“我大宋律法,管的是大宋二十四路十九府一百四十一州的不平事。如果宜阳从未有过这个先例,今日这个先例就从本官开始!”
话音一落,两个皂衣衙役就朝薛寿围过来,薛寿恨不得长双翅膀飞出去,拼命挣扎着大喊“谁敢动我试试!我大伯薛季阳可是杭州方大官人的干儿子,杭州的!”
衙役们一听果然犹豫起来,齐刷刷停下来看向崔仙芝。
崔仙芝冷哼一声正要开口,李世民已经上前麻利地从一个衙役的腰带上,取下一块专给嫌犯用的破布,一把塞进薛寿嘴里,给他堵得严严实实的。
接着,他转头看向两个衙役,平和的声音里,仿佛带着某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你们放心,崔官人是官家亲封的宜阳父母官,今日又是遵朝廷的律令行事,薛家要真敢来报复,就是跟朝廷作对,跟官家作对...”
顿了顿,他又一脸涉世不深的单纯,
“不过薛家势大,此事终究有些风险,二位如果有顾虑也是正常的,我愿代为施刑。”
说着,便作势挽起袖子,大有真要帮他们代打板子的意思。
果然,有了“官家”和“朝廷”两顶大帽砸下来,两个衙役的胆气立刻又回来了。
是啊,他们按大宋的律法施刑,就算薛家真敢来报复他们,以崔官人的品性,也一定会护着他们的。
人家可是京城来的,年初那会儿,还敢跟州里的大官人们对着干呢!
而赵县尉又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人家昨天刚打招呼说自家弟弟要来衙门当文吏,今天他们就把打人的活推给赵二郎?这事儿怎么看,都是故意在跟赵县尉作对啊。
这样想着,两个衙役马上拒绝了李世民的好意,打了鸡血般雄赳赳押着薛寿去施刑,公堂外众人见状又是一片哗然。
崔仙芝却眼含赞赏地看向李世民,有勇有谋,行事果断,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
李世民趁着这空隙,双手举着借条上前朗声道,
“崔官人,学生以为这张借条也有疑点!”
崔仙芝眸光一暗,立刻起身下堂接过借条,“何处有不妥?”
李世民忙指给他看,“这里,有一处明显被陈旧水渍洇过的痕迹。而这个‘息’字如果仔细看,会发现右边的一个点被晕染开来了。”
世人都知道,借条等同于钱财,债主一定会妥善保管,绝不会让它沾上污迹以免作了废,薛寿作为专门放贷的人,更应该慎重对待它们。
借条被随意洒上水渍这种事,通常出现在它回到借债人手中之后。
崔仙芝接过来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就差把借条贴到眼睛里去了,结果,水渍倒是看见了,那“息”字的一点,愣是没看出什么名堂来。
他命人去办公署取叆叇(音“爱戴”)来,又把借条递给了身旁的县丞。(2)
兴许是年纪更大的缘故,对方看了半天,甚至连水渍在哪儿都没找着!
崔仙芝只得作罢,又命衙役们传着看,最后,只有赵子瞻和几个弓手,找到了“息”字被水渍晕染开的那一点。
这时叆叇总算送来了,崔仙芝把它持在手里,对准了“息”字,果然,有一处墨,出现了明显被水打湿浸染的痕迹。
他不免又有些吃惊,赵二郎目力竟如此过人?想来,也是个做弓手的好苗子。
这时,李世民又说出了第二个疑点,
“崔官人,您再闻闻这张借条,上面不但有清甜如蜜的沉香味,还有劣质糟酒的酸臭味。前者名贵,有可能是在薛家沾染的,后者,却是宜阳穷苦百姓常喝的廉价酒,想来,薛寿绝不会饮用此酒。”
按照他前世跟显贵打交道的经验来看,穿着几十贯一件直缀长衫的薛寿,岂愿意喝三四文钱一壶的糟酒?
崔仙芝把借条嗅了又嗅,眼中光亮愈盛:确实夹杂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
陈大娘说过,那天王阿四喝了二两酒,想来那处水渍,极可能是他喝糟酒时弄上去的。
既然这张借条中途回到过王阿四的手上,就能证明,他确实还过钱了!
于是,等薛寿被打完板子抬出来时,崔仙芝当着公堂众人和百姓的面,把借条上的水渍和气味给他确认了。
薛寿胡乱接过来闻了几下,在状词上签字画了押。
...
在宜阳县衙,只领一半俸禄只上值半日、衙门有急事需听调遣的临时工,除了李世民这个文吏,还有刽子手、稳婆等不定时有活干的人。
吃完衙门供应的一顿膳食后,负责记录档案的主簿就让他们签字回去了。
可李世民不想早早回家,他在两个月前还是心怀天下苍生的大唐君父,当个无事可做的大宋平民着实很不习惯。
现在,既然有了名正言顺的差使,他自然不肯为了计较那点俸禄而提前下值,于是主动请示了崔仙芝,揽下了个外出搜寻证据的活。
其实他方才从借条上,已经闻出了沉香的品种,只是想到以赵家的家境,是绝不可能接触到这种昂贵香料的,为免节外生枝,就瞒了下来。
这味沉香独产于安南国,名曰白奇,初闻极淡,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