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快穿):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好爸爸(快穿)》 40-50(第5/18页)

哥,我害怕,他们为啥子不要我们。”

    林东哪知道为啥子,他愤愤的想,都要回城,回城就那么好,城里头到底有什么。

    兄妹俩抱头痛哭了起来,结果没哭两声,肚子叫得比他们的哭声还要响。

    林东倔强的一抹眼泪:“饿了吧,哥给你做饭吃。”

    家里早就没粮食了,林东将野菜洗一洗,切一切就往锅子里头倒。

    就这样,林苗趴在灶台旁边也忍不住咽口水。

    她使劲吸了吸鼻子,说:“哥,明天我跟你一起去摘野菜,我们也能养活自己。”

    林渔拖着包袱回到家的时候,就瞧见兄妹两个正在喝绿糊糊,那颜色,看着就让人胃口反酸。

    他一走进来,兄妹两个瞪大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他看。

    “吃饭呢。”林渔尴尬的打了个招呼。

    下一刻,林东撒丫子冲过来,像一个炮弹一样冲进他怀中,紧紧搂住他的腰。

    林渔吓了一跳,却感受到腰部滚烫的温度,那是林东的眼泪。

    林苗慢了一步,跑过来抱着他就哭哭啼啼起来:“爸,你可算回来了,我还以为你再也不会回来了。”

    兄妹俩嘴上说得倔强,实际上都吓坏了。

    失去母亲后再失去父亲,对于两个孩子而言是最残忍的事情。

    这是原主造的孽。

    林渔抚摸着两颗小脑袋,又把包袱里的窝窝头拿出来给他们吃:“吃这个吧,比野菜好吃。”

    那是原主带着,准备路上当干粮的。

    林东吸了吸鼻涕,将窝窝头让给妹妹,又小心翼翼的偷偷看他。

    林苗却没想那么多,爸爸回来了,她就放心了,却不肯一个人吃独食:“爸也吃,哥也吃。”

    “一起吃。”林渔将窝窝头掰碎了放进锅里头,搅和一下就成了窝窝头野菜汤。

    低头尝了一口,林渔就直皱眉头。

    在古代最难的时候,他也没有吃的这么差,这是人吃的东西吗,怪不得两个孩子都面带菜色。

    想到如今农村和城市的生活差距,林渔十分理解夫妻俩为什么削尖了脑袋想回城,物质条件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可为了回城将孩子丢在乡下,从此以后不闻不问,这俩就不配当父母。

    林东小口小口吃着,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爸爸。

    等吃完了,他忍不住问:“爸,那你不去京城了吗?”

    这件事林渔回来路上就想好了。

    林渔在家中排行老二,他们家一共四个孩子,三个都下乡了,如今都闹着要回城。

    他要回去,势必要带上两个孩子,到时候平添三张嘴,林家肯定不欢迎。

    更重要的是,以现在的政策,林渔自己的户口落实都难,更别提两个孩子的,这年头孩子的户口都跟亲妈。

    林家人口复杂,俩孩子又没有亲妈照看,到时候被欺负了都没处说理。

    与其回去京城受人白眼,倒不如留在熟悉的地方,至少他的粮食关系在村里头,一年到头还能分到一些粮食。

    至于高考,林渔也没考虑,虽说以他的能力参加高考不难,可问题是高考势必要离开家去学校,到时候就那么点补贴,他带着孩子怎么活。

    林渔知道自己穿越的主要目的是带孩子,而不是发家致富当人生赢家,所以一直将主次分得很清。

    林东林苗紧张的等着他回答。

    林渔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爸想了想,觉得暂时还是不回去了。”

    “如今户口不好转,咱在这边先好好过日子,等户口能灵活变动了,爸就想办法把你们都转到京城去。”

    毕竟论发展,论教育,还得是京城好。

    “太好了,爸不走了。”

    俩孩子一听顿时欢喜起来,也没方才那么忐忑不安了,大口大口吃起野菜粥。

    林渔只觉得灌了一肚子水,胃酸分泌都增多了。

    再看两个孩子习以为常,林苗才五岁都会踩着凳子帮忙洗碗干活了,心底又是一片酸涩。

    林家家底都掏空了,钱都被王梅带走,如今一穷二白。

    最后那点钱也被原主用来买火车票,方才他看过米缸,都已经见底了。

    吃过饭,林渔特意走了一趟大队长家。

    大队长见他过来也是惊讶:“你不是请了探亲假说要回去看看,怎么没走?”

    其实大家伙儿都猜测,林渔一回家探亲,估计是不会回来了。

    不过最近知青们都闹得厉害,隔壁村还有不给请假就自杀的,老大队长也不敢管得太严格。

    林渔解释道:“想了想去还是不放心孩子,叔,我家断粮了,你能不能先借我一点,等我有钱了立刻还你。”

    老大队长放下旱烟:“成,你跟我来吧。”

    他也没多给,只装了几顿饭的米:“也不用你还,等秋收后从口粮里扣就好。”

    林渔自然是满口道谢。

    老大队长又说了句:“回来了也好,两个孩子都是你亲生的,带着他们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人人都想要回城,可城里又不是哪儿哪儿都好,你说是不是。”

    这话林渔只认同一半。

    城里确实不是哪儿哪儿都好,但随着时代发展,拉开的差距却会越来越大,这是工业化发展造成的历史必然性。

    “还以为他走了就不回来,没想到居然回来了,还算有点良心。”大队长评价道。

    有了米,林渔第二天就熬了一锅浓稠的米粥,好歹胃里头没那么酸了。

    倒是林东林苗有些不太敢下口,嘀咕道:“爸,其实可以多放一些水,要不然这些米吃不了几天。”

    林渔拍了拍他们脑袋:“放心吃,待会儿爸去镇上一趟,想想办法找个活儿干,拿了工资咱家就不愁没米吃。”

    兄妹俩惊讶的张大嘴。

    镇上的工作哪儿是那么好找的,村里那么多人,就大队长儿子在钢铁厂里,还是个临时工。

    林东更是担心,皱着小眉头说:“爸,你又要去镇上啊?能不能不去。”

    他还是怕林渔一去不回。

    这事儿林渔不能答应,这会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还未普及,就算能普及了,他一个外来的知青能分到多少地?

    想靠着那几亩地养活孩子,送他们读书,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林渔没答应,只是保证:“中午你们自己做饭吃,别饿着,最多等到太阳下山爸爸就会回来。”

    林东拦不住他,只能点了点头,心中惶恐不安。

    林渔摸了摸小孩儿脑袋,知道这时候说什么都没用,只有时间久了,孩子确定他不会一走了之才能彻底安心。

    吃过饭,林渔就进城去了。

    林苗再次坐到了门槛上等着,这一次,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