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替嫁多年后》 70-80(第4/18页)
陆奉不爱美色,念旧情,且目前对她?这个“老妻”兴趣浓厚,这是她?今日唯一开心的事。
陆奉慢吞吞道:“我妻,也很好。”
他眸色渐深,翻身?压了上去。
***
一夜荒唐,江婉柔在翌日晌午才醒,醒来第一件事,不是叫人给自己揉腰,先叫翠珠熬药。
昨日陆奉交代过,起来记得喝避子汤,他再三保证不会怀上,她?才让他在弄在里头那么?多次,小?腹都鼓起来了。
翠珠得过陆奉吩咐,手脚麻利地端来一碗黑乎乎的汤药。那药一看就?很苦,江婉柔捏着鼻子灌下,她?不爱吃甜,只能喝白开水压下苦味儿。
放下小?瓷碗,她?砸砸嘴,眉心轻皱,“这……是避子汤么?,是不是熬错了?”
怎么?喝着,和之前求子的汤药一模一样!
第73章 第 73 章 兴师问罪
翠珠瞧着她的脸色, 劝道:“王妃,是不是太苦了,要不奴婢给您冲碗红糖水?”
江婉柔又端起?碗, 放在?鼻下轻嗅,不是她的错觉,那药她喝了五年?,绝不会认错。
她问道:“你?看着煎的?”
翠珠如实回:“是今早前院命人送过来的。”
陆奉一般不插手后宅,同样,江婉柔也?不往前院安插人, 陆奉就是所有探子的首领, 万一被他察觉,妨碍夫妻情分。
她收敛眉目,吩咐道:“把药渣收起?来, 寻个好?天?气晾干。”
想起?先前一直难有孕,陆奉也?不着急,江婉柔心里有一个隐约的猜想。干药材比湿药材好?辨认, 王府有专门的医官,还有医术高明的洛先生,等晒干后, 自会验证她的猜测。
……
翠珠手脚伶俐, 正好?今儿个天?不错,翠珠把药渣晒在?太阳底下,不到两个时辰已晒至半干。
江婉柔如今身为?齐王妃, 身份高了一阶,原本以为?会比之前忙碌,其实不然。皇帝对儿子们都不错,宫中还在?念书的皇子自不必说, 开牙建府的王爷们,皇帝也?都一一照拂,齐王府大部分零碎琐事?,皆由内务府包揽。
吃,根据王府的规格人数,内务府每月送大米、小麦等五谷,牛、羊、鸡鸭鹅肉一应俱全,另有应季的水果,人参、鹿茸等滋补药材按月供应。不需要江婉柔劳心费神地比价,采买。
穿,内务府有织造局,夏日供丝绸,冬日供狐皮、貂绒。王爷的朝服衣带发冠、王妃的翟服头冠首饰,孩子们的衣帽鞋袜,甚至下人的衣裳都有人专门做好?,送过来。王府另配有十个绣娘,专门给主子们裁常服。江婉柔的衣裳本来就多得穿不过来,目前王府的绣娘还在?四?处托关系,想在?新主子面前混个脸熟。
用,王府的家具器皿在?他们一家人搬进来之前就已安置妥当,像一些?易碎的瓷器,譬如花瓶、香炉等,每月内务府照例过来询问,是否需要更换,想少量添置一些?也?无?妨,齐王风头正盛,内务府对齐王府不敢怠慢。
最重要的是,内务府送来的这些?东西,不用江婉柔出一分银子,而陆奉作?为?亲王,是有俸禄和庄田的!
皇帝宠爱儿子们,王爷的俸禄每年?高达万石,田庄肥沃,再加上上回皇帝单独赏她的“私房钱”,江婉柔原本还在?为?国公府的财产心痛,现在?一合计,果然还是皇家财大气粗!
她是个勤俭持家的王妃,能走内务府的都走内务府,反正不要她出钱,更不用她费心。没有妯娌那一堆事?儿,江婉柔的日子比之前松快。她迫不及待找了医官,两人密谈大约一炷香的时间,江婉柔送老迈的医官出院门,翠珠连忙跟上来,给她披上了白绒绒的狐狸毛披风。
“王妃娘娘,别看日头大,还有风呢,您快进去。”
王府的医官有官阶在?身,可谁又尊贵得过王妃娘娘?何须亲自跑出来一趟。
江婉柔没有如往常一样转身回去,她抬头,看了看天?色,道:“这个时辰,王爷应该在?书房。”
自从?陆奉领户部的差事?,他不再如往常一样早出晚归,早朝后便回来,能与江婉柔一同用个晚膳。
翠珠搓了搓手,还在?琢磨主子的意思,江婉柔已经径直踏出锦光院的圆拱门,朝前院走去。
***
齐王府前院,书房。陆奉靠在?紫檀木圈椅上,桌案前站着一袭白衣的裴璋,两人目光对峙,似乎在?争执着什么。
日落的余晖透过书房的窗棂,明亮的那面照在?裴璋脸上,一身黑袍的陆奉恰巧在?阴影处。江婉柔推门而入,明暗处的两人同时看向她,场面一度静谧。
陆奉的指节轻扣桌案,语气辨不出喜怒,道:“出去。”
江婉柔立刻回神,朝陆奉行了一礼,“恕妾身失仪。”
她本来气冲冲来诘问他,谁知碰上这样诡异的场景。江婉柔低垂眉眼,不敢给裴璋半个眼神,在?即将踏出门槛时,陆奉淡道:“去耳房等我。”
耳房在?书房隔壁,一样烧有暖和的地龙,不用在?走廊上受寒风。
江婉柔低声道:“谢王爷体恤,妾身告退。”
裴璋微垂头颅,目不斜视,在?江婉柔走后,他再次看向陆奉。
“区区两成而已,关乎数万黎庶的性命,请王爷三思。”
近日有朝堂有两件事惹人注目,一是对陈复的处置,其二便是裴璋在?月前提的,为?落云镇减免税负一事?。
当日早朝,此提议被皇帝以“按律行事”驳回,他并未放弃,翻遍律法,在?边边角角处,发现这样一行小字:“遇灾祸之年,或新皇御极,亦或加恩天?下,税负宜减。若无?此三者,然有旧例,亦得循之。”
裴璋不辞昼夜地查遍历年?的“赋役黄册”,还真找到了先例。在?皇帝登基之初,偏僻的南下诸郡有个县,又偏又穷。县令是个好?官,上梳请求减免三年?的税负,这三年?让百姓们休养生息,有余钱种粮食、种瓜果,地方?有余钱修路铺桥。
当然,此县不符合朝廷减免税负的法令,不白减,等三年?后,百姓们日子好?过了,每年?稍稍加赋加税,用六年的时间“还”给朝廷。当时新皇初登基,朝中百废待兴,皇帝是马背上打的天?下,哪儿懂什么治理国家?
看到县令的奏疏,皇帝一时新鲜,亦被
他的爱民之心打动,朱笔一挥,道:“准奏。”
……
至于成效如何,时间太远,已无?从?考究,但?的确是明晃晃的“先例”。加上裴璋的坚持,游走在?各方?之间,皇帝渐渐被他说服,户部尚书也?欣然同意,只差临门一脚,皇帝忽然认了个儿子。
陆奉统领户部,原本要下达的诏令迟迟不发,裴璋询问,才?知道卡在?齐王这里。
裴璋的奏疏写得漂亮,以至于没有人在?意他的春秋笔法。当初的小县城,县令也?只敢上疏减三成,分六年?“还”清。现在?裴璋一开口就是五成,分十年?上缴。落云镇并不富裕,或许当初的户部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