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360-3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 360-380(第23/26页)

根本不受控制。真以为一切都可以由他们来决定?

    想到这里,馆陶大长公主更希望眼前的孙女多想想,想清楚再决定。

    “祖母,您说为何我们女子不能出将入相。仅泰永长公主的功绩,若是换成等闲人,谁人不赞许有加?可世人呢?他们只觉得利益受损,千方百计算计泰永长公主,好像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爬上更高的位置。后来我又想了想朝堂上的各位公卿。祖母,世人逐利,为权势地位,他们会无所不用其极,正因如此,无论我们在家中安居,亦或者我们出头和他们抢权抢势抢富贵,都不可避免的成为这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祖母,既然注定避不过,一定要遭受他们的迫害,倒不如拼一拼!或许我们也可以为后人拼出一片天地。女侯,以军功受封是开始,并不代表是结束。祖母,我想成为第一个在朝堂之上以文才而立足,有功于社稷得封为女侯的人。”陈四娘勘破所谓争斗,压迫从何而来,所以,无论将来她要面对多少人的压迫和针对,她都无畏。

    “祖母,我也想像泰永长公主一般,活出属于我的精彩。我不愿意只能一辈子被人扣上一顶克夫的罪名。我并非只能依靠男人而活。”

    陈四娘挣扎活到如今,从前或许有一点一点的想法而已,直到今天,今时之今日,大汉以军功封了女侯!那一刻,让陈四娘碰到希望的实体,让她明白,在她不确定对与错的时候,有人向她证明,被困在牢笼中的女子,可以突破牢笼,绽放绚丽。

    馆陶大长公主惊奇不已,她竟然不知在她眼前这个从来最是安静,相貌并不出众,也从来不与兄弟姐妹争宠的孙女,有如此多的心思。

    可是,既然陈四娘下定决心,馆陶大长公主提醒道:“比起以文封侯,大汉现在最好出头的是军功。我还在,我能助你站稳脚根,只要你稳住,将来有的是办法证明你自己。所以,出征吧。随泰永长公主出征。”

    出征?上战场呢。陈四娘在这一刻傻眼了,她怎么能上战场?

    馆陶大长公主和陈四娘合计时,因着舆论都已经直接喊出让刘彻将藏书楼和安容处收回来。朝堂之上的人,和陈须想到一处的人不计其数,都觉得刘挽断不可能舍得把好不容易发展壮大的藏书楼和安容处交到别人的手里。企图挑拨刘彻和刘挽父女的关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因利益起争执!

    因此,一个个本着为朝廷好的名号开始劝起刘彻。

    藏书楼现在已经开致于大汉的每一州,甚至是大县都有设藏书楼,天下学子都以能在藏书楼求学问道为荣,不远万里的奔赴藏书楼所在地。

    诚然各地的藏书楼有一定的区别,最好的必须是长安的藏书楼,如果有机会,依然会有人不远万里赶来长安的藏书楼。

    但藏书楼的影响力大家都已经有目共睹,本着为朝廷着想的原则,应该收回藏书楼,否则以后天下人才非为朝廷所培养,都成刘挽的私臣了。长此以往,天下变成谁人的江山?

    安容处更不用说,收容无数的老弱妇孺这一点,那是收拢人心之举,天下人谢的是刘挽,感谢的是刘挽,会有人知道刘彻这个皇帝?

    汲黯作为一个正直的人,听到朝堂上的人无/耻的一番话,那是据理力争的提醒他们,安容处也罢,藏书楼也好,一切都是刘挽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所建,历时多年才发展到每一处的州。从前刘挽建设的时候,多少人反对,多少人想跟刘挽抢权。现在他们又是在干什么?竟然要挑拨刘挽和刘彻父女之间的关系,其心可诛。

    当汲黯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时,刘挽感慨道:“父皇敬重汲黯并非没有道理,这样的人物,天下皆当敬之。大汉需要这样正直敢言的人。”

    刘彻赞许颔首道:“有了汲黯,朕才觉得,朕的臣子并非都是心存一己之私的人。”

    刘挽不得不提醒刘彻道:“父皇,只有一个汲黯远远不够。”

    不想刘彻立刻扬手阻止道:“你的心思不说朕明白,朕告诉你,不成。”

    “父皇,皇权若是无所约束,容易犯罪。况且,正直敢言之臣在关键时候能够改变国运。大汉需要像汲黯这样的人。汲黯年纪不小了。”生老病死都是命数,不可否认汲黯是一个直臣,可他年纪不小了,三朝老臣,身体还不怎么好。大汉要是没了一个汲黯,再没有补上的人,将来的刘彻

    刘彻昂起下巴问:“在你心中,你父皇是个管不住自己的人?”

    人啊,没有那点自知之明也挺让人气闷的。

    刘彻该自己说说,他能管得住自己?

    一个肆意随性的帝王,霸道专权,尤其是随着漠南河西大战的胜利,更让刘彻的自信不断的膨胀!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第379章 坦率

    刘挽默默不作声, 不作声莫不是觉得刘彻会不懂得她的意思。

    “在你心里,你父皇算是一个好皇帝吗?”刘彻不太服气,非要问上一句不可。

    不想刘挽马上回答,“当然是。”

    掷地有声, 毫不迟疑。

    行, 刘彻相对满意刘挽这般的态度, 同时也回上一句, “既然如此,为何朕要多网罗几个像汲黯一样的人?朕是嫌自己活得太长?”

    汲黯正直敢言, 从来不把刘彻这个皇帝的威严太当回事, 有时候骂得刘彻狗血淋头, 刘彻还无法反驳。

    “因为父皇需要。大汉需要。如果一味都是奉承于父皇, 谄媚于父皇之人。父皇会被他们隔断与百姓之间的联系。当有一天只要父皇稍稍打个盹,他们会趁机动手,损于大汉天下。父皇并不想发生那样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不给他们机会。正直敢言之臣, 公正无私。他们会让父皇不痛快, 也会让无数小人不痛快。大汉的小人挺多。”刘挽中肯的评价一句,刘彻无可反驳。

    小人,朝堂上的奸佞小人确实不要太多。

    “况且,父皇哪怕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您喜欢听好话。”刘挽指出刘彻本身存在的问题, 希望刘彻可以正视。

    “一个汲黯能让父皇容得下, 父皇不该只容得下一个汲黯, 大汉的多面性, 更能展示父皇的包容, 海纳百川的胸襟。父皇,孩儿希望父皇可以成为一个开创一代盛世,成为日后无数帝王效仿,不可超越的存在。”用后世的玩笑话来说,当父母的可以激娃,为什么当孩子的不能激励父母?

    刘彻有昏君的特质不假,他也有明君的优点,否则大汉朝能在他的手里开疆辟土,为后面奠定强大的疆域基业?

    “想到无论过去百年,千年,万年之后,每一个人提起父皇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肯定父皇的功绩,孩儿很是引以为傲。”刘挽昂头挺胸,非常肯定的告诉刘彻,但凡想到后世的人夸赞刘彻,她比自己被夸都高兴。

    刘彻!!!

    不能说不心动。刘彻甚至可以说非常的心动。

    从小刘挽对他这个当爹的都是敬之重之爱之。为此,刘挽会为刘彻诸多谋划,很多刘彻意识不到的问题,刘挽早早为刘彻筹谋解决,多好呢!

    刘挽希望他可以包容很多,因为他原本包容不少了对吧。

    为后世称颂肯定,刘彻怎么可能不心动。

    “你的主意说来听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