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150-160(第7/17页)

亮一心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就算没有忠君爱国之意,也断然不会投靠屠了自己家乡的人。

    曹操见众人都不吱声,也知道确实是在为难人。

    现在诸葛亮还生活在他所管辖的境内,要抓到诸葛亮并不难。诸葛亮不能杀,但是可以软禁起来。

    就像当初,他不杀刘备一样。

    只是可惜他一时糊涂,放跑了刘备,以至于多出了一个强敌。

    当然,他注定是去晚了一步。

    诸葛亮在看到天幕异象之后,早就悄无声息地搬家了,搬离了曹操的地盘。

    战乱中搬家,要掩人耳目也不难。

    刘·唯一生擒诸葛亮的人·琦想要作为后汉人物的代表夸赞诸葛亮,是诸葛亮救了他啊,让他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汉昭烈帝刘备听到这话舒坦了。

    他已经通过人脉关系网,联系罗贯中要到了《三国演义》的手稿,想要看看罗贯中是如何夸赞他的诸葛丞相的。

    当然,他也向罗贯中详细说了,他当年是如何火烧博望坡的。

    【说到诸葛亮出山的第二计,是帮刘琦处理家事。《三国志》中,诸葛亮的岳母和刘表的继室蔡夫人是亲姐妹,按照亲疏远近的关系,诸葛亮应该帮助蔡夫人的侄女婿——刘表的次子刘琮。

    刘琮的亲生母亲是谁史料并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蔡夫人与刘琮更为亲近。毕竟名义上是自己儿子,又是自己的侄女婿。

    有了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诸葛亮就不好再帮助刘琦了。

    但是架不住刘琦硬要诸葛亮相帮,在诸葛亮拒绝了他多次之后,将诸葛亮引上了高楼,然后把楼梯给撤了,这才得到诸葛亮的一句指点:“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

    《三国演义》中,“上屋抽梯”变成了刘备指点刘琦这么干的。】

    捉不到诸葛亮的众人:“……!”他们竟然输给了刘琦!

    汉昭烈帝刘备:“……”他怎么不记得他有出过这种馊主意?这纯属后世之人臆测,是罗贯中臆测!

    他要发私信大骂罗贯中。

    【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并不是罗贯中的原稿,而是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毛宗岗整理和修订的。就拿《三国演义》开篇的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来说,是后来替换的。】

    汉昭烈帝刘备将一堆责备罗贯中的话都删除了,看来还是不应该冲动,先听完天幕所说。

    【插播一则广告,下期视频预告:奸相系列盘点。】

    天幕下的众人慌了,害怕盘点的奸相是本朝的人物。丢人不说,都知道奸相是谁了,那是杀还是不杀呢?

    汉献帝刘协看向了曹操。

    天知道他有多想杀了曹操,但是以他的能力,根本杀不了曹操。丞相的权力为何能够如此之大?

    汉景帝和汉武帝削藩小有成就,怎么不连丞相的权力也一起削了?

    【诸葛亮出山的第三计——舌战群儒,促使孙刘联盟,共同抵御曹操大军。

    “舌战群儒”充分体现了罗贯中的才能,将这一段写的十分精彩,但是吧,史书上没有记载,这段是罗贯中编的。

    罗贯中是小说家,写出了《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而不是只会写大纲的作者。

    若是大纲,一句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联合孙权抗衡曹操就完了。

    但是小说要有可读性,罗贯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诸葛亮是如何说服孙权的,在小说中一一展现了出来。在这过程中详细描述了诸葛亮遇到了什么阻力,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比如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刻意为难诸葛亮,限诸葛亮在三日内造出十万支箭。

    于是便有了著名的诸葛亮草船借箭。

    但是在《三国志》中,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孙权,也并没有借到十万支箭这么多,只是为了维持船只的平衡,让船只受箭均匀而已。罗贯中张冠李戴,将其安在了诸葛亮的头上。

    这一改动无疑是成功的,刻画了诸葛亮智者的形象,也让小说更有看头。】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三国志》虽然是正史,但是不代表其所记载的就是史实,其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也有,所以这里只拿《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作对比,而不是和历史作对比。】

    吴大帝孙权:“!!!”虽然在之前的天幕盘点中已经知道了,但是现在再次听到还是难免生气。明明是他的聪明才智,却被安在了诸葛亮的头上。

    想到刘备的战绩也被罗贯中强加在诸葛亮的头上,不知道刘备作何感想?是不是也和他一样胸中愤愤难平?

    第155章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心有灵犀,不约而同地想到用火攻对付曹操的“百万”大军。然而现实中,诸葛亮和周瑜二人,很有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见过面,或者说没有交集。

    诸葛亮和周瑜顶多也就是远远地瞧上一眼,甚至没有拿正眼看过对方。

    因为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去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的时候,周瑜有其他公干,有不在场证明。而孙权将周瑜调回,对抗曹操的时候,诸葛亮已经离开了。

    孙权召集众人开会对抗曹操的时候,诸葛亮在场,但是周瑜不在场。

    说到火攻,就不得不提到杜牧的《赤壁》诗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或许是这句诗给了罗贯中灵感,又或者是罗贯中从别的地方找到了灵感,设计出了诸葛亮借东风的情节,给剧本增添了玄幻色彩。】

    天幕上出现了剧版的《三国演义》,诸葛亮登台舞剑借东风的场景,还出现了演员粘头套以及拍摄时的花絮。

    秦始皇嬴政在《墨经》中看到过小孔成像的原理,没有想到后世之人将这一原理应用到了极致。

    汉武帝刘彻想到了方士欺骗他的皮影戏。

    汉孝怀帝刘禅十分高兴,果然他的相父深受百姓爱戴,哪怕是一千年以后的人也对诸葛丞相十分的崇拜。

    明清的小说家们瞧着羡慕不已,他们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有真人演绎出来。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有对手戏,各为其主比拼谋略,诸葛亮三气周瑜,将周瑜给活活气死了,周瑜临终前言道:“既生瑜,何生亮?”

    在《三国志》中,周瑜是染病而亡,临终前没有只言片语提到诸葛亮。

    或许这个时候的诸葛亮才名未显,只有刘备慧眼识珠。在孙权、周瑜等人的眼中,诸葛亮只是诸葛瑾的弟弟而已。此时的诸葛亮寂寂无名,尚在其兄长诸葛瑾的光芒之下。

    小说中的周瑜气量狭小,但是在正史中,明确地提过周瑜度量大,能容人。可以说周瑜是被《三国演义》刻意贬低了,用来突出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瑾字子瑜,是诸葛亮的长兄,比诸葛亮大了七岁。诸葛亮二十七岁出山的时候,诸葛瑾已经在孙权这边工作七年了,十分受孙权的器重。

    不过呢,诸葛瑾和诸葛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